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地圖
淮海地區位於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與東部地區的交匯處。新亞歐大陸橋的建成和發展,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客觀上要求淮海經濟振興繁榮,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新亞歐大陸橋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捷徑。新亞歐大陸橋的中國段是隴海至藍欣鐵路,這是中國最長的交通幹線。更重要的是,它橫跨中國東、中、西部,連接三大經濟區。它必將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中西部地區的發展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亞歐大陸橋(“隴海-蘭州新經濟帶”)中國沿線有五個中心城市:徐州、鄭州、Xi安、蘭州和烏魯木齊。
淮海位於隴海-蘭州新經濟帶的最東端,應該是比較發達的。但由於淮海地區屬於中國南北過渡地帶,受歷史上的戰亂饑荒、黃河改道、今天的淮沂沭泗水系水旱災害、沿海鹽堿地、基礎設施薄弱、人才流失嚴重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淮海地區沒有得到充分開發,成為東部欠發達地區。而淮海因為欠發達,在隴海、蘭州新經濟帶中發揮不了輻射中西部、率先崛起的作用。
淮海省成立,徐州為省會。淮海省的崛起將形成隴海-蘭州新經濟帶的大發展,形成五省(徐州-淮海省、鄭州-河南省、Xi-陜西省、蘭州-甘肅省、烏魯木齊-新疆)聯動,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
徐州建省也將外國人從西北分流到東部城市北京、上海和南京。目前,隴海至藍欣鐵路東段沒有省會城市。西北人沿隴海至藍欣鐵路到達東部後,要經過京、滬、寧。徐州設立淮海省後,正好吸引了西北的農民工,緩解了城市外來人口的壓力,實現了隴海蘭新鐵路沿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有序流動。
這只是國家計劃,還不確定。請不要期望太高。
環境狀況
淮河-沂沭泗水系統的管理和環境保護需要壹個省級機構統籌規劃,但淮河-沂沭泗水系統分屬四個省,導致各省無法綜合治理,甚至可能相互扯皮。
淮海地區人口稠密。但歷史上黃河改道、淮河攻陷,導致徐州城多次被淹,泗州城徹底消失——今天的洪澤湖。直到現在,遂寧和宿遷仍被稱為“洪水走廊”。淮河-沂沭泗水水系頻繁發生的洪水對這壹地區億萬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相當不利的影響。淮河-沂沭泗水系統的汙染防治也需要統壹規劃。淮河-沂沭泗水系統四省分治的弊端已經顯現,必須建立壹個省級機構,統壹管理淮河-沂沭泗水系統。
淮海省的設立將淮河-沂沭泗水系統納入壹個省的總體規劃,水利建設和生產力布局的統壹規劃,對改善這壹地區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生產生活將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經濟發展
連雲港、日照等港口的發展必須依托淮海地區的經濟發展,這就要求設立淮海省。
江蘇和山東都是經濟大省,但是連雲港和日照相對其他沿海城市來說比較落後。究其原因:
(1)連雲港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本應是隴海蘭新鐵路沿線最重要的出入境口岸。而江蘇的經濟重心在江南,沿海發達落後。南京需要繞過安徽和徐州,通過鐵路到達連雲港,太遠了。而且南京和沿江城市都有自己的港口,所以江蘇的進出口主要依靠沿江港口,連雲港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充分發展。
(2)日照開發較晚,被忽視。開放之初,14沿海開放城市沒有陽光。1989之前是縣級市。山東傳統上通過青島、煙臺等港口進出口。陽光的發展也很不充分。
淮海建省後,連雲港、日照等港口必將受到淮海省的高度重視,真正成為隴海蘭新經濟帶的主要出入境口岸。淮海沿海港口發達,也會給淮海插上翅膀。
區域歷史
