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IPD的來源
眾所周知,IBM在91-93年出現了企業危機。“翻身大師”郭士納進入IBM,他對IBM進行了巨大的改造。其中,R&D的轉型措施是當今高科技企業流行的研發管理模式——IPD的前身。
二、IPD的特點
IPD模式的本質特征是縱向和橫向管理以及跨團隊的產品開發。IPD是將產品研發的相關環節(這裏的研發是指生產人員從項目立項到產品測試局驗證可以大量復制)統壹成壹個團隊——PDT(產品研發團隊),由核心組和擴展組組成。
壹般來說,核心組包括開發、測試、中試(產品的小規模批量生產)、服務、營銷和財務。核心代表雖然來自不同部門,但都是在產品經理的領導下負責壹個或多個產品,包括產品審批、設計、開發計劃、產品發布等所有重大事項。任何壹個環節的審核和評估,都是由所有核心代表決定的,任何壹個代表的否決都無法通過。
每個核心代表還負責領導壹個擴展小組。例如,開發擴展組包括數據開發、軟件和硬件開發等項目經理。試點擴展團隊包括產品數據、技術和結構等項目經理。這裏所說的領導者是產品研發組織活動中的領導者,而不是資源關系中的領導者。IPD對產品的最終市場效益負責,而不僅僅是對產品研發或其他某個環節負責。
換句話說,如果壹個產品最終效益不好,整個產品線都要負責(獎金自然低很多)。安IPD其實就是壹個獨立的小公司,不僅有財務指標,還有成本核算(華為花了很長時間和精力建立了壹套模型,全公司的成本幾乎都折算到各個產品線了)。華為有100多條產品線,我們熟悉的IOD其實只是華為的壹條小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