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商熱,物流市場需求端相對不熱。這也說明物流市場的需求方對現代物流漠不關心。在當今物流投資的熱浪中,物流
需求難以激活,令人深思。本文將討論物流需求中存在的問題和系統分析的方法。
壹、存在的問題
1,中國物流市場處於初級階段。
可以說,中國的物流市場已經啟動,但還沒有被激活。中國每年的物流支出約為當年名義GDP的20%,即2000億美元左右。如果通過科學的物流管理將物流成本降低到世界平均水平12%左右,可增加社會財富約800億美元。
在看好物流前景的同時,不要苛求新興物流行業壹夜之間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壹方面,中國物流業存在嚴重的重復建設和地方割據。
大象。這種現象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企業盲目擴大自己的物流業務範圍,使得設備和人員的利用極度不足,造成資金的巨大閑置和浪費;第三方物流企業帶
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缺乏全國範圍內的大規模物資流通。同時,管理混亂、地方保護主義等因素也導致國內物流行業難以實現大規模的快速發展。
發展。另壹方面,很多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非常低,仍然普遍使用電話、傳真等傳統設備開展業務,導致企業反應緩慢,效率低下。壹些
雖然物流企業已經開始了信息化建設,但是他們使用的國內物流管理軟件有相當壹部分還停留在“計算機化”的水平,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無法整合。
和實時控制,不能從根本上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率。
即使在有40年物流發展歷史的發達國家,企業支付給3PL供應商的物流費用也只占整個社會物流費用的很小壹部分,如美國不到6%。
歐洲只占2.5%左右。因此,從我國目前物流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來看,有效需求不足是合理的。
2、物流外包積極性不高。
如果需求方沒有意識到改善物流管理對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作用,或者出於各種原因不願意將企業的物流業務外包出去,必然導致
物流市場有效需求的不足使得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失去了市場存在的基礎和持續發展的動力。
壹項針對在華跨國企業的調查顯示,大部分被調查企業已經將物流業務外包,約占90%,不到10%的被調查企業沒有將物流業務外包。
。而真正尋求第三方物流總代理的國內廠商只有10%左右。大部分企業還是自己投資搞倉儲、運輸等。,不僅費力還“攤”了成本。
既要管理生產,又要忙於運輸,導致很多企業幾乎90%的時間都花在物流上,物流成本占商品價格的40%左右。這裏不僅有企業。
現代物流缺乏認識,被“自我管理,自我營銷”的傳統觀念所束縛。它不理解現代物流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變商業運作方面可以帶來巨大的好處,它也是從
現實的利益考量是害怕“肥水外流”,害怕放棄多年自營低效的供銷體系,員工的去向沒有了。無論是傳統的國有運輸倉儲企業,
B類物流企業或新型民營物流企業都是各自為戰,受原有行業範圍或區域範圍的限制,難以形成規模化綜合經營。
目前,壹方面,中國物流市場潛力巨大。目前我國與物流相關的總支出約為654.38+0.9萬億元,國內交通物流支出超過2000億元,並繼續向
增長率更高(年均增長率超過8%);另壹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仍然有限,約400億元。由於地區和部門的劃分以及眾多的工商企業
工業和物流企業各行其是,搞“小而全”。市場極度分散,社會化物流市場尚未形成,難以產生能夠提供綜合服務的規模化經營
後勤組。
3、物流企業服務不到位。
生產企業不願意請人跑腿,主要是現在的“跑腿”還是“腿軟”。大多數物流企業服務功能少,只能承擔運輸、裝卸或倉儲、報關等業務。
、庫存管理、配送、配送、包裝、配送加工等增值服務都是我們力所不及的。提供個性化服務的物流企業對客戶沒有吸引力,因此許多國內制造商
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都在投資物流。如今,聯邦快遞、聯合包裹服務、DHL等國外綜合物流企業紛紛來華搶“飯碗”,使得國內物流企業
很難走出來。
目前,在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業中,超過30%的客戶對第三方物流的服務不滿意。第三方物流商提供的物流服務85%是運輸、倉儲等基礎服務。
信息、加工、金融等增值服務僅占15%;而且由於地域和業務範圍的限制,缺乏先進的管理方法,儲運方面的基礎服務效率並不好。
高,利潤率低。
國內物流行業發展不到位,根本原因是物流管理、物流技術、物流人才這三駕馬車尚未匹配。公路、鐵路、民航、港口都是各部門管理。
組織模式、服務標準、技術裝備標準差距較大,企業只能采用單壹的運輸方式開展物流服務。在當地的“重重保護”下,跨
區域運輸的貨車在返程途中空車的現象非常普遍,層層關卡讓要求連貫性的物流系統無法“並網”。即使是物流技術中最常用的托盤,國外
因為標準對等,數量大,可以像錢壹樣兌換,但是由於國內標準不壹,托盤交貨後只能卸載運回,這才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費。主要的
