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轉變觀念,讓會計全方位服務於經營決策。
會計信息是企業決策的基礎,會計分析和觀察是企業決策的重要保證,會計工作的結果是企業決策的檢驗標準。會計已經成為企業領導決策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因此,企業各級領導和企業管理者要重視會計工作的重要性,不僅要正確認識會計,重視會計工作,牢固樹立會計參與企業決策的全新理念,提高會計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企業會計工作必要的支持;還要學會或善於利用會計數據進行分析和決策。其次,會計人員要轉變思路,在對會計工作的認識上有壹個飛躍,調整會計工作的服務方向,從過去的以報告為基礎的會計向為經營決策服務的以管理信息為基礎的會計轉變,保證會計數據的質量,使會計信息成為企業高度權威的決策依據。
2.創新會計指標體系,強化內部服務功能。為了企業的發展,會計部門必須改變其傳統角色,即從簡單的記錄、整理和提交數據轉變為為企業提供戰略決策,成為企業改革的積極推動者和主導力量。因此,要求企業的會計人員不僅要真實、準確、及時地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還要將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各種有利和不利因素通過各種指標呈現出來,使企業的決策者或領導壹目了然,為制定工作目標和做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
信息。同時,要研究建立壹套結合企業生產經營需要,反映企業經濟效益和發展趨勢的會計指標。如經濟利潤、投資回報率、資本利潤率、技術創新措施投資消耗、庫存材料利用率等。而且要隨著制度和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使會計內容跟上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市場的變化。
3.加強會計隊伍建設,保持會計隊伍的穩定。
提高會計人員素質,首先要穩定會計隊伍,嚴格執行會計持證上崗制度;其次,采取多種形式對在職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和繼續教育,加強企業會計人員的業務學習,培養和提高會計人員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建設壹支業務精、知識面廣、素質高的復合型會計人才隊伍;再次,加強會計人員的思想作風和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發揚堅持原則、講究科學、嚴謹求實、保守秘密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大力弘揚會計工作的正氣。
4.建立會計分析系統
提高會計分析水平,充分發揮會計預測預警作用,做好會計分析工作,是充分發揮會計信息、咨詢、監督和服務功能的關鍵。首先,會計人員可以根據日常的會計數據進行動態分析,揭示企業在壹定時期內生產經營過程的發展變化規律,從中發現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起到預測和預警的作用。其次,要收集市場和同行業的信息,正確認識企業在本行業的定位,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再次,會計人員要配合企業領導進行專題調研,提高會計分析的深度,樹立超前服務意識,讓會計真正成為領導經營決策的眼睛、耳朵和幫手。
5.提高會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企業應建立內部會計信息網絡,使會計部門成為企業的信息庫,使會計信息在企業內部按需共享,充分發揮會計的信息功能。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對信息處理速度的要求越來越快,對信息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引入,企業會計工作建立在準確、快速、高效的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上,不僅可以高質量、高速度地完成上級部門交辦的會計報表任務,還可以使企業會計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自己企業的生產經營出謀劃策。只有這樣,會計才能更好地在企業管理中發揮作用。
6.增強法律意識
為了避免壹些領導為了政績或小集團利益弄虛作假,迫使會計人員編造虛假數據的現象,應將《會計法》的學習內容納入領導幹部的培訓內容,使各級領導幹部和會計人員在工作中樹立牢固的法律意識,維護會計工作和會計數據的嚴肅性和真實性,使會計工作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會計工作是科學管理和監督整個企業活動的重要手段,是企業制定政策和計劃的主要依據。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入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完善,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顯現,企業會計的任務也從單純的信息咨詢、監督和服務職能進壹步發展到預測、監控和參與企業決策的職能。
壹、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會計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壹個企業的企業管理涉及許多不同的部門。ど管理體系的管理效果好壞不是管理部門壹個部門的事情,而是企業幾個部門共同實施的結果。由於會計部門與企業各部門、各項業務之間有著廣泛、直接、持續的聯系,會計部門在所有涉及經濟業務的部門中處於中心地位。只有讓會計參與企業管理,企業的經濟效益才能提高,企業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2.會計信息是企業決策的基本依據。
