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重點任務

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重點任務

(壹)推進煤礦企業兼並重組

大力推進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大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安全保障能力,有序開發利用煤炭資源,有效保護礦區生態環境。通過兼並重組,我國煤礦企業數量控制在4000家以內,平均規模提高到654.38+0萬噸/年以上。

1.推進煤礦企業兼並重組。遵循市場規律,鼓勵各類煤礦企業和電力、冶金、化工等行業企業參與以產權為紐帶、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兼並重組。按照壹個礦區原則上由壹個主體開發的要求,以礦區為單位制定方案,進行兼並重組,減少開發主體。山西、內蒙古、河南、陜西等重點產煤省(區)要以大型煤炭企業為主體,進壹步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煤炭資源連片開發。黑龍江、湖南、四川、貴州、重慶、雲南等省(市)要加大兼並重組力度,切實減少煤礦企業數量。

2.穩步推進礦業權整合。對未開發的煤田,要科學合理劃分礦區外達區,制定礦區總體規劃和礦業權設置方案,依法將礦業權出讓給具備條件開辦煤礦的企業。對已設置礦業權的礦區,鼓勵優勢企業整合分散的礦業權,提高資源勘查開發的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規劃期內,重點做好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青海、甘肅、新疆、四川、貴州、雲南的礦業權整合工作。

3.培育大企業集團。大型煤炭基地的資源優先安排大型煤炭企業,優先安排大型煤炭企業的項目建設。支持具有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的大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鼓勵煤電運壹體化經營,推進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培育壹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二)有序建設大型煤炭基地,確保煤炭穩定供應。

以大型煤炭企業為發展主體,加快陜北、黃龍、神東、蒙東、寧東、新疆煤炭基地建設,穩步推進陜北、晉中、晉東、雲貴煤炭基地建設。重點建設壹批大型礦區。統籌規劃建設能源輸送通道、水源等基礎設施,大力推進上下遊產業融合發展。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工程。

神東、陜北、黃龍、寧東基地將加快能源輸送通道建設,有序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重點建設壹批世界級千萬噸級礦山集團。在晉北、晉中、晉東等基地,重點提升整合煤礦,適度建設現代化大型煤礦,加快煤層氣產業發展,實施優質煉焦煤和無煙煤資源保護性開發。冀中、魯西、河南、淮北基地要做好深部資源勘探,建設接續煤礦,新井建設限制在1000米。蒙東(東北)基地,內蒙古東部褐煤礦區重點整合開發煤電項目,優先建設大型露天煤礦;黑龍江、遼寧抓好煤礦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後產能,建設接續煤礦。雲貴基地,加快大中型煤礦建設,大力整合關閉小煤礦,調整煤炭生產結構。新疆基地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戰略儲備基地,實行保護性開發,強化可持續發展,註重規劃,優先建設大型露天煤礦。生產發展規模要與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和水資源條件相適應,主要滿足本地區需要,並適當增加外部調節量。

(三)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提高小煤礦水平。

重點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加強現有大中型煤礦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後產能,全面提高煤礦生產技術水平。

1.穩步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新建煤礦以大型現代化煤礦為主,優先建設露天煤礦、超大型礦井和煤電壹體化項目。按照壹個礦井壹個工作面或不超過兩個工作面的模式,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進行大型現代化煤礦的設計和建設。按照壹次性建設、分期投產的原則,儲備壹批煤礦生產能力。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重點建設300萬噸/年及以上煤礦,河北、黑龍江、安徽、山東、河南重點建設65438+20萬噸/年及以上煤礦,四川、貴州、雲南重點建設90萬噸/年及以上煤礦。在適宜建設大中型煤礦、小煤礦較多的省(區),實施大壓力小產能置換,新井建設規模與淘汰落後產能掛鉤。

2.加快大中型煤礦技術改造。對具備條件的老礦山,要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和設備,以優化開拓部署、簡化生產系統、減少工作面數量、提高生產效率為主要內容,積極推進技術改造,配套完善生產輔助設施。

3.大力提高小煤礦水平。借鑒山西、河南等地煤礦企業兼並重組和資源整合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完善小煤礦退出機制,繼續淘汰落後產能。對有條件的小煤礦,重點提高生產規模、技術裝備水平、管理水平和職工技術素質,提高辦礦水平。停止建設30萬噸/年以下高瓦斯礦井和45萬噸/年以下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在現有技術管理條件下,難以有效治理的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停產。

