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後疫情期間將面臨航運擁堵風險疫情期間,由於國內大量企業推遲復工,大量貨物堆積在倉庫,港口會面臨高泊位利用率和錨地高占用率。內河船閘、港口貨物倉庫和轉運車輛將持續壹段時間的高負荷或超負荷運行狀態,港口使用成本增加二、應對措施1. 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統籌兼顧(1)加大金融財稅支持力度,解決資金供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避免大面積中小企業集中倒閉。通過宏觀政策調控和各項扶持政策,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同時,有效推進包括航運企業在內的企業復工復產。(2)擴大有效投資,避免盲目投資。促進投資流向高新技術、高端制造業、新基建、高端航運服務、民生保障等領域。在保持杠桿率穩定可控的情況下推進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優化經濟結構。(3)穩定市場信心。在經濟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通過建立對經濟增速的合理預期,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等,穩定和提振整體市場信心。2. 航運業的應對舉措(1)救濟重點航運業細分部門,防止行業衰退。受疫情影響,航運業細分部門中最為嚴重的為水路客運業和郵輪業等,需要進行重點救濟。在政策上可在審慎考慮後采取分類給予財政補貼,給予壹定稅收優惠或者延遲征稅,或者其他救濟措施,以此盡可能減少相關企業虧損,保障企業維持運轉,防止行業衰退並維持良性發展。此外,還應進行積極宣傳,拉近公眾對郵輪產品的認知,加快市場對郵輪安全焦慮的解除速度。(2)做好航運從業人員防護。針對水路客運業和郵輪業等人員密集產業,應對登船旅客進行疫情排查和登記,並設置固定艙室作為隔離艙室。所有船舶在船員登船工作前應進行健康檢查,並做好船舶防疫和消毒。做好船員有序換班換證工作,針對在船船員可能發生的感染情況,船公司以及船員管理企業應做好應急預案,除做好登船健康篩查外,還要盡可能按照國家發布的診療方案配備相關醫療器具和藥品,避免出現全船聚集性疫情爆發現象。[2](3)統籌貨物積壓情況,做好疫後航運擁堵預案。對於疫情後可能發生的航運擁堵情況,建議政府結合當地情況做好貨物運輸計劃擁堵預案,提前統籌規劃轄區內的運輸車輛和貨物情況,做好與承運企業或承運主體的溝通,推動航運企業間信息***享和意見協同。對於港口運營企業或主體,應科學統籌港內所有泊位、錨地、航道、引航、拖輪資源,能夠在疫情結束後提高泊位裝卸效率,減少船舶在港作業時間,科學引導船舶進出港和裝卸作業,避免出現大規模的船舶擁堵錨泊等待進港和航道擁擠船舶占用泊位等待出港現象。
三、結語新冠肺炎COVID-19將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壹定程度的消極影響,但隨著我國政府采取強力措施防控疫情,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目前海外仍處於疫情爆發期。疫情對於航運業造成的階段性影響仍是需要行業和政府警惕的,建立更加有效應對航運突發事件的體系。參考文獻[1]葛穎恩, 楊佳琳. 基於對比分析的新冠疫情對航運業的影響研究[J]. 交通信息與安全, 2020(2).[2]劉宗楊、熊海濤、周春輝. 新冠肺炎COVID-19對航運業的影響與對策[J]. 交通企業管理, 2020, v.35;No.364(06):18-21.
¥
5
百度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新冠疫情對航運業的影響和應對措施
中國期刊網官方賬號
新冠疫情對航運業的影響和應對措施
摘要:新冠疫情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進壹步爆發,航運企業業務訂單更是進壹步下降,因此航運企業急需在疫情環境下尋求應對之策,度過危機。本文分析新冠疫情爆發對航運業的影響,提出應對之策,希望能夠為航運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交通運輸經濟; 航運業; 航運市場; 長江航運; 疫情防控;
引言
自2019年底爆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後,中國迅速采取措施限制人員流動,正常的商業和工業活動收到壹定的限制。受疫情沖擊,2020年第壹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航運業也受到了嚴重沖擊。因此,全面分析疫情的影響程度,積極應對,是減小疫情對航運業影響的重要舉措。
第 1 頁
壹、對航運業的主要影響
1. 市場需求疲軟,疫情沖擊全球航運市場
新冠肺炎疫情極大地擾亂了全球供應鏈。疫情蔓延導致市場需求側疲軟,從而導致船舶需求減少。中國政府采取措施延長春節假期,並限制人員流動,對第壹季度工商業活動形成了較大限制。雖然國內疫情在4月份已經基本得到控制,復工復產逐漸,但海外仍處於疫情爆發期,且目前尚無迅速收斂跡象。
2.航運業部分細分部門受疫情波及
(1)郵輪業。受疫情影響,全球最大郵輪公司嘉年華集團2020年收益初步估計損失在3億美元以上。郵輪公司在郵輪停航後的主要損失包括船票收入和停航後的運營支出兩個方面。郵輪產業鏈的相關企業也會面臨著較大損失,包括包船的旅行社以及郵輪母港運營企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