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壹篇關於企業做內容的三個套路,
說實話,那篇文章的套路也不淺,不過,有兩句話還是說的蠻對。
世上本無套,做的人多了,套就誕生了;
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雲松再來引用壹句:
自古真情留不住,總有套路留人心。
關於做內容的套路,雲松也有話說:
內容的核心在於文字的表達,文字的力量不在於字數,在於知識的淵博,邏輯清晰。
要想走的遠,拼的是文化思想底蘊,沒有思想或者沒有新意壹定走不遠。
沒時間解釋了,直接上圖。
案例分享?
鬼腳七
真名文德,出生於湖南農村,畢業於天津大學,前淘寶搜索負責人,知名自媒體人 ,其自媒體賬號覆蓋了60萬電商人群。(最早出道的壹批自媒體人)
從最開始的電商幹貨到行走日記到記憶碎片再到老子智慧,那些作為鬼腳七的鬼友們(鬼腳七的鬼粉自稱鬼友),我想問妳們,每天幹的是電商賣貨的勾當,學習卻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又或者是老子智慧的道可道非常道,這裏求鬼粉們的陰影面積?
這裏面肯定有鬼腳七的邏輯,這就在拼思想、拼文化、拼底蘊。
其實寫作是壹種修行,布道,傳播價值,結交善緣,永遠要把自己放在寫作是想幫助別人。與人分享,越分享,越富足。
用現在互聯網思維來說就是,傳播價值,產生連接。而連接的次數與深度取決於思想格局的高度。
套路壹碎片化信息與系統性知識
許多企業在做內容時,就是無節操的貼熱點,不管和企業有沒有關系,反正抓到壹個熱點就想往上蹭壹蹭,就為了那面上看起來還不錯的閱讀量,除了閱讀量,就什麽都沒有了,就好比是吃快餐,只是為了填飽肚子,並不會奢求它會有什麽營養,而且快餐吃多了,人也會吃出毛病。
這和做內容完全是壹個道理,快餐式的文章,更像是壹個資訊,用戶看完就走了,然後就和妳沒有壹毛錢的關系了,然而妳還奢求用戶關心妳們家的產品,或者說購買妳的產品,這現實嗎?可能嗎?簡直是癡人說夢。
而碎片化的文章,也會隨著熱點的消失變得壹文不值,最後就只是剩下壹坨狗屎和閱讀量。
不要忘了初心,企業做內容無非就是為了拉新、留存、轉化。
整哪些沒用有什麽意義呢?
老老實實輸出系統化的、有價值的的內容吧,用戶需要的不是資訊,而是價值主張。
套路二理性與感性孰重孰輕?
越理性的內容,受眾面越窄。
越感性的內容,受眾面越寬。
都說人習慣感情用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現在回想壹下,朋友圈經常出現的爆文,是不是都是擊中用戶的某個G點,產生了情感上的***鳴,然後文章就爆了,然後妳再看看有那些個幹貨具有實操類的文章成為爆文的,幾乎沒有吧,因為這不復合傳播的邏輯。
所有企業在做內容這塊,建議往這個”信息+情感=內容“的邏輯上靠吧。
(雲松就老老實實的寫理性類的具有實操價值的文章吧,單從收益這塊,其實我內心還是拒絕的)
套路三拼的是內功,更是死磕的精神
堅持日更,培養用戶閱讀習慣,這是壹點。
其實做內容和做人壹樣,壹步壹步走,千萬不要把用戶當傻子。
壹個人的個性,閱歷,都藏在文字裏面。
彰顯出自己的標簽,形成差異化識別的高的壹個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