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獎勵壹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獎勵壹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20年前,中國共產黨第十壹屆三中全會成功召開,轉移了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也是在20年前,鄧小平同誌發出了加快教育手段現代化的指示,中國的電化教育重新起步,由此拉開了教育現代化的序幕。21世紀就在眼前,我們就在這兩個值得紀念的20年裏。展望未來,我們對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開創中國教育技術的新局面充滿信心。

首先,鄧小平的教育理論為教育技術改革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改革開放為教育技術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

1.發展教育技術是鄧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1978年4月,鄧小平同誌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制定措施,加快發展電視、廣播等現代化手段,是更快、更經濟地發展教育的重要途徑,必須給予充分重視。”他要求“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指示“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20年來,這些指示壹直指引著中國教育技術向前發展。

如果落後了,就要下定決心迎頭趕上,切忌空談。

2.教育技術的發展是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路線,“少說空話,多做實事”的結果

在小平同誌的倡導下,黨和政府積極支持教育技術的發展,幾任政府領導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下創造性地推進了這項工作。

由於我國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政府壹直強調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具體實際,堅持分類指導的原則。“七五”、“八五”期間,提出了《中學和中小學電化教育裝備標準》,指導和推動了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建設。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仍以電教媒體技術的多媒體優化組合教學形式為主;基於電子通信和計算機網絡的遠程教育形式已經在壹些學校得到應用,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小學的應用,優化了教育過程,提高了教育質量和效率,減輕了學生負擔,促進了中小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改革。我國高校已經從電教技術發展到多媒體和網絡,進入現代教育技術發展階段。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廣東、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和地區提出了“建設現代教育強省,啟動或建設現代教育工程”的思想。據1995年末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貴州省)統計,“八五”期間全國教育技術總投入為115億元,其中財政預算內投入占80%,預算外投入占20%,年均投入23億元。由於國家和地方對教育技術發展的重視,近20年來我國現代教育所使用的設備設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為教育現代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進壹步促進了我國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

2.視聽電子教材建設不斷滿足需求。

視聽電子教材建設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重要保障,多年來壹直受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視。過去我國教材建設單壹,文字教材基本“壹統天下”。隨著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教材的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幻燈、投影、錄音、錄像、視盤、計算機軟件等視聽電子教材已成為我國教材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中小學視聽電子教材建設經歷了幾個階段,從投影和幻燈放映(80年代初)到錄音錄像(80年代末90年代初),現在主要是多媒體組合教學形式。由於我國的國情和經濟發展水平,以投影、幻燈、錄音、廣播、電視、錄像和計算機為主要手段的多媒體教學不僅是現在,而且是未來學校教育的主要媒體形式。中小學使用的視聽電子教材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門規劃和組織編寫。中央電化教育館和地方各級電化教育館為中小學編制了大量的投影、幻燈、錄音、錄像等視聽電子教材。隨著教育軟件市場的發展和逐步規範,出現了壹批教育軟件公司,生產符合學校需要的視聽電子教材。壹些有條件的學校和教師還開發制作了適合教學需要的視聽電子教材,作為教學的補充。截止1995年底,視聽電子教材幻燈片和幻燈8.3億張,視聽教材1716000小時,錄像教材1708000小時,計算機教學軟件28萬套,光盤3.9萬張。新媒體的互動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的作用,有利於獲取和保持知識,有利於最有效地組織和管理教學信息,受到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關註,更多的教師應用和參與了新型教育教學軟件的開發。

我國廣播電視大學的教材建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借用普通高校的文字教材,到支持錄制“課堂移動”的視聽教材,再到自編適合遠程教育的文字和視聽電子教材。電大現有錄像帶65,438+0,679,000盤,錄音帶65,438+0,987,000盤。中國的衛星電視教育已經開通了三個衛星電視頻道:綜合教育、電視大學教育和中小學教育。在北京還通過35頻道播出壹套綜合教育類電視節目,日播放量為5.1小時。壹些學校通過收選播擴大了教育資源,壹定程度上緩解了軟件供需矛盾,逐步滿足了教育教學需要。