清朝光緒年間,狀元、實業家張謇(1853-1926,南通人)提出《關於創辦徐州銀行的建議書》,認為“徐州為星月,東至海州,西至商丘,南至泗州,北至沂水,包括蘇皖”,“四要”為“訓農、勤工儉學、通商、興學”)。張謇壹生辦實業,投資辦學,在徐州設省,隴海鐵路延伸到南通、崇明,是他的兩個願望,但都沒有實現。
設省,用張謇的話來說,是“改變分散土地的關鍵”;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就是“化邊緣為中心”,構建四省邊緣的經濟中心,改變淮海相對落後的局面,實現新亞歐大陸橋東段的崛起。
1931年,張沃華等人在向中央政協提交的減少省區的情況下,提出在徐州建立“回德省”。
1940年,民國省制設計委員會胡煥庸(地理學家)也主張設立“徐淮省”,面積66872平方公裏。
1948-1949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爆發了著名的淮海戰役。
改革開放以來,淮海地區聯系更加緊密,建立了淮海經濟區。許多行政區劃專家認為,根據地理交通、文化習俗、經濟聯系、城市發展等因素,應設立“淮海省”,通過新亞歐大陸橋實現淮海地區的快速發展,實現東部的繁榮,促進中西部的發展。
人口壓力
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總人口3億多,分設壹個省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總人口3億多,相當於美國的人口。四省人口多,淮海地區經濟發展潛力大,有必要在這壹地區設省,減輕四省的治理負擔,提高管理效率。
同時,淮海地區人口多,密度高,有可能形成大城市。淮海省的設立和適當的引導可以促進淮海地區的城市和經濟發展。
1988建立的海南省(沿海)和1997建立的重慶直轄市(沿江)的特點是山多,人口密度低。淮海省(大橋沿線和沿海)地勢平坦,人口密度高。只要把水利搞好,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就更容易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海南省(沿海地區)人口密度為1988: 193人/平方公裏。地形主要是多山的。
從65438升級到0997時的重慶(長江沿岸)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裏367人,有“山城”之稱。
淮海地區(大橋沿線和沿海)目前的人口密度:627人/平方公裏,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
我認為:淮海省人口多,密度高,將成為新世紀第壹個新設立的省直單位,它的穩定和繁榮將對中國東西部地區的發展,以及水利和環境保護產生巨大影響。
行政區劃
雖然很多專家學者主張全國劃分為45個以上的省,取消地區(地級市),縣(市)由省直接管理,實行“中央-省-市-縣”三級結構。但筆者認為,短時間內,不可能取消地區(地級市)級,實行小省制。相反,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等省人口太多,壓力大,所以更有可能是拆壹部分,建淮海省。
與設立重慶直轄市的三個方案類似,設立淮海省也有三個方案:
(1)大規劃:包括淮海經濟區所有19城市。
(2)中方案:包括徐州、連雲港、宿遷、宿州、淮北、棗莊、臨沂、日照、商丘、亳州市10,以及微山、響水、魚臺等縣(同城市縣可合並)。人口約6000萬。這個範圍和張謇主張的差不多,就是設省治45郡。
(3)小計劃:參考地理學家胡煥庸在1940年提出的“徐淮省”計劃(35個市縣,相當於現在的40個市縣左右)。
淮海省轄市縣不超過50個的,可以實行市縣直管體制。
編輯此段落
狀態
當初建立淮海經濟區,就是因為這個淮海地區的文化習俗和語言有太多的相似之處。此外,這壹地區多為大平原,交通優勢突出。所以淮海經濟區是本著造福壹方的初衷建立的,不排除為淮海建省做準備。
但在今天,作為中國最早建立的經濟區之壹,淮海經濟區顯然是默默無聞的,孤獨的,被戲稱為養老院!
