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客運樞紐規劃再增加4個,這些新樞紐安排在主要交通走廊沿線,它們的設計將考慮“停車換乘”。
這4個新增加的客運樞紐分別是宋家莊、菜戶營、望京和北苑。加上已經建成的動物園交通樞紐以及此前已列入規劃的和已開工建設的西直門、東直門、六裏橋、壹畝園、四惠和北京西站,北京市規劃建設的客運樞紐***有11個。
除了菜戶營外,新增加的客運樞紐都有地鐵經過。宋家莊是地鐵5號線的南端,望京有地鐵13號線經過,北苑同時有地鐵13號線和地鐵5號線經過,和快速交通工具“接軌”成了這些客運樞紐的***同特點。
到2010年之前,北京市將初步建立城市客運與城際客運壹體化的綜合樞紐體系,這些樞紐將被設計為“停車換乘樞紐”,即在市區邊緣沿主要交通走廊,規劃建設壹批可以供市民停車換乘的樞紐設施,家住各個新城或遠郊區縣的市民駕私家車到這些客運樞紐後,可以免費或以較低的價格停車,換乘軌道交通或其他快速公***交通工具進入市中心上班,下班後再回客運樞紐“取車”。
此外,除了11個客運樞紐,北京市還規劃有天竺國際空港、清河、來廣營、門頭溝、石景山、良鄉、新發地、黃村、十八裏店、馬駒橋10個貨運樞紐,其中十八裏店、馬駒橋、良鄉及天竺國際空港貨運樞紐將在2010年之前建成。
二、長江三角洲地區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規劃綱要分析
由交通部親自牽頭制訂的區域性交通規劃綱要——《長江三角洲地區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規劃綱要》出臺
《綱要》首次打破了地區界限、體制界限以及行業界限,對長三角公路水路交通發展作出具體描述
(壹)目前長三角人均擁有公路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單位產值擁有公路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壹,與現代化的要求及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二)預計到2020年,長江三角洲全社會客、貨運量將翻壹番,分別達到60億人次、50億噸。長三角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
(三)按照《綱要》總體規劃,到2020年,長三角都市圈內中心城市實現“三小時互通”,所有地區“20分鐘上高速”;而上海與長三角以外周邊地區將可實現“五小時溝通”,形成以上海為中心、覆蓋長江三角洲的“半日交通圈”
(四)對於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綱要》規定,將重點發展以上海為中心、浙江寧波和江蘇蘇州為兩翼的集裝箱幹線港,連雲港、南通、南京、鎮江、溫州為支線港,其他港口發展餵給運輸的集裝箱運輸體系
《長江三角洲地區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規劃綱要》是在交通部組織下,由蘇浙滬兩省壹市交通部門及交通部規劃研究院、同濟大學等單位***同組成綜合課題組,經過2個余月的努力後完成的。
《綱要》首次打破了地區界限、體制界限以及行業界限,從整合長三角地區交通資源的角度,對2004年至2020年的長三角公路水路交通發展作出了具體描述,是長三角地區交通規劃、建設的指導性文件。
(五)變被動整合為主動整合
到2020年,長江三角洲區域公路網總裏程將由目前11.8萬公裏達到30萬公裏左右,公路密度大體上接近歐洲發達國家水平,同時形成以上海為中心、蘇浙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綱要》的意義在於對長江三角洲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要求,蘇浙滬兩省壹市對於幹線、航道網的系統管理從此將有了公***目標。
經濟壹體化的基礎是交通壹體化,《綱要》的實現將對該區域的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既有利於國際制造業的轉移,有利於減少該地區的商務成本,也有利於促進產業的升級換代。
長江三角洲綜合運輸樞紐將按照輻射範圍大小分作三個層次,分別為國家級綜合運輸樞紐、區域性綜合運輸樞紐和壹般樞紐。其中,上海、南京、杭州、寧波、溫州、徐州、連雲港這7個城市被規劃為國家級綜合運輸樞紐。
