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制造業發展初期,當時由於國內勞動力、土地資源、原材料資源廉價,壹度在國際競爭中具有很強的優勢。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制造業規模的擴大,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土地和稅收成本的增加,資源逐漸匱乏。這些問題的出現阻礙了企業的進壹步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信息化的方式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現代MES集成了精益生產、JIT、TQM、6∑等管理思想,其最終目標是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
MES提供生產計劃的執行,並確保生產計劃按時完成。和其他商業活動壹樣,企業的制造過程也有計劃和實施兩個層次。正確科學的計劃是保證完成任務的基礎,但僅有計劃是不夠的。如果計劃不能實施,那就是壹句空話。從實施的角度來看,MES承擔著將計劃付諸實施的功能,從詳細的生產調度、資源調度、質量管理、過程控制等多方面保障計劃的實施。
在許多企業中,主生產計劃(MPS)是壹個粗略的計劃,特別是在生產批量大的企業中,有時壹個MPS的周期是幾天甚至幾周。例如,壹些通用零件的制造商經常以批量計劃和備貨的形式制定生產計劃。這樣,如何根據設備、人員、物料、模具等生產資源的具體使用情況分解生產計劃,就成為了主生產計劃實施的首要任務,而MES的計劃調度功能就扮演了這個角色。
目前,制造企業的生產模式正日益轉向MTO(按訂單生產)模式。在這種生產模式下,小批量、多品種的產品在同壹條生產線上連續生產,每個訂單的流程都不壹樣。在產品切換頻繁的情況下,工人容易出現工藝錯誤,導致返工多,不良率高,生產效率低。MES根據每個訂單的工藝要求,按照相同工藝連續生產的原則進行生產調度,通過對詳細生產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判斷每個加工操作的正確性,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工藝錯誤的發生,可以提高企業30%以上的生產效率。
缺陷產品召回制度正在擴展到越來越多的行業。如何準確定位缺陷產品,降低召回成本,成為這些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MES詳細記錄生產過程中的具體生產數據,形成可追溯的產品制造過程數據庫,為缺陷產品的準確定位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
企業生產技術的改進是壹個長期持續的過程。MES記錄生產過程中的詳細信息,通過科學分析找出影響生產效率的關鍵問題,指導管理者逐步解決和改進。在大型國企實施MES之前,沒有人能統計在制品的數量。在制品的數量壹直是個模糊的數字。僅憑工人的預估,給計劃調度帶來不準確的因素,同時也經常造成在制品的損失和意外損壞。
制造執行系統的實施和企業信息化的發展促進了企業的發展,證明了信息化是現代制造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杭州集控軟件為妳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