今天,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地區,雖然自然條件和人文傳統相當同質,但分為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省,都位於各省的邊緣地帶。特別是山東主要沿吉焦鐵路發展,江蘇主要沿滬寧鐵路和長江發展,河南提出以鄭州、洛陽、開封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雖然安徽沒有成熟的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和區域發展規劃,但安徽省在合肥的大力投入和皖南經濟中心蕪湖的壯大是不爭的事實。相比之下,魯南、蘇北、皖北、豫東都是四省邊緣地區,成為不被人叫好的棄兒。行政區劃體制的邊緣性導致省級政府對其重視和投入很少。長此以往,這個地區的居民自然會有壹些心理上的反映,也就是心理上的邊緣化。歷代戰亂,經濟停滯,行政區劃上的邊緣化,心理感知上的邊緣感,造就了徐州作為淮海地區龍頭中心城市的迫切重要性和重大意義。
編輯此段落
管理
淮海周邊地區是指中國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四省交界地區,包括20個城市。
江蘇省
徐州市(豐縣、沛縣、睢寧縣、新沂市、邳州市、泉山區、賈汪區、鼓樓區、雲龍區)
連雲港(灌南縣、東海縣、灌雲縣、贛榆縣、海州區、連雲區、新浦區)
淮安市(清水區清浦區楚州區淮陰區金湖縣盱眙縣洪澤縣漣水縣)
宿遷(宿豫區、宿城區、泗洪縣、泗陽縣、沭陽縣)
山東(省)
棗莊(滕州市、山亭區、臺兒莊區、嶧城區、市中區、薛城區)
濟寧(泗水縣、金鄉縣、微山縣、玉山縣、文山縣、汶上縣、嘉祥縣、曲阜市、鄒城市、任城區)
泰安市(東平縣、寧陽縣、肥城市、新泰市、岱嶽區、泰山區)
萊蕪(鋼城區、萊城區)
日照(嵐山區、五蓮縣、莒縣、東港區)
臨沂(臨沭縣、沂南縣、蒼山縣、郯城縣、河東區、羅莊市、蘭山區)
菏澤(成武、定陶縣、鄄城縣、巨野縣、鄆城縣、鄆城縣、單縣、牡丹區)
安徽省
蚌埠市(固鎮縣、五河縣、懷遠縣、淮上區、禹會區、龍子湖區、蚌山區)
淮北(濉溪縣、烈山區、杜集區、相山區)
宿州市(泗縣、靈璧縣、蕭縣、碭山縣、埇橋區)
阜陽市(界首市、阜南縣、潁上縣、臨泉縣、太和縣、潁泉區、潁東區、潁州區)
亳州(利辛縣、蒙城縣、渦陽縣、譙城區)
河南省
開封(蘭考縣、開封縣、尉氏縣、通許縣、杞縣、卞喜新區、金明區、順河區、龍亭區)
商丘市(柘城縣、夏邑縣、綏陽縣、寧陵縣、民權縣、虞城縣、永城市、梁園區)
周口(襄城、川匯區、商水縣、西華縣、鄲城、太康縣、沈丘縣、扶溝縣、淮陽縣)
編輯此段落
淮海戰役
壹般介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中原野戰軍在徐州向國民黨軍發起第二次戰略進攻戰役,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至淮河。(又稱徐邦之戰)
徐州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
爆發背景
1948年9月濟南戰役期間,集結在徐州地區的國民黨軍三個團17萬余人在華野援軍陣地前徘徊,不敢北上打華野。粟裕認為,這說明敵人正在不利條件下避免與我軍發生大規模戰鬥,也說明我軍對敵進行戰略決戰的有利條件正在逐步成熟。因此,在濟南巷戰仍激烈,但勝利有把握的情況下,於9月24日7時給中央軍委發電報《建議進行淮海戰役》(粟裕軍事文集,第393—394頁)。中央軍委經過慎重考慮,於9月25日19復電,同意粟裕的建議:“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是十分必要的。”(《毛澤東軍事選集》第5卷,第19頁)
過程和戰爭形勢
活動從1948 11.6開始,到1949 1.00結束。* *分為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1948 165438+10月6日,華東野戰軍順南。8日,國民黨軍何繼峰、張克俠率領兩萬余人奔赴戰場起義。10天,我
我軍分割黃的兵團,將其包圍在徐州以東的碾莊地區。經過10天的逐村激戰,22日殲敵65438+萬余人,敵兵團司令黃自殺。同時,為配合戰鬥,中原野戰軍進攻徐(周)蚌(港)線。165438+10月16、攻克蘇縣,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這時,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以鄧小平為書記,統壹指揮淮海戰役。第二階段:165438+10月23日,中原野戰軍在蘇仙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了從華中趕來增援的黃薇兵團12師。28日,蔣介石被迫對徐州守軍進行戰略撤退。徐州“剿總”總司令劉智撤回蚌埠,副總司令杜留在徐州指揮。65438+2月1,敵人棄徐州而逃,向西南方向逃去。4日,華東野戰軍追擊部隊以逃敵包圍徐州。6日,敵孫兵團企圖突圍,被殲滅。孫獨自逃走了。同日,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集中9個縱隊的優勢兵力,向黃維兵團發起總攻。經過激戰,到15時,消滅12萬余人,生擒黃維。此後,為配合平津戰役,按照中央軍委統壹部署,杜集團不戰而圍,部隊休整20天。第三階段:65438+65438 09+10月6日至10日,華東野戰軍向被圍的杜群發起總攻。經過四天的戰鬥,消滅了邱清泉和的三十萬士兵,活捉了杜,殺死了邱清泉,逃走了。
