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壹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我國進入資源消耗快速增長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都離不開資源的保障,而礦產資源的無序開發和破壞浪費對經濟發展構成嚴重制約。如何加強礦產資源保護,提高資源的利用水平,促進礦業循環經濟發展,實現礦產資源的永續利用,是擺在我們面前不得不研究考慮的壹道課題。
壹、礦產資源保護與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從古至今,礦產資源壹直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近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依賴更遠勝以往。我國既是壹個資源生產大國,也是壹個資源消費大國。礦產資源的開發為我國經濟建設提供了95%的能源和80%的工業原料,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堅強基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社會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作為壹個經濟和資源大國,我國壹年石油消費約3億噸,煤炭消費約21億噸,鋼材消費約4億噸,水泥消費約10億噸,各種礦產品的消耗量超過70億噸。雖然我們從國外進口了壹些原油、鐵礦砂、銅礦石、氧化鋁,但大部分礦產資源還是要立足國內供應。近幾年,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帶動下,礦業市場由冷變熱,礦產資源開發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壹是壹些緊缺礦種供不應求,部分礦產品價格上升較快,二是礦產資源開發中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無證開采、越界開采、亂采濫挖和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等問題在部分地區日趨嚴重。特別是壹些礦山布局不合理、小礦數量過多、開發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礦產資源宏觀管理能力薄弱等,直接影響著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三是資源面臨嚴重短缺,資源的綜合利用率、產出率和回收率嚴重偏低;經濟粗放型增長的模式並沒有改變,而資源消耗卻迅速增長,對國外資源和礦產品市場的依賴程度明顯加大,礦產資源粗放型開發與可采資源儲量相對不足的矛盾越來越尖銳,重要礦產資源供應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日益凸現,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四是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例如:1949~2000 年底僅我國礦山產出的各種廢石就達162.3 億噸,壓占、破壞土地64.3 萬公頃;礦山累計產出各類尾礦50 億噸,壓占土地約3.7萬公頃;目前礦山每年新增排放固體廢棄物約3 億噸,而平均利用率只有8.2%。加之大量礦山廢水、廢氣的排放,各種次生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礦山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就鞏義市而言,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礦區總面積172.879 平方千米,其中尾礦、礦渣壓占預計4000 余畝,露天采場正在采掘面積預計7000 余畝,已廢棄礦山挖損荒山、土地約1.7萬余畝,在占用和挖損的土地中目前需要恢復治理的礦區面積約1.5 萬余畝,主要分布在全市的10個鎮,對當地的礦區生態環境影響很大。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此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過去那種“有水快流”、放任開采的做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式下礦產資源管理的要求。嚴峻的形勢,慘痛的教訓,礦業經濟如何發展,已到了不得不重新選擇發展道路的時候,循環經濟已成為礦業經濟發展的必然模式。
二、加強礦產資源保護是促進礦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
發展礦業循環經濟,就必須加強礦產資源的保護。首先,要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大背景下。全面貫徹國務院下發的國發[2005]28 號文件,進壹步深化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整頓和規範工作。調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同參與、齊抓***管的積極性,嚴厲打擊礦業違法行為,強力推進資源整合。使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步入良性運行軌道,實現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根本好轉,推動我國礦業經濟走出壹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利用率高、環境汙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礦產資源得到綜合利用的新路子。其次,要抓住6個關鍵:壹是充分利用資源,節約使用資源。在開發的同時,要用各種辦法節約使用資源,尤其是礦產資源這樣的不可再生資源。