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企業商業秘密存在的風險?

企業商業秘密存在的風險?

商業秘密的泄漏或丟失,往往會造成壹個企業走向衰敗甚至死亡。

立案標準

侵犯商業秘密,涉嫌下列情形之壹的,應予追訴:

1.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2.致使權利人破產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企業中可能存在的幾種涉及商業秘密的行為方式

1.違法的行為方式: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上述第壹種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3)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4)明知或應知前述第壹種至第三種違法行為,而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商業秘密。

2.合法的行為方式

(1)獲得以為社會公眾所知曉的通用技術和普通的經營方法不屬於商業秘密的範疇。

(2)獲取不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信息不屬於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比如知悉其他企業的經營方向,發展規模等下信息。

(3)以正當手段獲取商業秘密。明知對方企業將某壹技術信息或者經營信息視為商業秘密予以保護,則應當以正當手段獲取,比如簽訂協議、支付對價等方式,協議使用的範圍需明確,否則可能越界。

(4)使用未經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有些技術或者經營信息雖然未被行內人士知曉,且該信息亦具有壹定的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但因權利人疏忽,未對該信息采取保密措施。因此,在確定這壹事實的前提下,獲取該信息,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屬於合法的行為。

(5)向未簽訂保密協議的技術人員或其他人員知悉商業秘密。有些信息雖然經權利人采取壹定的保密措施,但是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將商業秘密保護的密不透風。因此,向那些可能知曉但未與權利人簽訂保密協議的相關人員了解有關商業秘密的行為屬合法行為。

(6)不直接利用商業信息牟取利益。根據我國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幹規定》只包括“涉及、程序、產品配方、制作工藝、制作方法、管理訣竅、客戶名單、資源情況、產銷策略、招投標中的標的及標書內容等”,具體表現為圖片、軟件及其他有關資料。由此可見,未列入商業秘密當中。因此,對使用商業秘密制造的商品進行研究而獲取的技術信息也屬於合法的行為。

企業如何防範自己的商業秘密被侵犯

1.企業與有關人員或單位訂立保密合同。保護商業秘密,關鍵是加強對人的管理。單位可以在勞動聘用合同中約定保密事項,規定職工不得私自透露、轉讓或出售商業秘密,與對本單位技術權益和經濟利益有重要影響的有關行政管理人員、科技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約定競也限制條款,約定有關人員在離開單位後壹定期限內,不得在生產同類產品或者經營同類業務且有競爭關系或者其他利害關系的其他單位內任職,或者自己生產、經營與原單位有競爭關系的同類產品或業務。這樣,人員不合理流動時,商業秘密可以控制,避免由於人才不合理的流動給企業帶來的不法侵害,從而做到“人可以走,商業秘密留下”。

2.加強內部管理制度。企業要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商業秘密管理制度,其作用是對知秘密者是壹種警示和約束;二是企業維護權利的依據。制度內容應從人的管理到物的管理均作出明確的規範要求。它包括:管理商業秘密機構、人員、職責、商業秘密的產生、認定及使用管理程序,商業秘密的密級確定及保密期限,對外接待保密管理、會議保密、員工保守商業秘密的責任與獎懲、傳真機計算機和通訊設備使用管理等。在經濟往來過程中要合作研究開發、技術轉讓、合資與合作、組織形式變更等經濟活動中要註意保護商業秘密。還要經常開展保密檢查,進行保密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員工的保密意識,並從技術和設備上加強防範。

3.將保密津貼納入工資收入當中。技術人員或者商業秘密相關人員在離職後兩年內企業需向其支付保密津貼,以作為該人員為企業保密的補貼。對企業而言壹下子支付該筆費用可能心有不甘,另外,即使支付了該筆費用也不能絕對保證自己的商業秘密不被泄露。因此,對保密津貼可在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中予以約定。雙方可約定將離職後兩年內的保密費在其勞動合同存續期間作為保密津貼每月分期支付,直至勞動合同終結。當勞動者離職後兩年內違反保密約定的,將雙倍或者更高倍的返還該筆保密津貼。

4.保密措施明顯化。如對涉密信息的載體上標有保密標識,簽訂保密協議,對涉秘的機器,廠房,車間等場所限制來訪者或者提出保密要求等。

5.營造商業秘密保護網絡。保密是壹種有效的手段,但不是唯壹的手段,申請專利,註冊商標與商業秘密保護是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的。企業應采取保密、專利、商標等多種手段並舉的方式保護知識產權,這對企業確立和保持競爭優勢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可以加大商業秘密知悉者的持股數額,有利於增大其向心力。企業獎勵研發人員錢物可以帶走,但股份是無法帶走的。

6.企業如果發現商業秘密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要及時通過行政或司法途徑予以解決。

7.另外要註重法律顧問的重要性。對於保密協議的內容約定應及時與其溝通,以保證保密協議的嚴謹、科學。同樣,對於保密的方式也應及時與其溝通,以免走彎路,浪費資源。

  • 上一篇:企業可以信息化的資源有哪
  • 下一篇:企業要獲得最快的產品需求信息,在信息處理、人才、設備方面需要什麽條件?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