壹方面,長江三角洲區域間各種運輸方式缺乏有效銜接,信息不能***享,各種交通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不高,不能適應經濟壹體化的要求;另壹方面,長江三角洲城鎮、產業、人口高度密集,運輸需求量大,土地、岸線資源非常緊張,因此,整合公路、水路等各種交通資源,實現其利用效率最大化勢在必行。
《綱要》展望的前景,既是對兩省壹市交通資源的整合,同時也是對各種運輸方式的整合,即在對外開放中,在沿海、沿江的丁字路口,圍繞煤炭、原油、鐵礦和集裝箱等重點物資運輸,在綜合運輸的統壹藍圖下,充分發揮公路、水路組合的綜合優勢。
以前蘇浙滬兩省壹市中也各自有類似的整合,不過那時是被動的,現在通過制定區域性交通規劃綱要,則變被動為主動,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長三角交通壹體化。
(六)高速公路建設分兩步走
長三角高速公路網作為區域路網的骨架網,按照《綱要》總體規劃,其裏程將由目前的3779公裏達到規劃裏程1.18萬公裏,其中上海850公裏、江蘇5700公裏、浙江5250公裏,基本連接10萬人口以上城市、主要港口及機場,城市間以高速公路順直連接,中間城市形成多線路、穩定可靠的高速公路網。到時,長三角都市圈內中心城市“三小時互通”,所有地區“20分鐘上高速”;而上海與長三角以外周邊地區將可實現“五小時溝通”,形成以上海為中心、覆蓋長江三角洲的“半日交通圈”。
除了長期目標,《綱要》還規定2010年前實施重點為長江三角洲區域內國家高速公路、國家高速公路輔助線及跨長江和杭州灣通道工程,力爭2004年至2010年間建成高速公路5700公裏左右,使高速公路網總裏程達到9500公裏,區域內國家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基本形成區域高速公路網,在大中城市之間建成設施完善的快速客運通道。
目前長三角人均擁有公路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單位產值擁有公路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壹,通達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與現代化的要求及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由於經濟發展,帶動全社會交通運輸需求總量不斷增長,預計到2020年,長江三角洲全社會客、貨運量將翻壹番,分別達到60億人次、50億噸。長三角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
壹場聲勢浩大的“路橋運動”已在長三角地區展開,高速公路網絡正在加速成型:蘇、浙、滬已建、擴建、在建、待建的高速公路有滬寧、寧杭、杭甬、寧太等近20條;與此同時,今後,上海與蘇、浙的高速公路通道將增至7條和4條;未來5年內,浙江將投入600多億元建成1000多公裏高速公路,江蘇也力爭在3年後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裏程超過2500公裏,屆時浙、蘇之間的高速公路通道將增至4條。
對沿海港口的規劃也是《綱要》的重大內容之壹。其中,對於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綱要》規定,將重點發展以上海為中心、浙江寧波和江蘇蘇州為兩翼的集裝箱幹線港,連雲港、南通、南京、鎮江、溫州為支線港,其他港口發展餵給運輸的集裝箱運輸體系。
三、天津市重點公路大修改造
為進壹步優化天津市公路路網結構,促進郊縣經濟發展,天津市公路部門加大了路網中具有動脈功能的國、市幹線公路改造力度和新建局部連接通道的力度。
目前,24個重點公路路橋改擴建和大修工程已全面啟動,總裏程達270公裏。其中國、市幹線公路15條段,占216公裏;區縣級公路9條段,占54公裏,全部工程計劃到10月底前全部竣工。
此外,為了提升公路行車通行能力,天津市公路部門還對因超載運輸破壞較重的公路路段安排了大修,包括寧河境內的津渝公路大修36公裏,寶坻區境內的寶平公路大修21公裏,西青區京福公路大修12.8公裏,薊縣津圍公路大修18公裏,這些國道及市級幹線公路大修後,將大大提高現有的通行能力,促進建材等貨物運輸及旅遊經濟的發展。
四、合肥至武漢高速鐵路動工
合肥至武漢高速鐵路正式動工,計劃工期為三年半,建成通車後從合肥至武漢全程所需時間將從目前的10個小時大幅縮短為2個小時。
這條高速鐵路是國家規劃的新的滬漢蓉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起合肥,穿越大別山腹地,經六安、麻城至武漢,線路全長350多公裏,其中安徽境內202公裏。項目建設投資預計超過187億元,設計時速為200公裏。
