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齊超制作。com“見專欄”
在王自如加盟格力幾個月後,格力的手機業務終於有了新進展。
根據工信部的數據,格力有壹款新品已經入網。從外觀上看,格力的新機將采用前挖屏、直角邊框的設計,機身顏色為技術難度更高的白色。配置方面,知名數碼博主@熊貓直言,格力新機將搭載驍龍870處理器,4200mAh電池,最大30W快充。
雖然這個配置在整個手機市場並不是很搶眼,但是考慮到格力手機高價位低配置的產品特點,我們不得不覺得王自如真的幫格力手機理解了?
屢戰屢敗的格力手機
事實上,格力進入智能手機市場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早很久——2065 438+2005年6月,董明珠宣布格力首款手機開售,售價僅為1600元,並稱“格力手機可以秒殺小米”。
雖然格力進入智能手機行業比小米晚了幾年,但考慮到壹加在2014年4月才推出首款產品,格力手機的推出時間實際上是手機行業紅利期關閉前夕。
然而,現實卻讓格力措手不及。從第壹手機研究院公布的數據來看,第壹款格力手機的出貨量只有5到6萬臺左右。
不屈不撓的“董小姐”沒有放棄,隨後格力推出了格力手機色圈。對此,微博大V@摩卡曾透露,格力生產了30萬臺手機彩色,但只賣出了1萬臺,其余全部被迫內部消化。
格力手機之所以在市場上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壹方面當然是因為市場競爭太激烈,但另壹方面也和格力手機無視產品,只講情懷有關。
以格力2019推出的格力手機第三代為例。在3600元價格的基礎上,僅搭載2016年流行的驍龍821處理器。相比之下,熱門旗艦小米9不僅是手機市場首款搭載高通驍龍855的旗艦產品,而且起售價僅為2999元。
配置差距如此之大,消費者當然會用腳投票。官方數據顯示,發布半年後,小米9系列全球總出貨量達到470萬臺。
更重要的是,由於家電銷售的慣性,格力手機壹直未能根據手機銷售的線上趨勢調整產品投放策略。華夏時報報道,在市場表現不佳的背景下,格力第壹代手機被大量壓入經銷商渠道,最低可以做到1.200元。
誠然,在廣闊的中國市場,線下是所有產品的重要渠道。但考慮到OPPO和vivo的產品策略,格力手機並沒有找到“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痛點,只是在開機界面放了董明珠的頭像和壹封“真誠”的感謝信。
考慮到智能手機是高頻的日常用品,相信沒有人願意每次開機都看到壹個與自己無關的人的頭像。
王自如不可能是關鍵,先生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自如加入了格力。
對此,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王自如加盟格力,說明格力有尋找專業人士交易的意願。”
小米官方傳記《壹往無前》曾寫道,雷軍創立小米時,找了第壹批員工,要麽是谷歌工程師,要麽是手機上遊產業鏈的專家,沒有找任何媒體人。
這主要是因為手機是傳統制造業的高標準產品,涉及到非常復雜的供應鏈和產業鏈基礎。不僅行業外觀察的媒體人很難接觸到這些技術,在人脈方面也很難給手機產品帶來幫助。
以錘子為例。公司掌門人羅永浩某種程度上是個媒體人。他這種高度理想化的產品觀,對企業和產品來說都是極大的災難。這壹點,我們在歷代錘子手機上已經看得很透徹了。
隨著原華為榮耀產品線負責人吳德洲加盟錘子科技,他的堅果Pro 2終於幫助錘子在手機市場找到了立足之地。官方數據顯示,堅果Pro 2僅壹周銷量就突破2.2萬,成為壹匹黑馬。對此,羅永浩談及武德周,表示“遠遠超出我的心理預期”。
如果錘子繼續沿著吳德周的路線走下去,那麽可能不會落得壹個慘淡的結局。但這是後話。
從這個角度,讓我們回頭看看王自如和格力手機。前者能給後者帶來的無非是新潮的產品理念和年輕化的宣傳策略。這似乎解釋了為什麽格力新機在2021年6月仍然只配備了驍龍870處理器。
妳為什麽不放棄?
既然手機業務屢戰屢敗,格力為什麽不收縮戰線,保證核心資源在核心業務上?其實格力也想這麽做,但是現實不允許。
首先,格力的核心空調業務正在逐漸萎縮。
財報顯示,2021上半年,格力營收920億元,同比下降6.4%;母公司凈利潤94.57億元,同比下降365,438+0.22%。同期美的、海爾的營收分別達到654.38+0738億元、654.38+065.438+065.438+062億元。顯然,格力已經落後了很多。
另壹方面,未來的趨勢已經不允許家電廠商保持單個終端空置。根據Valuates發布的數據,預計到2026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為319億美元,2019年至2026年,物聯網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64.2%。
對此,董明珠也表示:“格力手機壹定要做,而且壹定要做。以後如果沒有手機控制,就不行了。”
以小米為例,得益於僅4億月齡的小米手機,到2020年底,小米物聯網平臺的連接設備數量已經達到2.348億臺。
股市壹直是企業的風向標。2020年9月,格力市值突破4200億,“董小姐”成為當年福布斯中國最佳CEO。壹年後格力市值只有2300億,蒸發6543.8+0900億。
董小姐想僅靠壹個媒體人追回上萬億市值的損失,比蜀道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