3.現代教育技術和科學研究的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教學的改革。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我國各級教育中的廣泛發展,科研作為推動事業發展的壹個重要方面,已經引起了各級領導和從事現代教育技術的專業人員的重視。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科學研究,已經從早期的媒介對比研究、學科專題研究,轉變為整體性、綜合性的實驗研究。各級電化教育圖書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實踐中培養和造就壹支從事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隊伍,開展壹批對現代教育技術發展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價值的課題。如:現代教育技術環境研究、中小學電化電子教材建設研究、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應用研究、我國基礎教育實施現代教育工程策略研究、中小學和職業技術學校電化教育設備配置標準研究、 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建設現狀及其資源共享實驗研究、小學語文“四結合”實驗研究、電化教育促進中小學教學優化實驗研究、電化教育促進中小學“應試教育”實驗研究-

我國高校教育技術專家學者在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教育技術理論、方法、遠程教育、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教學設計、資源享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對教育技術的發展起到了引領和推動作用。我國遠程教育的研究,特別是遠程教育開放性和教學現代化的研究,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促進了國家廣播電視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八五”以來,為促進農科教結合、燎原計劃的實施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國家教委組織開展了現代教育技術綜合實驗縣的研究。我國有壹批綜合實驗縣,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寶貴的實驗研究經驗和成果,豐富和發展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領域。

4.建立了學科專業體系,組建了團隊。

在教育技術發展過程中,我國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教育技術專業體系,形成了壹支專業技術知識紮實、實踐經驗豐富的教育技術專業人才隊伍。教育技術學作為壹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已在我國大部分師範院校開設。壹些非師範院校也開設了教育技術專業。教育技術學科形成了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的綜合人才培養能力。教育技術學科建設在我國教育技術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充滿了生機。

在我國教育技術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壹支有理想、有專長的專業人才隊伍。這些人才除了從從事教育技術相關專業工作的同誌、教師中選拔出來,經過培養任用的,大部分都是教育技術專業的畢業生。1995調查顯示,我國共有教育技術機構74849個,從事教育技術工作的專職人員20萬人,從事教育技術工作的兼職教師數十萬人,其中大部分教師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在教育技術的發展中,這支具有較強專業技術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教育技術隊伍將繼續在實踐和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

5.探索全面提高學生和職工素質的途徑。

各級各類學校充分利用先進媒體,積極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教師和教育技術人員充分利用錄像、電影等媒體,選擇教育節目給學生播放,讓孩子們在生動的畫面和感人的情節中接受愛國、愛集體、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壹些中小學還建立了衛星電視接收站和校園有線電視網,收集了許多優秀的教育電視節目、教育片、VCD光盤和錄像帶,供學生定期播放,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為加強思政課建設,各高校編寫了大量生動形象的視聽教材,向學生灌輸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進行了中國化的國民教育。由於改變了傳統的單壹說教方式,多媒體教學深受學生歡迎。壹些高校充分利用校園“有線電視臺”,每周編發反映本校師生生活的校園新聞和專題節目,讓大家了解學校工作,表揚先進,指出存在的問題,使師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很受師生歡迎。

中國教育電視臺和省級教育電視臺在播出教學節目的同時,積極提供教育新聞、教育信息和綜合性教育節目,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介紹教育戰線的工作,宣傳優秀教師和著名專家的成就,使社會對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中國教育電視臺組織的100部愛國主義影片展播受到社會好評。

電化教育的發展為廣大農村的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貢獻,成為科教興國戰略的組成部分。許多縣電教部門以支農為己任,將當地農民急需的農業技術知識、商品經濟知識、醫藥衛生知識等視頻節目送到農村,宣傳致富之道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受農民歡迎,直接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的地方還為農村農民反復播放“稻田養魚”、“竹子種植”、“烤煙技術”等視頻,讓農民迅速掌握了致富技術。其他縣電化教育部門把掃盲和推廣壹兩項致富技能結合起來,利用電化教育培訓農民,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91年,原國家教委表彰天津市靜海縣等31個全面開展電化教育,在學校電化教育、教育電視接收轉播臺建設、農村實用技術推廣等方面成績突出的縣為全國先進縣。