(四)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加強職業健康監測。

堅持安全發展,深入貫徹安全第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有效防範重特大事故,加強職業健康監測,進壹步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

1.加強重大災害防控。在瓦斯防治方面,所有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都建成了瓦斯抽采系統,做到了先抽後采,抽采達標。在水害防治方面,按照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挖後治、先采後采的原則,加強煤礦主要含水層的水文地質勘查和監測,做好采空區、斷層、陷落柱等重點部位的水害排查,落實防治水措施,提高防治水系統能力。在火災防治方面,要以阻燃材料應用、電纜電氣設備維護、煤層自燃監測、采空區註氮等為重點,綜合防治火災事故。

2.實施重大安全工程。進壹步加強“壹通三防”工程建設,提高系統容量和設施標準。建設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綜合治理示範工程,提高瓦斯災害防治水平。建設和完善礦井監控、人員定位、緊急避險、壓風自救、供水救援和通訊等安全避險系統,全面提高煤礦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國家和區域礦山應急救援隊伍,提高礦山應急救援裝備水平,增強礦山應急救援能力。

3.加強職業危害防治。切實落實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的有關規定,完善煤礦職業危害申報、監督檢查、處理、康復和賠償制度,健全職業安全衛生監管體系。以預防塵肺病為重點,加強勞動保護設施建設,改善井下作業環境,提高勞動防護用品質量和標準,全面提高職業健康防護水平。

(5)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促進資源高效清潔利用。

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加工,有序建設現代煤化工升級示範工程,推進煤炭高效清潔利用。

1.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加工。大中型煤礦應當支持選煤廠建設,鼓勵小型煤礦建設選煤廠。在大型煤炭基地重點建設壹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選煤廠。采用先進技術和設備改造現有選煤廠。推廣先進型煤生產和應用技術,加強褐煤提質技術研發和示範,提高煤炭產品質量和利用技術裝備標準,提高煉焦精煤和高爐噴吹煤產品質量和利用效率,提高動力煤入選比例。

2.穩步推進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建設。在內蒙古、陜西、山西、雲南、貴州、新疆等地,選擇煤種適宜、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重點支持大型企業開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升級示範工程,加快先進技術的產業化應用。不斷創新和改進技術,提高能源轉換效率,降低水耗和煤耗,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競爭力。支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的研究和示範。

(六)推進瓦斯抽采利用,促進煤層氣產業化。

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煤電壹體化發展。加大煤層氣(煤礦瓦斯)勘探開發利用力度,遏制煤礦瓦斯事故,增加清潔能源供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1.推進煤礦瓦斯抽采利用。建立煤礦企業瓦斯防治能力評價體系,推進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小煤礦兼並重組。完善瓦斯抽采利用標準,全面實施高瓦斯礦井大型瓦斯抽采工程,建成36個年瓦斯抽采能力超過6543.8億立方米的大型抽采區。支持煤礦瓦斯民用和發電,加快煤礦區瓦斯管道聯網,集中規模化利用。鼓勵使用低濃度瓦斯,開展通風瓦斯利用試驗和示範工程建設。

2.大力發展煤層氣產業。支持大型煤炭企業參與煤層氣勘探開發,鼓勵國外和民營企業利用先進技術和資金投資煤層氣開發,提高煤層氣開發利用的技術和管理水平。繼續推進華北煤層氣勘探開發試驗,加快新疆低煤階煤盆地、西南高應力區、華中低滲透三軟煤層煤層氣勘探開發評價。重點建設沁水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東緣煤層氣產業基地,建設寺河、潘河、成莊、潘莊、趙莊等項目,加快大寧、鄭莊、石莊南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沁水盆地南部和鄂爾多斯盆地東緣集輸管道建設。

(七)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礦區生態環境。

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原則,發展循環經濟,擴大資源綜合利用規模,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礦區。

1.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大中型礦區,以煤矸石發電為主導,利用礦井水等資源,發展電力、建材、化工等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建設煤-焦-電-建材、煤-電-化工-建材等多種模式的循環經濟園區。合理利用內蒙古中西部和山西北部高鋁煤炭資源,實施定點集中利用,建設煤電鋁建材壹體化循環經濟園區。擴大煤矸石地下充填、復墾和道路建設的利用。在大型選煤廠周邊地區建設洗矸、煤泥、煤綜合利用電廠,新增裝機容量5000萬千瓦。2015年煤矸石綜合利用665438+1億噸,利用率達到75%以上。其中3億噸用於發電廠,6543.8+億噸用於煤矸石制建築材料,2654.38+億噸以上用於煤矸石地下充填、復墾和道路建設。力爭利用含鋁粉煤灰約654.38+00.8萬噸,形成氧化鋁年產規模360萬噸。