人才的缺乏也是國內物流發展的絆腳石。物流人才已經成為各大城市的緊缺人才,尤其是具有專業知識的綜合管理人才。
二、系統分析
物流需求是指在壹定時期內,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的原材料、產成品和半成品、商品、廢舊物品和物料的配置。
對運輸、庫存、包裝、裝卸、配送處理所涉及的事物的空間、時間和成本的要求以及相關的信息要求。
從現代物流的特點分析,物流需求具有覆蓋面廣、內涵豐富、無法單壹衡量的特點。因此,許多物流企業(包括那些想涉足物流服務的企業)
很難把握市場需求和市場定位。在當前全國“物流熱”的環境下,如果沒有正確的物流需求分析,對物流企業的發展是沒有影響的。
懷疑會有反作用。
從物流的發展規律來看,現代物流服務的需求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即從物流服務的規模和質量上綜合反映物流的整體需求。物流法規
模型是運輸、儲存、包裝、裝卸和配送加工等物流活動的總和。目前,在沒有系統的社會物質流統計的情況下,由於貨物運輸是
在物流過程中,用貨物運輸的變化趨勢來衡量社會物流規模的變化趨勢是最實際的。物流服務質量是物流服務的效果。
集中反映可以用物流時間、物流成本、物流效率來衡量,其變化突出表現在減少物流時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為了清楚起見
要準確反映社會經濟活動對物流活動的需求,在物流需求分析中還應考慮物流需求的地理範圍、渠道特征、時間準確性以及物流供應鏈的穩定性
以及客戶服務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物流需求分析的目的是為社會物流活動提供基礎,以不斷滿足物流需求,從而保證物流服務供需之間的相對平衡,並使
社會物流活動保持高效率和高效益。在壹定時期內,當物流能力的供給不能滿足這種需求時,就會抑制需求;當物流能力的供應超過這壹數量時
這種需求必然導致供給的浪費。因此,物流需求是物流能力供給的基礎,物流需求分析的社會經濟意義就在於此。借助於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這將有利於了解社會經濟活動對物流能力供給的需求強度,進行有效的需求管理,引導社會投資有目的地進入物流服務領域
規劃、建設物流基礎設施,完善物流供應體系。
物流需求分析是對物流需求與產生需求的社會經濟活動進行相關性分析的過程。隨著物流活動日益滲透到生產、流通和消費的整個社會經濟活動中。
在運動過程中,它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是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物流需求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與社會
經濟發展是影響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
1,經濟發展本身直接產生物流需求;
2.宏觀經濟政策和管理體制的變化會刺激或抑制物流需求;
3.市場環境的變化會影響物流需求,包括國際國內貿易格局的變化,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的變化等。
4.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的變化也會影響物流需求;
5.通信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等技術進步將對物流需求的數量、質量和服務範圍產生重大影響;
6.物流服務水平也刺激或抑制物流需求。
從物流需求分析的社會經濟意義出發,要求我們重視物流需求分析。尤其是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落後的情況下,物流的規模化還在繼續。
在不斷增長的條件下,提高物流服務質量的需要和物流需求結構的不斷發展,為了使物流需求適應供給,除了努力提高物流服務的總供給和質量以外,
還要引入物流合理化的理念,加強物流需求管理,即最大限度地控制不合理的物流流動,比如發展區域經濟使區域內和區域間的物流趨於融合。
管理,適應生產力的合理布局,減少原材料和成品在產地和消費地之間的雙向流動。要加快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改變目前東西部地區的狀況。
物流之間的不平衡和不合理,加快重要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使物流的合理組織依靠強大的物流中心等設施。重視物流需求
分析和加強物流需求管理,可以有效引導投資,避免物流設施建設和服務行為的倉促,對減少浪費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在當前物流業發展的條件下,我們在分析物流需求時應註意以下工作:
1.物流企業要有意識地加強市場調研,重視市場需求預測;
2.重視物流咨詢研究機構、科學預測技術和專家分析的作用;
3.提高信息管理和利用能力,加強物流信息管理,完善物流信息系統建設,重視物流需求信息的綜合分析和評估;
4.註意學習和借鑒國內外成功物流企業的經驗,減少物流需求分析中的盲目和隨意行為;
5.加強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分析,掌握和了解全社會物流需求的特點,明確物流企業需求的質和量的特征,提高物流需求。
分析的準確性,找到物流企業的市場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