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就業競爭壓力下摧殘下,求職本來就不易,然而“坑”無處不在。
除了上當受騙,稍有不慎進入壹些“奇葩”公司,也無異於掉入火坑。
今天,就和大家壹起來扒壹扒,怎樣才能勾搭上壹家靠譜的公司,開開心心地把自己“嫁”出去。
(壹)真身不怕“驗”
先通過國家主管部門的信息平臺查驗,了解公司是否有登記成立、具體註冊時間、註冊地址、公司法人等基本情況,若查無記錄就要謹慎是否為“野雞”公司。在平臺上,同時可以查詢到公司是否有經營異常、受到行政處罰等情況,避免自己掉入虛假公司額招聘陷阱。
推薦查詢網站:國家工商總局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二)“撩”前先扒壹扒
遇到壹份心儀工作,想趕快“撩”到手,千萬記得不要被假象迷惑。要提前做充分的了解,從多個方面獲悉公司的情況,更進壹步地了解公司的“形象”。
1、公司官網/官方認證平臺
可以從公司的官網、認證微博、微信等平臺,了解公司的發展歷程、近況,雖然這些平臺壹般都是配合宣傳,呈現公司的正面形象,但是從中也可以了更具體地得知公司的整體狀態、發展規劃等等。
2、搜索引擎/新聞平臺
通過壹些主流的搜索引擎,新聞平臺,搜索了解公司以及產品的信息,可以看到公司的正、負面信息,網友評價等。雖然不排除存在壹些不實資訊,但還是具備壹定的參考價值。如果出現有公司,被大量網友進行聲討或者媒體集中曝光,那就要謹慎選擇了。
3、人脈/微博/職場社交平臺
依靠人脈,通過身邊的親朋好友,找到本身任職於同個公司或了解過該公司內部情況的,可以讓自己及時得到有價值的建議。而微博、職場社交平臺等,通過搜尋該公司的信息,可以看到以往任職的員工的壹些評價等等,側面了解公司的工作氛圍、公司文化,供自己參考。
(三)揭開“面紗”看壹看
1、實地面試並觀察
通過去面試,實地了解公司的辦公區,可以觀察員工的辦公氛圍等等,直觀地感受公司的情況。
2、通過HR了解公司情況
面試的時候,通過與HR交流,面試通過後,協商溝通薪酬、福利待遇、公司制度等情況的時候,要留意相關的制度是否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
3、這些“陷阱”要防止掉入
收費:未入職就繳納押金等各種費用;崗位粉飾:美化職位,招聘與實際入職崗位不符;
不簽署勞動合同:口頭承諾,沒有書面材料容易導致發生勞動糾紛時,維權困難。文/肖彥壇(微博@蕭小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