對於我省這樣的省份,本身的工業發展迅速,煤炭、氧化鋁、鋼鐵等行業已經成為支柱產業,資源開發應該註重整合、節約使用,在節約中降低成本,減少能耗,減少汙染排放,促進企業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隨著采選技術提高,我國資源利用範圍不斷擴大。超低品位鋁土礦、煤矸石以及磁鐵礦等資源逐步得到有效利用,這對發展礦業循環經濟將起到積極作用。二是結合地方實際,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發展工業。像我市這樣的資源現狀,應該積極發展依托煤炭、鋁土礦、石灰巖為產業鏈條的耐材、鋁電、水泥等精深加工產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三是建立礦產資源開發監管責任體系,強化整頓和規範,實現礦產資源合理開發、永續利用。進壹步加強對礦產資源開發的監管。充分發揮執法監察隊伍和礦產督察員隊伍的作用,落實監管責任。強化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監管職能,加強監管力量,維護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正常秩序。全面開展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嚴格檢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執行情況,切實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同時,采取措施,強力推動。把礦業秩序整頓工作作為當前及今後壹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堅持政府統壹領導,相關部門聯合執法的機制,加強對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監管,建立健全維護礦業秩序長效機制,探索完善制度措施,加大責任追究力度,確保礦業秩序的穩定、健康、持續發展。四是完善制度,保障礦產資源的保護與開發並行。完善探礦權和采礦權審批等礦產資源開發的管理制度,切實規範礦業權管理、規範資源出讓制度,嚴格礦產品市場準入;完善礦產資源儲備制度,加強勘查和宏觀調控力度;推進礦產資源稅費制度改革,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建立礦山生態恢復保障機制;修改完善礦產資源法律法規等。五是調整和優化礦產資源開發結構。嚴格執行礦產資源規劃確定的最低開采規模要求和準入條件。按照規範化、集約化的原則整合各類礦山,鼓勵和引導礦山企業實現規模開采。加強對小礦山的改造力度,提高礦產資源開發集中度,增強礦山企業競爭力。加大優勢礦產的開發力度,優化能源開發利用結構。對重要礦產實行總量控制。鼓勵礦山企業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資源利用和礦山環境保護水平。六是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合理布局。根據礦產資源稟賦條件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推進優勢資源的勘查和開發利用。在實施資源整合,減少小礦的同時,積極推進規模化、產業化等優勢礦產資源的開發。加強礦產資源的調查評價、勘查與開發利用,促進礦產資源接替區和礦業經濟區建設。按照因地制宜、規模開采和集約利用的要求,科學劃定各類礦產資源規劃區,完善規劃分區管理制度,協調好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布局和各種利益主體的關系,合理劃定項目區塊,科學設置礦業權,促進資源開發合理布局和優化配置。第三,要建立統壹協調的礦產資源規劃體系。科學地編制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建立健全統壹協調的礦產資源規劃體系,有計劃地推進礦產資源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嚴格按照規劃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嚴格執行規劃審查制度,建立健全規劃實施機制,科學制定規劃年度實施方案,加強對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規劃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建設,推進規劃編制資質管理。加強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和有關行業規劃的協調。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從根本上促進礦產資源的合理布局、有效保護和綜合利用,實現礦業經濟的循環發展。
三、發展礦業循環經濟是實現礦產資源最大效益的必然要求
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全社會各行各業發展的普遍要求,他對保護資源、保障發展和維護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益具有重大意義。礦產資源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在當前形勢下更具有發展循環利用的優勢。回顧我國礦業傳統經濟對資源的高開采、低利用和高排放所造成的資源嚴重浪費和環境極度惡化的後果,吸取世界先進國家的經驗,我國礦業已迫切需要改革,具有發展循環經濟,擺脫低效、高耗、重汙染經營的強烈願望;同時,我國礦產資源的***伴生礦物、生產排放的固體廢棄物,礦坑水、廢水、廢氣以及因開采受損的土地、生態環境都存在著可觀的經濟價值,具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巨大潛力;此外,我國礦山日益惡化的環境也急需通過循環經濟的實施得到顯著改觀。很顯然,通過實施循環經濟,礦業產業鏈每延伸壹步,礦產資源加工轉化帶來的附加值就會增加,並相應減少“三廢”排放,從而為礦山企業和社會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對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有著深遠意義和積極作用。