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個快速增長的藍海市場,調理菜近年來受到了全國各地政府的關註和支持。《2022年中國預制蔬菜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指出,未來中國預制蔬菜市場將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2023年預制蔬菜市場規模將達到5165億元。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十三預制菜”從“數字化監管”的角度探索食品安全的提升,需要整合預制菜種植、加工、銷售、運輸、儲存等各個環節的數字化資源,探索建設集預制菜生產加工、安全監管、產業服務於壹體的大數據中心。
同時,“預制菜十三條”提出,加強市場監管,打擊“黑作坊”,組織對預制菜質量安全進行抽檢。還要將預制蔬菜產業納入佛山標準化戰略資金重點支持範圍,推進預制蔬菜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開展標準化試點,制定壹批預制蔬菜聯盟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
至於產業集群的具體建設,“預制菜十三條”提出,建立全市預制菜企業培育庫,力爭培育壹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連鎖型”企業,力爭用3年時間培育5家以上年產值超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
目前,國內預制蔬菜產業仍處於成長期,市場集中度低,競爭格局分散,缺乏全國性龍頭企業。截至6月底,佛山預熟蔬菜企業僅12家,年產量約4.6萬噸,產值約25億元。值得壹提的是,佛山在建和規劃的大型裝配式蔬菜企業有13家。預計全部投產後,佛山預制蔬菜年產值將達300億元。
民建佛山市委員會專職副主席林榮表示,預制蔬菜行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品牌領域,最終必然導致大型龍頭企業占領市場。佛山市政府應探索與龍頭企業聯合設立專項產業基金,為預制蔬菜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行業並購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