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真正的互聯互通不應該止於阿裏和騰訊的開放。

真正的互聯互通不應該止於阿裏和騰訊的開放。

8月3日,在阿裏2022財年第壹季度財務分析師會議上,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首次對阿裏與騰訊互聯傳聞做出正面回應:我們將按照政府的要求,與其他平臺壹起面向未來。

時隔半個月,騰訊也表態了。在65438年8月8日騰訊2021第二季度業績溝通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回應了平臺互聯的問題。他指出,“騰訊的生態環境‘本質上’是開放的,我們的生態目標是讓中小公司融入其中,讓每個人、中小企業、商家都可以‘公平’地直接接觸用戶,提高效率。正是在這個原則下,騰訊開發了更多的工具,希望達到這個目的。不同的平臺有不同的系統。比如不像其他平臺,我們不會向商家收取額外的傭金。在平臺之間打通是壹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從這裏可以看出,騰訊對於平臺間的互聯互通還是比較謹慎的。也意味著阿裏和騰訊實現互聯互通尚需時日。

正如騰訊所說,打通平臺之間是壹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尤其是打通兩個超級平臺,需要警惕背後潛在的問題和風險。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如果沒有規範,這種互聯互通帶來的殺傷力甚至遠大於建設力量。

積極呼籲互聯互通。阿裏壹石二鳥。

在阿裏與騰訊的互聯互通中,阿裏帶給外界最直觀的感受——積極。雙方生態開放僅壹個月,阿裏就迫不及待地做出回應,這對於壹向強勢的阿裏來說,是壹個需要深思的信號。

今年以來,阿裏股價落後於行業平均水平,但其在核心電商領域的競爭壁壘依然不可動搖。根據阿裏2022財年第壹財季業績報告,2021 4-6月用戶數增長至165438+8億,其中國內用戶915萬,海外用戶2.65億。超過9億的國內用戶意味著阿裏基本覆蓋了全國幾乎所有有購買力和購買條件的主流消費者。

阿裏,另壹個超級APP支付寶,服務超過654.38+0億用戶,超過8000萬商家。

與此同時,依托堅定的電商基因,阿裏不斷開疆拓土,在社交、娛樂、金融服務、物流、本地生活、雲計算等領域多有布局,形成了著名的阿裏動物園。

如此龐大而強大的阿裏突然公開表示願意與其他企業開放生態。想想就不得不佩服阿裏的聰明。在今年互聯網反壟斷監管深入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開放互聯的趨勢是民意的趨勢。作為反壟斷處罰第壹案,阿裏心裏很清楚。與其和對手為敵,不如表達他的互聯互通,向他示好。

更重要的是,微信背後的流量藍海,正是處於成長焦慮中的阿裏所急需的。騰訊Q2財報顯示,微信和微信最新月活躍賬戶增至12.5438+04億。微信小程序用戶超過4億。

壹旦互通,“阿裏系”就能輕松收獲覬覦已久的騰訊社交流量,這對於天然依賴流量的電商業態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難怪阿裏急於實現與騰訊的互聯互通。此舉壹舉兩得,可謂名利雙收。

但真正的互聯互通,不僅僅是阿裏和騰訊之間生態的開放,更需要全行業更多企業的參與。相信很多企業都樂於和阿裏溝通。

問題來了。阿裏會願意在自己多年構建的龐大生態圈裏連接其他企業嗎?特別是,許多企業是競爭對手,如Tik Tok。去年,Tik Tok禁止了淘寶。現在,淘寶願意向Tik Tok開放數據嗎?

再比如,淘寶,餓了麽,願意接入微信支付,餓了麽,與美團數據* * *,淘寶物流開放給JD.COM,阿裏電商開放給拼多多,菜鳥開放給順豐,淘寶開放給Tik Tok電商業務,與企業微信* * *?

估計很多消費者都有這種經歷。看中壹款產品後,他們會在JD.COM、拼多多、淘寶等各種電商平臺上搜索,尋找價格最高的那壹款。是不是互聯互通後,消費者在這些平臺上搜索特定的商品關鍵詞,就可以對同類商品的價格等相關信息壹目了然?阿裏願意接受這種互聯互通嗎?