這次戰役,我軍參演兵力60萬,敵先後出動兵力80萬,歷時65天,殲敵55.5萬余人,在南方戰場上殲滅了蔣介石的精銳部隊,基本解放了華東和長江以北的中原廣大地區,使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南京處於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
濟南戰役後,敵徐州“剿總”劉智集團開始收縮兵力。到10月底,其4個兵團、4個綏靖區、25個軍,約60萬兵力,分布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津浦兩條鐵路線上,企圖阻擊我軍南下,掩護南京。其部署是:第七兵團(黃)在新安鎮;13兵團(李米)在徐州以東;黃口、碭山地區的第2兵團(邱清泉)和16兵團(孫)由鄭州撤至蒙城;第九綏靖區(李延年)在海州;第三綏靖區(馮治安)在韓莊、臺兒莊地區;第四綏靖區(劉如明)在商丘;1綏靖區(周燕)在淮陰。這種部署的特點是重兵力、易機動和快速增援。9月25日,中央軍委批準華東野戰軍進行淮海戰役的建議。10月11日,毛澤東提出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要求華東野戰軍第壹步集中兵力,殲滅第七兵團,完成中間突破。第二步,殲滅海州、連雲港之敵;第三步,在淮北地區做。並要求中原野戰軍主力部署進攻隴海路鄭州至徐州段,牽制16兵團不要東調配合華東野戰軍。為了殲滅第7後方團,迷惑敵人,使其不能迅速識別我軍主要目標,毛澤東進壹步指示華東野戰軍根據敵部署特點,以壹半以上兵力擔任牽制和阻擊任務,從南北兩面和西面威脅徐州。這樣,我們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消滅第七兵團。10月中旬,中原野戰軍派2縱至江漢,6縱至皖西,吸引白崇禧主力3兵團(張幹)南下,12兵團(史蒂文·黃)西進配合鄭州戰役。
10月20日,中原野戰軍主力4個縱隊發起鄭州戰役。此時,敵主力16兵團已向東撤退,殘敵壹萬余人全軍覆沒。鄭州和開封非常
趕緊解放。此時,中原野戰軍主力已能在東線機動。根據全國戰局的發展和中原、華東戰場敵情的變化,11月1日,中央軍委決定由陳毅、鄧小平指揮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進行淮海戰役。這樣我軍可以參戰,包括華東野戰軍的十五個步兵縱隊,壹個特戰縱隊,中原野戰軍的七個縱隊,還有地方部隊,六十多萬人。遼沈戰役後,蔣介石害怕徐州之敵重蹈被魏集團全軍覆沒的覆轍。為確保徐州,鞏固江淮,掩護南京,11月4日,他決定將劉智集團主力收縮至津浦路徐浜段兩側,企圖以徐浜段為軸心,將全部機動兵團分布於該段兩側,以進攻防禦阻擊我軍南下,必要時撤至淮南以確保南京,並於6月6日按此計劃調整部署。同時將華中“剿總”所屬的12兵團調往太和、阜陽地區,相機援東。根據中央軍委先殲滅第七兵團,切斷津浦路徐浜段,孤立徐州的計劃,華東野戰軍決定以七個縱隊包圍新安鎮、阿湖地區的第七兵團。以8個縱隊為拖延任務,其中3個縱隊南北進軍,牽制、阻擊13兵團東援,割裂7兵團與13兵團的聯系,山東兵團指揮3個縱隊殲滅第3綏靖區之敵或促其起義,然後;過運河直奔徐州以東,以牽制敵13兵團,阻止敵從徐州東援,以兩個縱隊(戰役初期歸中原野戰軍指揮)從西北威脅徐州。中原野戰軍四個主力縱隊從睢縣、柘城縣向東移動,謀求消滅商丘敵第四綏靖區,隨後攻占蘇仙,切斷津浦路徐浜段,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二、六縱隊轉入淮海戰場,阻擊敵12兵團。華東野戰軍按計劃於6日夜間發起淮海戰役,部隊全部向預定目標前進。當他們發現敵人在縮小時,他們立即轉向追擊。敵7兵團因海州44軍西撤,7日延遲向西開放,而13兵團按計劃離開徐東,準備轉移到靈璧。11月8日,敵第三綏靖區副軍長張克俠、何基峰率三個半師起義。我山東兵團順利渡過運河,越過部防區,直奔徐州以東。劉智發現我軍正分多路逼近徐州,判斷我將自東向西進攻徐州。他非常驚慌。他立即改變了向許穆兩側撤的原定計劃,決定調第2、13、16兵團星夜集中徐州,固守徐州。同時,蔣介石決定將杜調回徐州任副總司令,並在蚌埠以率第九綏靖區成立第六兵團,將第四綏靖區改為第八兵團,與第六兵團協同作戰,沿津浦路兩側向蘇仙縣推進,並
