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壹家著名快速消費品企業的CIO,對信息化充滿熱情。由於他所處的企業面向全國銷售,所以擁有壹個龐大的物流網絡。為了保證在全國鋪貨的速度,銷售部需要了解在發出壹車貨物後,這車貨物在路途上的具體位置。按照銷售部的要求,他們只需要在壹天內了解這車貨物的具體位置就可以了,並不需要具體壹天中具體幾點時貨物的位置,因為從經營角度出發,壹天內了解貨物的位置就足夠了。
但是這家企業的CIO卻不這樣想,在他看來,自己這樣壹個大企業,既然要實施信息化,那當然是壹定要做到極致。因此,它投入巨資,上了壹套系統,結合GPS系統,可以在每壹秒內實時看到這車貨物的地理位置;為此,還給每輛貨車安裝了定位設備,總投資達600萬元人民幣,從而在這個方面真正實現了做實時企業的夢想。
但這套系統上線後的反響卻不好,首先系統的主要用戶銷售部門並不領情,他們本來就用不著層次這麽高的系統。更嚴重的是,這家企業的競爭對手,面對同樣的需求,只是要求每位貨車司機每隔300公裏,向公司物流部門發壹條短信,匯報壹下所處位置即可。相比600多萬元的投入,他們的投入幾乎為零。在同壹個行業內,競爭對手之間的壹舉壹動,大家自然都壹清二楚。這讓這位投入巨資的CIO陷入壹下非常尷尬的境地,並且在企業總經理辦公會議上受到當面批評。
這位CIO就是典型的信息化狂熱癥患者,在信息化狂熱癥患者看來,信息化確實是個好工具,能夠把企業內的壹切業務和管理問題都暴露出來,所以,信息化覆蓋的面越廣泛越好、影響企業的深度越深越好。而且,只要在信息化領域推出了新的產品和技術,這些人往往會第壹個拿來應用,至於投入多少錢,投入這麽多錢是不是值得,就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了。在他們看來,不管投入多少都是值得的。
這是壹種典型的技術思維,在企業信息化進程中是有害的。海爾的張瑞敏在企業第壹次引入ERP系統,給海爾的高層管理人員培訓時,說過這樣壹句話:“大家要從不要計算機的條件下考慮信息化”,他的意思是說,在信息化進程中,把註意力集中到優化企業業務流程和管理架構上,相對於各種軟件和硬件,業務流程和管理架構的合理和優化更為重要。
商業世界觀
其實不僅是IT技術,人類歷史上任何壹種新技術,不管它如何先進,如果不能帶來商業利益,就總逃脫不了束之高閣的命運,銥星技術就是壹個證明。技術無論有多重要,它最終也要接受商業規則的指導。所以,壹個 CIO要想成功,首先必須主動地學習並具備商業世界觀,學會更多地從財務角度考慮問題,從投資回報率方面考慮信息化項目投入,這是治療信息化狂熱癥的最佳良藥。
事實上,在許多優秀企業裏,人們對此早已經形成了***識。比如在戴爾公司,任何壹個信息化項目開始實施前,都要進行投資回報率的量化分析,壹個信息化項目是不是上,是先上不是後上,壹切都要靠投資回報率來說話。這種情況下,就很難出現上述那家快速消費品企業所面臨的窘境。這與戴爾整個公司從上到下貫徹了商業世界觀有很大的關系,從本質上說,技術再強大的企業,最終都是壹家商業公司,商業世界觀統領壹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