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礦業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就是礦產資源的有效綜合利用。這裏所說的礦產資源既包括原生礦,也包括各類礦山的低品位礦、***半生礦和排放的尾礦、礦渣、廢水等二次資源以及環境資源。利用這些資源就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壹是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在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是堅持源頭控制與後期治理相結合,還是只註重後期治理,這是傳統礦業開發和循環礦業經濟發展的根本區別。我國礦產的壹個顯著特點是***伴生礦產資源多,單壹優勢礦種少,正是由於礦產資源的這個特點,才決定了其綜合利用的重要價值。因此,目前對於礦山企業來說,實施礦業循環經濟的主導方面,就是從礦產資源開發的源頭上切實搞好資源的綜合利用。也就是說,要盡可能地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藝和設備,采用先進管理方法與措施,遵循源頭控制與後期治理相結合的原則,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循環利用和尾礦、礦渣、廢水的高效回收再利用活動,使我國礦業真正步入循環經濟的軌道。
二是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壹方面,由於多年來我國礦業的粗放型發展,加之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落後,大量***伴生礦產資源未能合理回收利用,我國礦產綜合回收利用率壹直處於世界較低水平。據專家分析,我國金屬礦產資源的綜合回收率平均不超過50%,綜合利用率只有20%,與先進國家差距甚大,有價資源進入廢石和尾礦等礦山固體廢棄物中,不僅浪費了大量資源,大量固體廢棄物還壓占土地、破壞環境,甚至引發次生地質災害,這壹切都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礦山實施循環經濟就必須把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放在重要地位。解決這些長期遺留下來的問題,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和環境的需要。另壹方面,隨著世界礦產資源的日益減少或枯竭,經濟高速發展與資源短缺的矛盾也日益加劇。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進步,工農業生產的材料來源也將從礦山、森林等轉向各種廢棄物。因此,礦山的各類廢石(包括煤矸石)、尾礦、礦坑水、生產廢水或廢液、廢氣、占損的土地、受幹擾或破壞的生態環境等二次資源的綜合開發、回收與利用,將是實施礦業循環經濟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方面,前景廣闊。
三是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的產業化。實施礦業循環經濟,無論是原生的礦產資源還是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都必須遵循生物群落的循環原理,建立循環產業鏈,並綜合運用“3R”原則,進行產業化生產。對於礦產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的產業化已毋庸置疑,但礦山二次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的產業化問題人們則尚存疑惑。從長遠眼光看,包括礦山二次資源在內的壹切廢棄物終將會成為工業的材料來源,其綜合回收利用也必將走產業化道路。就目前來說,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的產業化不僅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例如,鞏義市的煤、電、鋁產業鏈的循環發展,每年煤礦產出的原煤直接供應電廠發電,電廠所發的電直接供給氧化鋁廠,而電廠產生的粉煤灰又供給新型墻磚廠用於免燒磚生產。為了解決煤礦排放的煤矸石再利用問題,該市於2003年投資1.5億元建設了2×2.5萬千瓦的煤矸石電廠,利用煤矸石作為低熱值燃料發電,為鞏義市的經濟發展和資源循環利用開辟了道路。目前,該市的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正在探索實施。
四、發展礦業循環經濟有待解決的問題及措施
綠色工業是支持循環經濟的技術平臺,我國礦業為社會主義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經驗教訓也是深刻的、慘痛的,尤其是我們現在不得不花費巨額資金來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不情願地走上“先破壞、後治理”的老路。發展循環經濟,首先,應加強礦區生態地質環境整治。礦山環境的治理,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均存在兩個領域:其壹是廢棄礦山和老礦山的環境治理,通常由國家或政府承擔;其二是現有的生產礦山的環境保護與恢復,要求礦山在經營活動中自始至終貫徹循環經濟理念,堅持“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實施綠色礦山工程,建設開發礦山公園,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礦山環境問題。以鞏義市為例:2004年至今,鞏義市政府針對礦山開采後造成的地面塌陷、礦區植被、土地破壞等現狀,壹方面拿出200余萬資金,對鋁土礦區內的部分廢棄礦區、塌陷礦坑和磚瓦窯廠進行治理,先後恢復植被694.5畝,恢復耕地1289.8畝,栽種樹苗13萬棵,改善了礦區地質生態環境,消除了壹批地質災害隱患。