五、上海崇明陳海公路中段工程正式開建
上海崇明陳海公路(中段)工程於日前正式動工建設,工程建成後將使全長67.2公裏的陳海公路東、西兩段全線貫通。
陳海公路(中段)工程西起三雙公路,東至堡鎮北路,全長25.8公裏,按壹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車速為每小時100公裏,道路用地寬度為60米,路基寬28.5米,設雙向四車道,全線設中、小橋梁13座,工程計劃明年底竣工。
陳海公路(中段)工程的建設是崇明島道路交通綜合規劃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建成後將使整個陳海壹級公路東、西兩段全線貫通,打通了崇明島東西交通主動脈,對促進崇明島的經濟建設,改善崇明社會環境、投資環境,加快開發開放,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也為崇明融入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奠定了交通設施基礎。
六、南京東山新市區規劃有3條地鐵線
繼河西、仙林之後,南京市規劃部門於日前編制完成了“壹城三區”布局中另壹個新市區—東山新市區的總體規劃。
東山新市區將發展成南京市南部地區次區域級綜合服務中心以及南京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從8月10日至8月24日,該規劃將在江寧區規劃局、南京市規劃局網站和南京市城市規劃展覽館(成賢街118號科技會堂1樓)進行公示。
(壹)鐵路南站選址東山新城路
位於新城路和規劃中的站南路的交匯處。
鐵路方面:要新建4條鐵路,包括京滬高速鐵路、滬漢蓉快速鐵路、滬寧杭城際鐵路、寧杭鐵路,還要對寧蕪鐵路進行技術改造和擴容。
公路方面:要拓寬改造繞城公路,建設公路二環、寧杭高速公路,改造104國道。寧溧路在二環以北段改造為城市快速路,拓寬改造寧丹路。同時,在鐵路南站旁邊配套建設長途客運站。
東山新市區規劃北抵繞城公路,南至公路二環,東起規劃中的寧杭高速,西至寧丹路及江寧區行政界線,面積約107平方公裏。
新市區總體布局結構為“壹軸六片”,“壹軸”是以秦淮新河和秦淮河為城市功能景觀發展主軸,“六片”指以秦淮河、秦淮新河、牛首山河為自然邊界,結合城市主幹路網布局,劃分為岔路、百家湖、九龍湖、機場、老城、科學園6個片區。
東山新市區規劃2007年人口規模為40萬人,中期2010年為50萬人左右,遠景為85萬人左右。
(二)東山新市區內有3條地鐵線
為了溝通主城與東山新市區的聯系,***有3條地鐵線從主城進入東山新市區,分別是地鐵1號線南延、地鐵3號線和地鐵5號線。另外,新市區內的道路也是四通八達。
路網規劃包括“二橫壹縱”的快速路系統,由宏運大道、天元路、雙龍大道構成;“四橫五縱”的主幹道系統,由站南路、秦淮—金箔路、誠信大道、吉印大道、將軍大道、利源路-蘇源大道、土山-竹山路-天印大道、城東路構成
規劃繼續加強東山新市區的高等教育和科研的優勢,在九龍湖片區新建東南大學及摩托羅拉研發中心等企業研發機構。
規劃東山新市區內***有高等院校(分校)6所,分別是南航、河海、東大、氣象學院、南京工程學院、正德學院;中等專業學校、成人教育學校及民辦中等學校***9所,分別是華夏學校、省法官培訓學院、中英文學校、水利學校、教師進修學校、區委黨校、南方攝影學院、東山外國語學校、供銷社千部學院;高級中學6所,分別是江寧高級中學、南師附中、秦淮高級中學、英華高中、城北高中、岔路高中;初中10所(含3所九年壹貫制學校),小學***22所。
醫療衛生設施規劃方面,新建設同仁醫院(九龍湖片區)、江寧醫院百家湖分院、九龍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此外,東山新市區人均公***綠地面積達15.80平方米,遠景日供水量達68萬噸且家家用上天然氣。
七、廣州五項重點交通工程通車緩解多個交通瓶頸
廣州市五項重點交通改善工程通車,廣州市多處交通瓶頸壹壹疏通。此次建成通車的五項工程是:廣園西高架路改造工程、黃埔大道——華南快速路立交改造工程、廣州大道——花城大道交叉口交通改善工程、廣州大道北——天河北路交叉口交通改善工程、廣州大橋北周邊道路改造工程(又叫臨江大道西延線工程)。
另據悉,廣州市政府今年安排的41項道路工程項目正在緊張實施之中。
(壹)構建廣州城市交通主骨架
