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財務管理崗位不高。
中小企業在經營決策上具有效率高的優勢,但決策程序粗糙。在決策所需的信息中,相當程度上仍采用以供銷人員為主體的偶發市場信息收集方法。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利用沒有規範的規則,財務人員很少參與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決策信息的準確性差,決策的可靠性低。企業財務管理沒有得到重視,財務管理在所有者之外的管理中影響力小,地位低。
②沒有獨立的財務管理機構或人員。
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配備獨立的財務管理機構或人員,財務人員被視為“記賬員”,主要負責向外界提供財務和稅務報表。會計處理簡化,企業的業務不是逐筆登記會計憑證,而是匯總登記(不管有多少張發票),不按要求設置二級明細科目。
③財務管理功能作用不大。
中小企業發展初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建立在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上的,集團外的人是不被信任的。所以在中小企業,很難留住真正的財務專業人才。大多數財務人員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培訓,缺乏財務管理的能力,很難為高層管理人員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
④企業法人財務觀念淡薄。
財務觀念是財務管理的基礎,觀念的更新會帶來管理水平的提高。現在很多中小企業的經營者認為財務就是記賬或者會計。只要日常記賬,會計只是作為報稅的工具,並沒有真正起到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作用。
⑤企業資產管理混亂。
壹是現金管理不嚴導致資金閑置或不足。壹些中小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導致現金閑置,不參與生產周轉。二是應收賬款周轉慢,資金回收困難。原因是沒有嚴格的信用政策,沒有有效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無法兌現或形成壞賬。三是庫存控制不力,導致資金呆滯。很多中小企業資金不暢,周轉不靈。
(2)外部環境存在的問題
①法律法規不完善
世界各國普遍通過法律法規維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壹部專門為中小企業制定的法律法規,中小企業的法律地位還不夠明確,缺乏必要的法律保護。同時,中小企業的經濟行為也缺乏相應的規範。
②財務信息不充分
中小企業在進行財務決策時無法獲得充分有效的財務信息。中小企業由於財力物力的限制,無法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也沒有社會化的服務體系為社會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導致財務管理者難以做出科學合理的融資和投資決策,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③融資渠道單壹
資金不足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這主要是由其經濟環境、自身組織和發展所決定的。由於管理不完善,發展不穩定,缺乏可靠的擔保體系,中小企業的融資成為壹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