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申請人數眾多,人力資源人員不可能親自閱讀每份簡歷。有些銀行有自己的招聘體系和運營背景。工作人員收到簡歷後,可以根據銀行的要求設定壹些指標,比如“身高160cm以上”、“英語四級通過”。這樣電腦軟件會直接篩選出不合格的候選人,這些簡歷不會出現在人力資源總監面前。
其實每個網申系統都有壹套簡歷篩選標準。比如某銀行的標準中,完全匹配的專業會給30分,相關專業給10分,不相關的專業直接淘汰。重點目標學校15分,重點學校10分,壹般學校5分。包括實習經歷,學生會幹部,項目經歷等。都有相應的分數。最後根據計算出的總分決定簡歷是否通過篩選。
不過同學們想出了更好的對策,不違背誠信,還能產生關鍵詞。即使我不是“三好學生”,不是“優秀學生幹部”,我也可以用“我的表現達到了“三好學生”的水平”、“雖然我沒有擔任過學生會主席,但我有經驗”來形容。
數據庫的條件檢索雖然很方便,但是有壹個重要的缺陷,就是不太人性化。比如英語水平,如果銀行設定的篩選條件是“六級”,而妳填了“六級”,那麽妳很可能吃虧,所以填“六級”是明智的;這樣,無論銀行設定的篩選條件是“六級”還是“六級”,妳都不會失去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