圍繞迎接亞運會和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對2010年之前的城市交通建設發展和現有路網改善作出了全面規劃和安排。在對外交通方面,將全力建設好新白雲國際機場、新火車客運站、南沙深水港和“珠三角”城際交通。在對內交通方面,將在全速推進軌道交通系統建設,建立地下快速通道的同時,加速推進道路交通系統建設,盡快形成由高速路、快速路、城市主幹道和次幹道組成的層次分明、功能明確、暢順便捷的城市路網體系。
構建城市交通主骨架,改善城市交通,是廣州市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
壹方面,要加快構建城市交通主骨架,盡快形成新城區的快速路網。
另壹方面,要加快改善中心城區的交通,力爭在明年10月前利用現有道路,在內環路和環城高速公路之間再建設壹條沒有紅綠燈的城市快捷路;同時對中心城區現有道路的交通節點進行全面改造,拓寬交通“瓶頸”;進壹步改善交通管理設施,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目前,市政府今年安排的41項道路工程項目正在緊張實施之中。廣州市建委將盡快按計劃修通花果山廣州電視臺和三元裏等路段的連接匝道,接通從東往西的交通聯系,分流交通流量,緩解這壹地段的交通阻塞狀況;全面實施天河地區交通系統改善工程,針對各個交通阻塞點展開壹系列整治;全面實施城市快捷路工程,力爭在明年10月前完成這項任務,在中心城區建設壹條功能相當於內環路的快速通道。
(二) 廣州大道北——天河北路交叉口改善工程
概況:該工程為城市主幹道與主幹道形成的“T”型交叉路口。本工程主要包括明挖隧道510m,道路1560m,排水管1500m,人行過街設施等。廣州大道南往北采用單向隧道下穿,隧道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箱形結構,總長510m,總投資9400萬元。今年1月8日開工,6月28日竣工通車。
作用:工程建成後將提高廣州大道的通行能力,緩解天河北地區的交通壓力。
六大舉措完善天河交通
措施壹:改善公***交通。采取抽疏主幹道重復性較高的公交路線、加密低等級道路線路和在新增道上布設線路等措施對公交線網進行優化調整,增加天河地區線網密度,降低線路重復系數,此項措施將在三年內陸續完成。
通過優化調整公交站點,如國防大廈站應與黃埔大道地下人行隧道出口相接,以免由於行人出了隧道口後,再多走路而導致的行人不走隧道引起的交通混亂狀況。以及設置公交專用道,在天河城等重要片區設置出租車臨時停靠點,規範出租車的停靠,從而減少對道路交通的影響。
措施二:改善交通組織。根據地鐵三號線建設計劃和路網改善的建設時序,改善廣州東站地區、龍口天河北地區、華陽街地區、崗頂地區、天河南地區、五山立交地面、廣州大道-廣園中路-禺東西路所圍成的“三角道路”、廣州大道/天河北路路口、黃埔大道賽馬場路段、廣州大道/花城大道路口、廣州大道北端橋頭的交通組織以及華南路東輔道建成後沿線路口等區域的交通組織。
措施三:改善行人交通。改造黃埔大道和天河路現有8座人行隧道的配套設施,包括安裝自動扶梯、監控設施等;在天河立交橋底等3處增設人行過街橫道;在體育東路/天河南壹路等10處人行橫道上增設過街信號燈;在天河路/天河東路路口等12處增設二次過街安全島;增設49塊行人引導標誌牌,加強對廣州東站、天河體育中心、地鐵站、人行立體過街設施等人流吸引較大的重要公建及大型建築的行人引導。並通過整治人行橫道占用、清除路障、完善交通設施改善行人步行環境。
措施四:改善交通信號控制。通過天河北路沿線11個路口線控改造,減少天河北路機動車延誤時間和停車次數;結合人行信號的設置,優化改善天河路、體育東路等9個路口的信號配時;將天河東路/海欣街等13個無控路口(路段)改造為信號控制路口(路段)。
措施五:改善靜態交通。在石牌西/天河路西南角、富星大廈兩處已確定再建二處停車場,車泊量為1380個,此外廣和路東側、石牌西路/黃埔大道東北角、南雅苑附近等地點也將配套建設停車場,以緩解天河地區停車供應不足的矛盾。
措施六:改善交通信息管理。在天河地區建立交通信息誘導系統,通過發布實時路況信息使出行個體調整出行線路及時間,緩解天河地區交通壓力。
應該說,廣州城市道路建設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2000年以來,廣州市花費了大量的財力用於城市道路建設,使交通擁堵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有專家曾預計,在10年內,廣州堵車問題不會出現。但僅僅不到四年時間,專家的預言就站不住腳了。從去年年底開始,壹度大為緩解的塞車問題,在廣州多個路段再次出現,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事實上,城市道路改善力度跟不上車流量發展速度,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城市中是個通例。因為城市道路的建設是有限的,但車輛增長的速度卻是無限的。因此,硬件改善是必要的,但僅僅改善硬件卻是不夠的。