發揮現代教學手段優勢,服務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電化教育已經廣泛應用於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職業院校、職業高中、大型廠礦培訓中心都不同程度地開展教育技術工作。電力系統、人民銀行系統利用專業培訓視頻直接為基層崗位培訓繼續教育提供形象教材,受到社會廣泛歡迎。

第三,認真總結20年的基本經驗,積極規劃21世紀的發展藍圖。

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的20年間,中國教育技術再出發走過了輝煌的歷程,為教育技術的進壹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踐證明,鄧小平的教育理論,特別是“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加快教育手段現代化的思想,是我國教育技術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方針,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

教育技術的重啟和快速發展,源於改革開放後國情的現實需要,源於經濟振興、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技術的發展要自覺服從和服務於“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適應和滿足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的需要,積極為更多更好的人才服務。

教育技術實踐領域涉及面廣,必須在黨和國家的統壹領導下,依靠中央部門、地方各級政府、各級學校和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才能實現持續穩定發展。教育技術的發展不僅取決於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必要投入;還要堅持改革開放,引入市場機制,獲得社會支持;還要發揚艱苦奮鬥的職業精神。

教育技術是壹門新的科學。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成果,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手段為教育服務,為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服務。在信息化的過程中,要註意網絡化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同時要註意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應用,不能偏廢壹件事。只有註意“常規媒體手段”和“先進媒體手段”的恰當結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學效益。

教育技術是教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教育技術要深入學科、教學、課堂。調動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積極性,要始終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有效開展工作,始終把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教育技術學科及事業的發展,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教育技術人員和教師的培養,努力建設壹支高素質的教育技術隊伍,通過他們的觀念轉變和實際努力,推動和支持教育技術的發展。

電子媒體教材建設壹直是教育技術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統籌規劃,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長期抓好這項工作。軟件和硬件建設必須協調發展,政策和資金要向軟件傾斜,使軟件建設在數量和質量上進壹步緩解仍然突出的供需矛盾,逐步滿足我國目前的迫切需要。

近20年來,我國教育技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方面仍顯滯後。在發展過程中,要準確把握世界教育技術發展趨勢,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進壹步加強宏觀管理,從戰略高度進壹步謀劃教育技術工作發展;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設備和信息資源,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黨的十五大確立了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提出了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全面推向21世紀的戰略目標,對教育戰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把充滿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帶入21世紀,我們必須在深刻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確定我國教育技術的發展戰略。

隨著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許多新技術將應用於教育領域。從國外發達國家的現狀來看,數字視聽技術、廣播衛星通信技術和虛擬現實仿真技術都已經應用到教育教學中。教育技術的內容和形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發展趨勢可以概括為:視聽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衛星廣播技術應用於遠程教育;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應用於個性化互動學習;交互式網絡技術在傳播教學中的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在仿真教學中的應用。與此同時,當前的教學媒體技術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其主要特征是多媒體信息展示、網絡化信息傳輸和智能化教學過程。從教育技術的應用領域來看,國外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培訓、運營技術三個方面深入發展。這些發展趨勢和特點將對我國教育技術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了跟上世界的發展趨勢,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世紀之交我國教育技術的發展戰略應該是:鞏固和發展以電教技術為基礎的課堂多媒體組合教學;逐步在學校推行基於電子信息技術的現代教育技術和現代遠程教育。

首先,要發展學校教育技術,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實現教學的現代化。

面對即將到來的21世紀,我國學校教育技術發展的關鍵在於觀念的轉變以及隨之而來的教學環境的改變。教育技術應重視現代教學環境的建設,重視教育技術在促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中的研究。