作為固鎮和蘇仙之間的駐軍。9日夜,中央軍委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要求華東、中原各野戰軍“應力爭殲滅徐州附近的主要敵軍,以免南逃”,並下了殲滅徐州之敵劉智集團的決心。11月10日,山東兵團主力殲滅第七兵團先頭師,切斷了敵人的退路。11月11日,華東野戰軍在碾莊地區圍剿第七兵團。為了消滅第七兵團,我軍調整了部署。華東野戰軍以山東兵團第4、第6、第8、第9、13縱隊及大部分特縱炮攻擊第7兵團,以第7、10、11縱隊阻擊徐州東援之敵,由東南逼近徐州。陳毅、立即指示中原野戰軍主力和華東野戰軍第三、第八縱隊轉入徐蚌段。其中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第三縱隊、兩廣第二縱隊從西南威脅徐州,冀魯豫第二軍區從西北威脅徐州,第三、第九縱隊進攻蘇仙縣。9縱隊主力南下阻止敵6、8兵團援北,1縱隊為預備隊。
11月15日夜,中原野戰軍攻占蘇仙縣,殲滅敵壹個師,切斷了敵徐州與蚌埠的聯系,完成了對徐州的戰略包圍。當中
考慮到這次戰役是史無前例的南線戰役,戰役的勝利不僅會平定長江以北的局勢,而且會基本解決全國局勢。因此,16日決定淮海戰役總前委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為常委,鄧小平為書記,統籌華東、中原及冀魯豫壹帶壹切事宜。11月12日,我軍猛攻敵第七兵團,20日攻占碾莊,22日殲滅第七兵團,擊斃龔·。徐州東援之敵被我頑強阻擊,壹天只能推進壹到兩公裏。從確山趕來增援的敵12兵團十壹個師被中原野戰軍阻擊,只能進入澮河以南的趙霽附近。敵第7兵團被殲滅後,蔣介石決定以徐州第2、16兵團,蚌埠第6、8兵團,12兵團進攻宿縣,企圖打通徐、穆聯系,將敵撤出徐州。於是,敵12兵團繼續向徐州方向推進。總前委決定集中全部中原野戰軍圍剿殲敵12兵團,華東野戰軍組成兩個戰鬥群分別阻擊徐州、蚌埠之敵,壹個作為中原野戰軍圍剿殲敵12兵團的預備隊。11月25日,敵12兵團12萬人在蘇仙縣西南雙堆集地區被我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包圍。敵12兵團被圍後,蔣介石眼看無法突圍,徐州、蚌埠增援無望。他壹方面令劉智到蚌埠命令第六、第八兵團再次北援,另壹方面令杜率第二、13、16兵團放棄徐州,繞道永城南下,企圖進攻我中原野戰軍。解決了12兵團的圍攻後,* * *壹起南逃。毛澤東預見敵人將突破徐州,指示華東野戰軍做好準備。11月30日,徐州杜團約30萬人向永城方向逃跑。我華東野戰軍以十壹個縱隊追擊敵人,於十二月四日將敵人包圍在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16兵團自行突圍,被我消滅。第2、13兵團立即轉入防禦。我軍同時包圍敵兩個團,蚌埠之敵仍試圖北上救援。總前委采取了“吃壹個()、抱壹個()、看壹個(、劉汝明)”的方針。以中原野戰軍6個縱隊和華東野戰軍1個縱隊阻擊再次援蚌埠的敵6兵團,華東野戰軍2個縱隊作為總預備隊。12日,我軍向敵12兵團發起總攻,15日殲滅敵軍,生擒黃維。敵人第六軍團向北的援助被阻斷了。得知12兵團已被殲滅,連夜逃回蚌埠。至此,平津戰役已經勝利展開。為了不使蔣介石作出速戰速決,將平津之敵運往南方,中央軍委中止了對杜集團的進攻。淮海前線的全軍進行了戰場休整,並向敵人發起了政治攻勢,為進攻做準備。12月17日,寫了《敦促杜等人投降》。但杜等人拒絕投降。十二月下旬,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第三兵團已分兵包圍了、平漳線上的傅集團。壹月六日,我華東軍向杜集團發起總攻,十日殲滅敵人,浮於杜,擊斃邱清泉,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淮海戰役歷時66天,在華東和中原戰場殲滅國民黨56個師55萬人,使敵人的長江防線和北京、上海的統治中心直接暴露在我軍面前。淮海戰役後,淮河以南之敵倉惶南逃。華東野戰軍第6、7、8、13縱隊分支南下,解放了長江與淮河之間的廣大地區,出到長江北岸,為隨後的渡江戰役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