要解決交通矛盾,還須在改善軟件上下功夫,即強化管理,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強化交通管理水平,如強化路面監控,及時處理違法違章,合理引導車流人流運行等。
城市道路狀況趕不上廣州的香港,其交通狀況則優於廣州,原因就在於他們的交通管理水平更高。廣州也到了向管理要效率的階段了。
(三)廣州大道——花城大道交叉口改善工程
概況:該工程位於廣州大道、寺右新馬路和花城大道的“十”字交叉口,是廣州市急需打通的20項“斷頭路”、瓶頸路之壹,主體工程由壹座550M雙向六車道的車行主隧道及壹座配套人行天橋組成。所建隧道全長513.417m,為雙孔式隧道,隧道凈寬26.3m,底板埋深約10.00m,人行天橋結構為拱式鋼桁架-魚腹式反梁鋼結構組合橋。該工程今年1月8日開工,6月28日竣工通車。
作用:工程建成後,廣州大道南北向的直行交通不受燈控限制,對提高廣州大道的通行能力,加強五羊新城與珠江新城間的交通連接,緩解老城區的東西向交通壓力具有重要意義。
(四) 廣園西高架路改造工程
概況:全線采用高架及地面兩層式通行,工程主要實施內容為:拆除原內環路廣園西立交的三個落地匝道以及原新機場三元裏立交的落地主線;新建高架橋兩端分別與內環路廣園西立交和新機場三元裏立交高架相接。該工程主線高架橋設置在地面道路的中線上,為雙向四車道,標準段橋寬18米,主線高架全長1400米,***7個上下匝道,結構為鋼筋砼箱梁和鋼疊梁結構,其中鋼結構3800噸,樁基礎167根。該工程於2003年12月23日開工,2004年6月28日竣工。合同造價為14186萬元。
作用:該工程建成後,實現了內環路與機場高速路的高架快速連接,縮短了出入新機場和中心區往北方向的通行時間,改善了廣園西路長期塞車問題,使整體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五) 黃埔大道——華南快速路立交改造工程
概況:該工程實施內容包括:(1)西往西調頭匝道橋;(2)東往東調頭匝道橋;(3)EA、EB、WA、WB加寬匝道橋;(4)新建N、H匝道橋;(5)黃埔人行天橋(鋼結構);(6)華南快速人行天橋(鋼結構);(7)新建鋪道;(8)黃埔大道路面加鋪瀝青砼面層。匝道橋均為現澆鋼筋砼箱梁結構,樁基143根。該工程全長***計5.8公裏,合同中標價為4251萬元。工程於2004年2月1日開工,2004年6月28日竣工。
作用:該工程建成後,解決了黃埔大道與華南快速交叉地段車輛調頭和交通“腸梗塞”問題,改善了沿線單位國防大廈、暨南大學、廣州賽馬會、華僑醫院、翠湖山莊等周圍壞境。
(六)廣州大橋北周邊道路改造工程(臨江大道西延線)
概況:主線(A線)西起寺右壹馬路與寺右南路交叉口的珠江賓館北門口,沿楊箕湧東側,至珠江邊,沿珠江北岸東行,下穿廣州大橋,與橋東側臨江大道相接。計劃總投資3730萬元。2003年12月23日開工,6月15日土建工程完工,28日竣工通車。
作用:工程建成後將緩解五羊新城的交通壓力,改善廣州大橋北行交通的壓力。
八、江西“天”字形高速路主框架建成
京福高速公路江西溫沙段、上海至瑞麗國道主幹線江西西段昌金高速將於9月底同時竣工。
隨著這兩條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江西省高速公路將達到12條,總裏程1421公裏。
江西省“天”字形高速公路主框架基本建成。這標誌著江西省出省通道和省會南昌至各設區市全面實現高速化,同時也意味著南昌到省內各設區市的“四小時經濟圈”及到滬、浙、粵、閩、鄂、湘等周邊省市“八小時經濟圈”即將形成。這必將對實現江西率先在中部地區崛起、打造壹個基地兩個後花園、促進江西地區經濟的發展起到十分巨大的推動作用。
溫沙高速:北京至福州國道主幹線江西境內的南段,起於進賢縣溫家圳,與梨溫高速公路相接,經進賢縣、撫州市臨川區、南城縣、黎川縣四個縣區,終於黎川縣贛閩交界處的沙塘隘,全長177.364公裏,總投資47.33億元,雙向四車道,行車速度80~100公裏/小時,路基寬24.5~26米。
昌金高速:為上海至瑞麗國道主幹線在江西境內的西段,起於樟樹市昌傅鎮,途經新余、宜春、萍鄉三個設區市的樟樹市、渝水區、分宜縣、袁州區、蘆溪縣、安源區、上栗縣、湘東區8個縣(市、區),終於萍鄉贛湘交界處的金魚石,全長168公裏,總投資44億元。雙向四車道,行車速度為100公裏/小時,路基寬2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