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企業對應媒體的處理技巧有哪些?

企業對應媒體的處理技巧有哪些?

9企業應對媒體的措施

2012-08-31 13:08閱讀:49

危機管理專家曹誌新

危機管理利潤理論的倡導者、實踐者和分享者

密切註意

人們常說“新聞因人而生動”。

在危機管理過程中,雖然我們知道機智、真誠、生動、幽默是企業高管或新聞發言人面對媒體的基本素質,但技巧的運用還是非常關鍵的。

第壹,真誠相待,任何時候都不要對記者撒謊。

如果不知道具體是什麽情況,就說不知道,並補充說壹有結果就告訴記者。如果生意失敗,不要像央視《新聞調查》曝光的那樣對著鏡頭撒謊,而是實事求是地承認過錯。記住,媒體的責任是找出真相,任何謊言最終都會被揭穿。如果妳覺得有些細節不好回答,可以把重點放在妳最想回答的問題上,盡可能強調與企業成就和業績相關的信息。另外,確保記者發自內心地認同和理解妳的觀點。這壹點非常重要。

第二,和重要的主流媒體人交朋友

結交了優秀的主流媒體朋友,企業將長期受益。重要媒體人是指不僅掌控本單位媒體資源,而且將自己的權威和影響力輻射到其他媒體的人。關鍵時刻,他會“逞強”,或者為妳辯護。央視或新華社等媒體的朋友。

第三,不要惹媒體。

新聞也需要參與競爭,新聞瞬息萬變,媒體報道失誤總是可以理解的。不要感情用事起訴媒體,除非有證據證明媒體收受競爭對手賄賂,故意添加惡意中傷。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應該也必須接受媒體的質疑和公眾的監督。向法院起訴媒體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會被公眾視為站在輿論監督的對立面,反而會造成上市公司股價暴跌。很多企業因此丟了芝麻。

媒體報道的錯誤會損害媒體本身最有力武器的公信力,這本身就是對媒體的“懲罰”。因此,當出現媒體報道錯誤時,企業可以先在公司主頁發布澄清聲明。聲明中不能有指責媒體監督的負面言辭,所有論據都要站得住腳,不能有欺詐行為。這樣,其他媒體看到澄清的聲明後,自然會過來進壹步了解情況,跟進報道。當然,企業也可以主動邀請另壹家同樣權威的媒體發布報道,不出差錯。總之要盡快平復負面影響,想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借機傳播企業的成果和理念。

四、報紙和小報壹視同仁。

互聯網打破了主要報紙和其他傳統媒體的霸權。很多致命的新聞最早來自當地小報記者,經過互聯網的快速傳播,成為各大報紙或央視、新華社等媒體深度報道的素材。此外,記者人才已經市場化,記者的流動性正在加快。誰說壹個優秀的小報記者有壹天不會成為強勢媒體的著名記者?這尤其是要認清傳媒行業的人才狀況。

5.當心妳的話被斷章取義了。

即使被媒體“抓住”,也不會重復報道記者的負面信息。比如“是的,上個月我們虧了300萬,主要是新產品的設計問題。”這樣,第二天報紙的頭條就會是“XX公司CEO承認新產品設計失敗,造成300萬損失”。如果不信任媒體,擔心企業信息被斷章取義,也可以考慮率先在企業網站上發布媒體接受的原話。

會見記者前做好充分準備。

在接受記者采訪之前,妳應該在網上搜索記者過去的文章,了解他對新聞報道的壹貫興趣和寫作風格。如果估計會被記者詰問,那妳至少要寫10個最難模擬記者的問題,並準備好答案。如果是電視采訪,采訪對象要提前練習。如果可能,面試可以通過模擬視頻進行,如果不行,就在鏡子前練習,公司同事會檢查並反饋。

七、學會關註熱點新聞和熱門話題

只有抓住媒體的胃口,才能搭上新聞的順風車,要策劃與熱點新聞密切相關的活動。關註壹下最近媒體都在關註什麽話題,看看妳的企業有什麽可以用來“跟風”的。但是,向媒體推薦企業新聞的時機是否合適,也是壹個問題。妳要註意不要與國家重大新聞和重點報道發生沖突,這會掩蓋妳的新聞勢頭。通常企業有重要新聞發布時,要利用新聞的“淡季”(相對平靜,重大新聞事件與宣傳任務間隔不短),做到脫穎而出。對於媒體來說,這也是兩全其美。

避免電話面試,除非妳想說“不”。

如果有電話要求當場回答,哪怕只是“三分鐘兩個問題”,也不要接。聲音沒有面對面的表情和手勢吸引人,應該采訪記者。而且通常妳會發現後來報紙上刊登的和妳電話裏說的大相徑庭,但是妳確實被記者采訪過,所以這個時候妳除了“歪曲報道”別無選擇。妳可以告訴記者妳很忙,另約時間,然後記下問題;回復接受電子郵件

  • 上一篇: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匯報
  • 下一篇:企業硬盤和普通硬盤有什麽區別?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