2.加強礦區生態環境保護。按照建設環境友好型礦區的要求,切實加大礦區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推動由被動治理向主動防治轉變。重點加強采煤沈陷區綜合治理、土地復墾和植被恢復,結合新農村規劃建設做好村莊搬遷工作。高硫煤和高砷煤應當采取洗選加工等措施降低硫含量和砷含量,實現集中利用、集中處理和達標排放。基本完成內蒙古、寧夏、新疆煤田的滅火工作。

(八)加強科技創新,增強科技支撐能力。

進壹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煤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研究、新技術推廣應用、重大成套設備研發,提高煤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煤炭技術裝備水平。

1.加強基礎理論研究。重點加強煤與瓦斯突出機理、突水機理、沖擊地壓、煤層自燃防治、深井鉆井與井壁支護、煤礦圍巖支護機理等基礎理論研究。

2.開展技術研究。開展煤炭資源高精度勘探、煤層氣儲層壓裂技術、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水害防治、深井熱害防治。支持煤礦無人工作面開采技術研發和示範工程建設,開展地下氣化采煤技術研發和示範工程建設。

3.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大力推廣年產600萬噸采煤工作面、年產400萬噸選煤系統等成套技術和裝備,提高煤礦裝備現代化、系統自動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廣中小型煤礦成套機械化技術裝備、先進人員安全防護和礦山救護技術裝備。積極推廣煤礦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等技術。

4.推進煤礦重大裝備國產化。重點開展年產1000萬噸綜采設備、薄煤層綜采設備、短壁綜采設備、煤巷快速掘進與支護成套設備、新型礦井輔助運輸設備、礦井信息網絡自動化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示範應用。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半連續工藝關鍵設備的國產化開發。重大事故快速救援和應急處理技術及大型裝備開發。

(九)發展現代煤炭物流,建立煤炭應急儲備體系。

加快建立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煤炭物流服務體系,提高煤炭物流效率,降低煤炭物流成本。加快建立國家煤炭應急儲備體系,提高應急保障能力。

1.發展現代煤炭物流。整頓煤炭流通秩序,取消違規收費。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連接,優化煤炭物流節點布局,整合利用現有物流資源。在煤炭生產、消費集中地和主要中轉地建設具有儲存、加工、配送等功能的煤炭物流園區。鼓勵煤炭企業之間、煤炭企業與相關企業之間聯合組建第三方物流公司,發展大型現代煤炭物流企業,促進煤炭物流規模化、集約化。建立和完善定位清晰、功能齊全、信息敏感的煤炭交易中心。

2.煤炭應急儲備建設。按照輻射範圍廣、應急能力強、運距短、儲備成本低、環境汙染小的要求,加快沿海、沿江港口、華中、西南地區國家煤炭應急儲備建設。加強對地方和企業煤炭儲備工作的指導和規範,建立國家煤炭應急儲備制度。建立健全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保證儲存、管理和使用。

(10)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

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多元發展、互利共贏,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境外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深入開展對外工程承包和技術服務,進壹步擴大國際煤炭貿易。

1.加強海外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支持優勢煤炭企業參與境外煤炭資產並購,加大境外煤炭資源勘探開發力度,提高境外股權煤炭產能。鼓勵大型煤炭企業投資境外煤炭加工轉化項目,延伸產業鏈。引導有條件的企業結合境外煤炭資源開發利用需求,開展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

2 .開展對外工程承包和技術服務。鼓勵大型煤炭企業承接境外煤礦建設、技術改造和運營管理,促進先進技術和大型設備出口,推動我國煤炭裝備制造業發展。建立海外煤炭裝備制造基地、零部件基地和技術服務中心,提高技術服務水平。

3.擴大煤炭國際貿易。堅持市場化原則,鞏固和發展與主要煤炭資源國的長期穩定貿易關系,鼓勵進口。鼓勵沿海和邊境地區拓展煤炭進口渠道,確保進口煤源的穩定可靠。北部地區適度出口。

  • 上一篇:麻將機十大名牌排行榜2023
  • 下一篇:夢見住在柴房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