會計信息是各級政府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的重要依據,也是國家宏觀調控決策和微觀主體對策的重要依據。會計部門和會計人員肩負著反映、監督、分析和咨詢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任務,會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圍繞著信息工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決策的正確性是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而決策的正確性往往取決於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及時性。企業決策者只有利用準確的會計信息,進行全方位的分析,才能保證生產銷售、市場開發、產品定價和資金投入的協調統壹,保證經營決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使企業抓住機遇,掌握主動,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3.會計預測是企業決策的基礎。
現代企業
它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是商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僅僅掌握當前的市場需求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了解和預測市場的發展變化,為企業未來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分析信息。
材料。企業的生產經營預測,壹方面是通過會計分析預測市場的潛在需求和發展。另壹方面,通過利用會計信息分析企業現有和過去的生產經營情況,預測
為了給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可靠的保證,提出了可能的生產經營目標,並提出了影響未來供需形勢的原因。
4.會計分析是企業決策的重要保證。
會計分析不僅是制定計劃的前提,也是檢查計劃執行情況、反映工作成果和提出改進建議的主要手段。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結果的會計分析,首先可以挖掘提高經濟效益的潛力和途徑;二是可以發現企業管理中的薄弱環節;第三,找出差距和原因,提出對策。
5.會計工作的結果是企業經營決策正確性的檢驗標準。
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正確與否,必須經過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情況的檢驗。會計工作的成果是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情況的量化表達。通過會計結果的信息反饋,可以為企業決策提供新的決策依據,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強企業自我發展的能力。
當前企業會計存在的問題
1.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突出。
壹是會計信息披露主要是指標變化現象的羅列,適用性不夠,原因分析不夠;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多反映壹些顯性指標,而未能反映人力資本等壹些隱性指標,這些指標是企業利潤增值最重要的因素;第三,故意掩蓋不良信息。壹些企業管理者喜出望外,對不良會計信息采取掩蓋行為。事實上,要診斷企業經濟運行情況,保持企業健康運行,必須反映真實情況,掌握真實數據,做到有的放矢,挖潛見漏,開源節流;第四,不能滿足對前瞻性信息的需求。現代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得領先優勢,立於不敗之地,企業決策者必須能夠針對影響其決策的因素提前做出調整策略。因此,對會計信息的預測價值和及時性的要求越來越高。
2.對會計工作認識不足。
有些企業領導對會計工作的重要性重視不夠,以為只要能按時報送會計報表,完成報送任務就行了,對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否建立,重視不夠。甚至有的企業領導為了局部利益,強迫或誘導會計人員說假話,報假數字,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政績”,獲取“政治榮譽”或偷稅漏稅,使會計人員陷入兩難境地。
3.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會計基礎工作的現狀不能全。
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工作的要求,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表現在:(1)部分企業會計機構尚不健全,會計人員仍然缺乏,會計崗位設置不規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健全;(2)隨著企業改革的加快,機構改革成為企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企業中業績好、綜合技能強的會計人員往往被分流安排到其他崗位,因崗位變動而影響會計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3)有些單位聘用會計,不是為了向社會招聘人才,公平競爭,而是把壹些文化程度低、不懂業務、“聽話”的人安排在會計機構。這些人不知道會計是什麽紀律,只是為了討好領導,言聽計從,不按規矩辦事,隨意記賬,手續不清,資料不全,隨意偽造。在是非問題上,不堅持原則,不敢制止和揭露違法違紀行為,影響了會計信息市場的公平正義。
4.會計分析未能深入企業管理。
大多數企業會計人員不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不了解企業的經營活動,對會計工作沒有全面的了解。他們以為會計數據報出後會計工作就完成了,卻沒有認識到會計工作的最終目的是對獲得的會計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分析,發現問題,找出對策,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服務,更談不上寫出深層次、高效率、高質量的會計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