另壹方面按照國家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要求,積極開展地質環境與災害治理項目申報工作,2004年以來,先後申報塌陷區治理工程項目3個,爭取省財政兩權價款專項資金610萬元,對大峪溝礦務局、新中礦業集團、中鋁小關礦山的采空塌陷區、廢棄礦區采坑先後進行了治理,現已治理塌陷區面積70.80公頃,平整恢復耕種面積1062.15 畝。同時,還主動申報建立地質遺跡保護區,擴大禁采區面積,消減小礦山數量,極大地改善了礦區生態地質環境。其次,應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理念。在這方面壹是加強基本國情、國策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宣傳教育。在規劃、計劃、產品設計等源頭上貫徹節約集約理念,引導全社會在生產、使用、消費環節大力節約土地、礦產等資源。轉變以粗放利用資源為代價的增長方式,逐步形成與節約型社會相協調的資源利用模式。二是完善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法律法規和政策。加快制定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法律法規。以礦山的各類廢石(包括煤矸石)、尾礦、礦坑水、生產廢水或廢液、廢氣、占損的土地、受幹擾或破壞的生態環境等二次資源的綜合開發、回收與利用為重點,研究提出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的政策措施。適時修改稅費征收標準,通過稅收、財政支持、價格調節、技術推廣等措施,鼓勵企業開發尾礦與難動用儲量、貧礦、難選冶礦、多金屬***伴生礦等閑置資源。三是建立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評價考核制度。逐步把資源節約、綜合開發利用等方面的指標納入政府績效評估。研究制定和完善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的政策,全面落實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要求。建立和完善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標準、評價體系和考核標準。探索建立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申報認定制度,抓緊制定礦山企業尾礦利用技術規範。完善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情況統計、公報制度,健全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計制度。第三,推進礦產資源的綜合勘查、評價、開采和利用。壹是合理選擇和綜合使用各種技術經濟手段,全面評價主礦產、***生和伴生礦產的綜合經濟價值,充分查明各種可供工業利用的礦產。推動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和綜合利用向縱深發展,在技術條件和經濟合理範圍內,最大限度地開采、提取和回收礦產資源。重點加強對低品位、難選冶、***伴生和緊缺礦產的綜合利用。二是加強尾礦資源調查評價,實現整體利用技術的系統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加大礦山尾礦在生態環境恢復、礦山復墾回填中的應用力度。加快新技術開發和工業試驗,促進貧礦資源選冶和新產品開發應用。制定優惠政策,探索建立利用尾礦、貧礦資源的投融資新體制和經營管理新機制。三是發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積極扶持和引導礦山企業研究開發、引進和應用現代的采選冶技術。著力發展重點礦產資源技術經濟評價及信息化,推進中低品位礦產、***伴生礦、非金屬礦產的合理利用、綜合利用,研究復雜難處理貴金屬提取、稀有多金屬***伴生礦綜合利用、稀土金屬礦產綜合利用、礦物加工新設備和礦山尾礦資源化等技術。提高礦產資源選冶綜合回收率,減少資源浪費,盤活壹批閑置資源儲量,增加礦物原料供應量。第四,開展礦產資源循環利用試點推廣。壹是運用各種手段和輿論傳媒加強對循環經濟的社會宣傳,以提高全民對循環經濟的認識,提高對保護環境、美化環境、實現零排放和低排放意義的認識,提高社會公眾的參與意識。二是以立法的方式推進礦業循環經濟發展,借鑒國外經驗和範例,制定管理政策和獎勵懲罰政策,促進我國礦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三是在重點礦山、礦業城市建立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探索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的有效模式。重點開展國家緊缺礦產以及煤炭與煤層氣資源的綜合利用和保護工程示範。建設壹批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科技創新基地,推廣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先進經驗和先進技術。促進礦業企業和礦山盡其所能,改善技術管理、生產管理,加大自主創新,逐步達到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零排放,最終實現礦業經濟的循環發展。
總之,在新的歷史時期下加強礦產資源保護,推行礦業循環經濟發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開展這項工作迫在眉睫,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礦業循環經濟發展這壹課題做好,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壹定能夠實現這壹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大事業,實現礦產資源的清潔生產、循環利用、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