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確保學生信息技術考試的通過率和優秀率在達到規定要求的同時能夠大幅提高;
(2)加強信息技術競賽輔導工作,不斷積累輔導經驗,盡早發現年輕種子,力爭在近幾年的省賽中取得壹定成績;
(3)開展學生小型電腦制作活動,每學年開展班級網頁制作競賽和電腦設計競賽,爭取在各級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4)組織成立“計算機愛好者協會”,有導師、有活動、有主頁,並以此為輻射點,提高全體學生參與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
2.努力建設壹支信息化的教師隊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師隊伍是壹個學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誌,努力建設壹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師隊伍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點。要深入調查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培訓方式,圍繞“以用促學”的方針,有步驟地開展信息技術培訓。為此,應努力開展以下工作:
①以NIT考試為切入點,長期堅持全員信息技術培訓。但應逐步改變培訓方式,提高校園網在培訓中的作用,為教師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同時逐步更新培訓內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對所有教師進行網絡安全、病毒防護、學校管理系統應用等方面的培訓。目標:三年內,規定年齡內的教師全部通過NIT考試。
②組織部分基礎較好的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培訓學習。強調以用促學,自主學習,加強過程監督,加強交流討論;除了過程監督,還要註重對學習效果的考核,要求參與學習的成員每學年召開壹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討會,每人每學年撰寫壹篇相關的教學設計或論文。
3.加強學校資源庫及其平臺的建設。建設“數字校園”的基礎工程是教育資源的數字化。因此,建設壹個資源充足、類型齊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資源庫是重中之重。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的資源庫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達到了壹定的規模,但還存在壹些問題,主要是資源的種類不適應學校的教學實際,資源的內容不校本,管理無序,可獲得性小,使用效率低,不能真正實現資源庫本應發揮的效用。為此,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強管理,註重調查研究,廣泛征求廣大壹線教師的意見,特別是註重校本資源的目錄結構,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資源庫體系。當前要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在半年內完成原有資源庫的結構調整。
②案例和課例庫的建設要循序漸進,重點明確現有的各類文本資源、課件資源、視聽資源的管理目錄,並在此基礎上增加新的案例和課例庫。目前我們的校本視頻資源非常匱乏,要重點做好這項工作,為“國光網校”的建設做好準備。
(3)註重資源庫與教師之間的接口和平臺建設,以實用性和易用性為原則,使每種類型的資源都有相應的用戶界面。重點加強校園資源“點對點傳輸”的研究和建設,力爭兩年內完成這項工作。
(4)要進壹步加強資源庫使用方面的培訓,讓每個人都能使用資源庫,天天使用,真正發揮資源庫的作用。
⑤開展調查研究,精心設計,逐步建成學生學習資源庫、學生自主學習網上討論區、學生網上社區。
4.加強學校網絡系統的管理和建設。校園網不僅包括硬件設施,還包括所有的用戶界面。在加強硬件管理和資源庫建設的同時,努力搭建用戶平臺。最後,圍繞學校主頁逐步建設對外宣傳界面、內部資源庫系統、在線教學系統(網校)、德育系統(包括在線心理咨詢)、行政辦公系統。近期重點做好以下準備。
①硬件層面:應加強管理,及時監控,保證學校網絡系統的安全平穩運行,服務師生的工作和學習。
②軟件層面:加強學校主頁的建設,保證學校主頁有兩個基本功能:壹是宣傳,二是為拓展各個子系統做相應的準備。
(3)逐步開展各教研組和院系的網站建設;對感興趣的教師進行適當的培訓,並大力提倡教師建立個人主頁。力爭兩年內完成教研組和院系主頁建設,兩年內有3至5個教師主頁。
5、逐步構建學校行政辦公管理系統。行政辦公管理系統的核心是實現無紙化辦公,力爭在壹兩年內使全校的信息化應用水平上壹個新臺階。目前上級文件基本通過網絡發布,我校大量教師每天收發郵件,使用QQ、MSN等網絡通訊工具,具備壹定的無紙化辦公條件。經過適當的培訓,力爭從2004年秋季起實現基本行政辦公工作的無紙化,如通知、工作安排、相關文件、公告等日常管理工作。同時,要加大無紙化辦公的研究和實驗力度,爭取盡快實現無紙化辦公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