在基礎教育領域,要進壹步鞏固和發展基於電教技術的課堂多媒體組合教學,根據不同地區加強分類指導,使不同層次的大多數學校教育技術水平顯著提高,促進“九五”的鞏固和提高,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通過實施國家電化教育“九五”計劃,到本世紀末,全國城市和縣中小學達到原國家教委頒布的壹級電化教育設備標準的學校總數增加8%,有條件的鄉鎮中學、中心學校和少數民族寄宿制學校達到二級電化教育設備標準;常規技術媒體得到廣泛推廣應用;現有衛星資源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充分利用,教學質量進壹步提高;有條件的學校積極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研究和實驗,少數學校和發達地區建立了校園網並與社會聯網。通過全國中小學1000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的工作,推動和加強教育技術實驗研究,總結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發展教育技術的典型經驗,引導和促進學校教育技術的全面發展。統籌規劃,加強審批,引導教材生產企業發展,使壹體化設計的教材初步滿足多層次、多規格的教學需求。

在高等教育領域,要根據高校的不同條件,構建不同層次的教學環境,把教育內容、教學體系、教學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術的平臺上。到2010年,我國幾所大學的教育技術水平將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各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建設多媒體教室,使之在數量上基本滿足教學需要;建設校園網,實現教學信息、圖形資料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儲、檢索和調用的現代化,並與“教育科研網”連接,及時獲取國內外信息資源。在“面向21世紀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實施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了壹體化設計。認真落實《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工作的意見》,初步完成高等學校教育技術機構的有機合並,使學校的教育技術力量得到綜合利用,運用教育技術的學科和教師範圍明顯擴大。壹些有條件的高校建設遠程教育設施,以自己的優勢學科參與遠程教育,使辦學規模逐步擴大,辦學效益進壹步提高。

在現代遠程教育領域,面對世紀之交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初具規模的形勢,我們要把現代遠程教育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面向21世紀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設,在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逐步實施基於電子信息技術的現代遠程教育。

基於電子信息技術的現代遠程教育將進壹步帶來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促進教育的現代化。它還將進壹步突破傳統教育時空的限制,拓展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大眾化和終身化。同時,將促進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進壹步擴大對信息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推動優秀軟件的開發和應用,促進壹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成為國家信息產業和整個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促進知識經濟的形成和發展。

中國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將依托高新技術,不斷擴大規模,優化結構,到2010,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多規格、多層次、多形式、多功能的現代遠程教育體系。現階段應充分利用國家和地區已建立的公共和專業信息傳輸網絡,形成衛星視頻傳輸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相結合的多元化現代遠程教育專業傳輸網絡。發揮有實力的研究型大學優勢,開展大學後繼續教育。通過各類高校的遠程教育,擴大高等教育規模,逐步提高公民的學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積極探索經濟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多種行業和職業的繼續教育,為在職專業人員提供多種深造機會,滿足所有學習者多層次、多樣化的終身學習需求。在少數有條件的地區和中小學開展中小學遠程教育試點,擴大教育資源。提高教師水平;建設學習資源中心,開展家庭教育,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條件,推進素質教育。以中心城市為依托,逐步形成以省(直轄市)為主、統籌管理的現代遠程教育區域網絡。要用現代教育技術解決老、少、邊、窮地區的教育問題,推進“九五”和“掃盲”,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2010左右,我國現代遠程教育將納入規範化、法制化軌道,現代遠程教育傳輸網絡將不斷擴大。在更多地區和學校開展現代遠程教育實驗的基礎上,在全國範圍內普及現代遠程教育。

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在教育部的直接領導下,我國的教育技術事業正在開創蓬勃發展的新局面,迎來新世紀的曙光。把握時代脈搏,關註世紀教育技術的前沿動態和發展趨勢,結合我國實際,大力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基礎研究和實踐應用,為社會、經濟、教育的整體改革服務,為我國早日實現成為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執筆人:劉永前、陳慶貴、張敬濤。

版權所有宜城中學-夜舞最佳瀏覽環境IE5.0 800*600分辨率

  • 上一篇:信用等級證書哪裏申請
  • 下一篇:鹽城韓資密集區植根途徑研究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