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傳統媒體的甄別運用

傳統媒體的甄別運用

當前,互聯網媒體高速發展。其快速、海量、去中心化等特點日益沖擊著傳統媒體格局,重整著社會輿論規則。如何提高媒介素養,有效甄別網上信息,成為傳統媒體亟待解決的問題。

1.傳統媒體常見誤區

壹心求快

互聯網媒體在報道時效方面“即事即報”的狀態對傳統媒體形成了巨大壓力。於是,很多媒體壹心求快。面對壹條信息,似乎拔得頭籌的就能獲得高關註度,搶占更多受眾市場份額,而尾隨其後的只能跟風,因此對信息的甄別工作有所忽視。

求證難度大

互聯網的信息亂局還表現在其信息的難以確認上。有時,虛假信息提供者百般偽裝,使信息接收者難以辨別。

對網絡推手的運作方式缺乏了解

博客和論壇是傳統媒體重要的信息源。以博客為例,不僅是“內幕消息的發源地”,而且日益成為“突發事件報道的競爭者”和“輿情的推動者”。

伴隨博客、論壇的輿論地位提升,不正當的商業利益也滲透到這些輿論平臺的邊邊角角。網絡博文、熱帖甚至明碼標價。盡管這已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偏偏有些記者和媒體或出於無知,或置若罔聞,跟風炒作。對於傳統媒體從業者來說,不能僅關心“什麽是熱帖”,而應打破砂鍋問到底,“為什麽是熱帖”。

非理性的新聞價值觀

對網絡炒作壹窩蜂跟進體現了媒體的浮躁。許多媒體僅跟蹤事件進程,不深究背後原因,更不管其是否應該進入媒介議程進而影響受眾議程。很多時候,判斷標準可能只是網上熱炒就是新聞。這種非理性的新聞價值觀不可避免地損害了傳統媒體賴以生存的基礎—權威性和公信力。

2.怎樣提高媒體素養

應對愈演愈烈的網絡信息亂局,核心在於提高媒介素養。

傳統媒體提高素養,可以從幾個平衡入手:

(1)準確與時效的平衡

堅決執行傳統媒體應有的新聞核實規程。相對於網絡媒體,傳統媒體的壹大優勢就是權威;公眾的媒介素養提高,不輕信網上信息,相應地就會對傳統媒體報以更高期待,所以確保準確是傳統媒體對自己和受眾負責的表現。

(2)跟蹤網絡熱點與甄別人為操作

對真假網絡熱帖的甄別有壹定技巧。例如在央視報道的360離職員工曝黑幕事件中,就總結出人為操縱的網絡熱帖特點:覆蓋廣,同壹熱帖出現在數家甚至數十家論壇上;時間短,常常壹夜之間形成規模;回帖多,而且會出現IP地址類似、同壹回帖出現在多家論壇等情況。所以,媒體從業者應關註此類實踐,逐步建立自己的“網絡黑名單”,遇到相同公司、相同ip等發布的消息,就要多打幾個問號,多進行幾次核實,避免上當。

(3)利用網絡資訊與堅守新聞價值觀的平衡

壹方面,互聯網雖呈現信息亂局,但仍然是傳統媒體重要的信息源。另壹方面,傳統媒體要堅守新聞價值觀,在利用互聯網時尤其要強化之,否則就會迷失在浩瀚信息中。相對於互聯網信息容量的無限,傳統媒體的信息量有限,這就決定了傳統媒體新聞選擇的必然性。當然,這並不代表傳統媒體的劣勢,因為與新聞核實壹樣,新聞選擇也可以成為傳統媒體以質取勝的撒手鐧。

在新聞價值的定位方面,既要因媒體而異,也要與互聯網的發展俱進;但壹些原則要堅守,例如對於個人炒作,媒體壹般不應趨之若鶩,但當個人炒作進入公眾議題,引起公眾爭議的時候,個人炒作事件已演變成為公***輿論事件,媒體就不能袖手旁觀了。更重要的是,媒體要始終堅持客觀報道,平衡矛盾雙方的話語權,而不應該偏聽偏信。

歸根結底,就是要把握新聞規律與媒體商業化之間的平衡。傳統媒體只有發揮優勢,針砭時弊,擔當責任,引領進步,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 上一篇:成都中建錦瀾壹號有多少戶?
  • 下一篇:2007年高考山西分數查詢網站,以及各大高校錄取分數線。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