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的關系簡單來說就是:大數據的發展源於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用於支撐智慧城市的發展。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擴展,物聯網技術正處於大發展階段。物聯網是智慧城市的基礎,但智慧城市的範圍比物聯網更廣。智慧城市的衡量指標由大數據體現,大數據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物聯網是大數據產生的催化劑,大數據源於物聯網的應用。
中國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
有人說大數據來了,但只在美國,不在中國。專門從事政府數據管理的同方認為,中國對大數據的理解普遍沒有美國那麽深刻,或者說與美國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現在國內很多部委都在研究和應用大數據。美國把大數據提升為國家戰略,中國沒有明確提出,但是把大數據提升到了和國防同等的高度,幾個部委聯合出臺了激勵措施。我們的政府對大數據的敏感度正在迅速提高,並且正在采取措施。因此,中國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在政府層面自上而下普及。可能還沒有達到普通人的水平,但是各級政府已經非常重視了。吳院士曾說:“中國將產生世界上最大的數據量,我們應該重視大數據的開發、利用和管理。”
大數據的關鍵是共享。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的壹個瓶頸在於信息孤島效應,各個政府部門不願意公開和細化數據,導致數據割裂,無法產生數據的深度價值。在這個問題上,壹些政府部門有了清晰的認識,並開始尋求解決方案,這是出於自身的需求。比如,壹些政府部門壹開始不願意共享自己的數據,現在開始尋找數據交換合作夥伴,因為他們逐漸意識到單壹的數據無法發揮最大的效率,部門之間相互交換數據已經成為壹種發展趨勢。同時,隨著各方面的發展和政策的推動,很多以前不公開的數據逐漸公開,這是對大數據發展的有力支持。
物聯網技術推動大數據發展
在物聯網對大數據的意義方面,趙英舉例說明了物聯網技術對大數據的促進作用。去年北京7.21暴雨後,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來解決。壹個很重要的體現就是北京市科委迅速設立專項資金,提升受災的房山、門頭溝區應急管理能力和信息化建設。同方參與門頭溝項目,幫助門頭溝提升預警能力。同方對門頭溝原有的急救平臺進行了改造升級。比如水位監測,在壹些重點立交橋下安裝水位計,水位達到壹定程度就會預警,相關部門可以據此采取壹些措施,這就是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有什麽關系?當水位計的數量增加時,會采集到更多的數據,更容易發現壹些規律,發出預警,這是利用大數據技術自然可以做到的事情。在點數量較少的情況下,數據量不夠大,只能解決部分問題。所以正是因為物聯網,大數據布的點越來越多,分析實時數據也就順理成章了。數據挖掘,最初是針對歷史數據挖掘,現在是針對實時數據挖掘的趨勢,說明物聯網技術正在推動大數據相關技術的發展。
大數據支撐智慧城市發展。
城市運行跡象是用量化數據來表示的,但這些數據分散在各個政府部門。同方的職責是收集各個部門關於城市運行標識的數據,幫助城市管理者對數據進行匯總分析,最終管理出城市標識的量化形式,即各種數據,供政府管理者使用。
政府部門的每壹個決策都需要長期的研究,研究數據來自於政府部門運作和城市運營的長期積累。政府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使得政府產生了數百TB的數據。但數據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只有經過壹定的系統分析,數據的價值才能發揮出來。智慧城市的每壹個細節都會產生海量的數據。同時,智慧城市的運營基礎也來源於對大數據的深入分析。
大數據的表面是壹系列靜態的數據堆,但其本質是對數據進行復雜分析後的壹系列有規律的動態過程。政府部門自己都沒有做這樣的事情,需要企業來支持。同方看到了大數據對城市運營的意義。選擇政府作為突破口,是形勢發展的要求,也是同方大數據的獨特性。值得註意的是,同方大數據並不參與政府決策,只是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支持。以直觀的數據形式展現商家之間的關系,用數據展現城市的發展變化和趨勢,分析總結城市存在的問題,為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幫助。
城市運營標誌的管理也需要大數據的推動。大數據在反映城市運行跡象時,不需要了解城市部門的主要業務和運行流程。從數據的角度來看,數據經過計算機軟件分析,可以得出壹些規律,這些規律與業務或結果無關,但能充分反映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從大數據的角度來看,驅動城市運營標識的發展,是壹種純計算機的運營模式,可以在決策前期挖掘出人力。這個優勢就是操作的量化和標準化。
對於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城市的發展,國務院物聯網領導小組組長、我國信息技術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曾深有感觸地說:從物聯網到大數據,再到智慧城市,是壹個“向物學習”,通過分析決策達到“知行合壹”的過程。
智慧城市惠及所有人。
大數據驅動的智慧城市關系到每個人的生活。最常見的例子是天氣預報。以前的天氣預報只是預測天氣,而今天的天氣預報會告訴公眾更多的信息,比如氣象指數、空氣汙染指數、穿衣指數、行車安全指數等。,甚至是否有利於運動及其對發型和妝容的影響。這是普通人都能親身體驗的智慧生活。未來與人們衣食住行相關的教育、交通等各個方面都會變得智能。教育方面,可以看看美國的做法。美國每所大學都會如實展示畢業生的升學率、就業率、年薪水平,這對於學生選擇學校專業是非常有利的數據支持。在交通方面,如何暢通城市交通,如何找到停車位,哪種交通方式更方便安全,都是智慧城市的未來狀態。
在提到智慧城市的未來發展時,趙英表示:智慧城市來自智慧決策,智慧決策來自人的智慧。當每個人都明智的時候,壹個城市也會變得明智。(以上內容來自中國輸電網/tech/detail.aspx?id=2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