如果阿裏能實現“無芥蒂”互聯互通,也算是互聯網生態的大開放。正如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所說,開放需要對所有企業全面開放,不歧視、不歧視,而不是選擇性開放。

如果不能無差別開放,它所倡導的互聯互通就會成為它基於商業策略獲取流量路徑的“私心”。那麽,這樣的互聯就是壹個偽命題。

生態互通下我們在擔心什麽?

互聯網互聯將對打通平臺的業務產生深遠影響。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兩個生態系統的融合必須是“1+1 >;“2”的結果,尤其是阿裏和騰訊的背後,是兩大生態系統,整合帶來的影響只會更大。

這也是為什麽阿裏說“如果平臺能夠互聯互通,壹定會帶來新的改革紅利。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去掉外鏈屏蔽可以降低流量成本,有助於降低運營成本,帶來更好的運營便利性;對於消費者來說,有助於提高生活的便利性。”

中小企業和消費者能各得其所嗎?恐怕很難。

我們先來看中小企業。壹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電商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流量紅利逐漸消失,集中式電商平臺獲客成本不斷攀升。

從各大電商的財報來看,阿裏電商的新客戶獲取成本最高,從2008年的2065438+278元/人到2020年的929元/人,增長近234%;拼多多和美團相對較低,從2018的77元到2020的203元/人,漲幅近64%,而美團已經從2017的214元/人漲到2020的347元/人,漲幅約62%。集中式電商平臺獲客成本的增加,推動了日益昂貴的公共領域流量。平臺為了降低獲客成本,只能向商家收羊毛。

也正是在中心化電商的壓力下,去中心化電商興起,以小程序電商、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為代表的創新業態層出不窮,對多元化的市場格局和創新生態培育具有重要價值,也成為無法負擔沈重流量采購成本的中小商家的新選擇。

於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小商家通過Tik Tok、Aauto更快、微信官方賬號、小程序、視頻號、直播賬號等運營工具建立自己的專網流量。

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0年小程序商家數量超過600萬,其中微信小程序商家數量達到380萬,但只有4418小程序的月活躍用戶超過65438+萬。可見,小程序大多是中小型微商。

但壹旦阿裏與這些新業態對接,就意味著阿裏數千萬商戶也將融入這些私有領域流量,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就弱了。如此壹來,Tik Tok、Aauto Quicker、小程序等原有商家的私域流量運營空間將被擠壓,這些中小企業原有的私域流量優勢將消失。淘寶的市場份額將更加集中,中小商家將無處可去。

順著這個邏輯,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麽7月4日《華爾街日報》關於阿裏騰訊生態系統的報道發布後,有贊公司股價暴跌超過10點,市場資金用腳投票。

再來看消費層面。對於消費者來說,雙方打通,壹定程度上提高了支付的便利性。但是過多的電商環節必然會損害用戶體驗。不是所有平臺都能容忍這種行為,比如微信,可能是零容忍。

微信作為騰訊的核心資產,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壹直保持著克制和謹慎。不太可能容忍第三方為了賺錢而隨意改變微信生態。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微信對拼多多、JD.COM等騰訊血統毫不留情。2019,10,騰訊發布了微信外部鏈接管理規範升級版,被拼多多、JD.COM、美團等騰訊公司,甚至微視、騰訊新聞等自有產品封禁。

此外,互聯互通中需要傳輸大量數據,傳輸過程可能會增加大數據和隱私泄露的風險。用戶數據壹旦泄露,責任如何界定?還有,如何在打破平臺互聯壁壘的同時保持競爭?是否會產生減少創新的激勵,從而對平臺創新產生不利影響?這些都需要仔細評估。

放眼全球,沒有這種規模的巨頭互聯互通的先例。兩岸輸血會成為新的壟斷溫床嗎?如果巨頭之間的合作大於競爭,甚至是聯盟,實際上可能會增加壟斷的風險。

  • 上一篇:找工作上用哪個招聘網站比較好?有沒有推薦的?
  • 下一篇:政采雲平臺操作流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