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a .什麽是作業指導書?作業指導書是指為確保過程質量而制定的程序。——“工藝”可以理解為壹組相關的具體操作活動(如抹灰、砌磚、插件、調試、組裝、完成某項培訓)。作業指導書也是程序,但其對象是具體的工作活動,而程序文件中描述的對象是系統的質量活動。-作業指導書有時稱為作業指導書或操作規範、操作程序、作業指導書等。作業指導書的作用是指導和保證過程質量的最基本文件,並為開展純技術質量活動提供指導。—是質量體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文件。b作業指導書的類型可分為:-書面作業指導書;-口頭操作說明;-計算機軟件工作說明;-視聽工作說明。按內容可分為:-施工、操作、檢驗、安裝等具體過程的作業指導書;—用於指導具體管理工作的各種工作規則、方針、計劃、規章制度;—用於指導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相對獨立的標準操作規範。c . ISO 9000系列標準中對作業指導書的要求:“如果沒有作業指導書不能保證5的質量,則應針對生產和安裝方法制定作業指導書”(GB/T 19001-ISO 9001-9.1)。生產操作可以通過操作說明在必要的程度上加以規定。應該研究過程能力以確定過程的潛力。整個生產中使用的工藝規程也要寫成書面文件,在每個作業指導書上引用。操作說明應明確規定成功完成工作和滿足技術規範和標準的標準。?(GB/t 19004-ISO9004-10。1.1)。“作業指導書、規範和圖紙應按質量體系的規定進行控制”(GB/T 19004-ISO 9004-11.5)。2.工作指令的內容:常用的工作指令、工作細節、標準和工作規範應包括哪些內容(見附表5.13)。3.作業指導書的編號和管理a .基本要求和內容應符合-5W1H的原則。任何作業指導書都必須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在哪裏:在哪裏使用這個作業指導書;
誰:什麽樣的人使用本作業指導書;什麽:這個作業的名稱和內容是什麽?為什麽:這個作業的目的是什麽?如何:如何壹步壹步完成作業。——“最佳最實用”原則是最科學有效的方法;可操作性好,綜合效果好。數量要滿足——不是每個工位、每個工作都需要書面作業指導書;-僅在“沒有作業指導書就無法保證質量”時使用;-描述質量體系的質量手冊中應引用多少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它是根據每個組織的要求確定的;—當培訓完全有效時,可適當減少作業指導書;—獲證企業質量手冊中引用的作業指導書清單見附表16。格式要符合——以符合培訓要求為目的,不拘壹格;-簡單、清晰、易懂;-美觀實用。b .編寫步驟見作業指導書編寫流程圖(見圖5.1)。流程圖描述——編寫作業指導書的任務壹般由具體部門承擔;——明確編寫目的是編寫作業指導書的第壹步;——當作業指導書涉及其他工序(或工作)時,應謹慎處理接口;—編制作業指導書時,操作人員應參與其中,並向其明確作業指導書的內容。c .作業指導書的管理和作業指導書的批準——作業指導書按規定程序批準後才能實施,壹般由部門負責人批準;—未批準的作業指導書不能生效。作業指導書是受控文件——經批準後才能在規定的場合使用;-禁止執行無效的工作指令;—根據指定的程序進行更改和更新。不及物動詞質量記錄的定義和概念回到頁首a .定義:為完成的活動或取得的結果提供客觀證據的文件。
質量記錄為證明滿足質量要求的程度或質量體系要素的有效性提供了客觀證據。質量記錄的壹些目的是驗證、可追溯性、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記錄可以寫入或存儲在任何介質中。b .概念性質量記錄是質量體系文件的組成部分,任何質量活動都會產生質量記錄,因此質量記錄的建立、編制和管理對質量體系的運行有很大的影響。2.基本內容a .產品、工程或合同質量的形成過程和最終狀態的確認記錄;b .上述驗證記錄和所需狀態的驗證記錄;c .質量體系運行的記錄和驗證其有效性是否滿足預定要求或合同規定要求的記錄。在QG/T 19004.1-ISO 9004-1標準中,質量記錄控制的內容規定:硬件、軟件和工藝材料產品質量體系的質量記錄至少應控制以下記錄:(1)。檢驗報告;(2).測試數據;(3).評估報告;(4).驗證報告;(5).審計報告;(6).材料審查報告;(7).校準數據;(8).質量成本報告;服務產品質量體系的質量記錄至少應提供和控制以下信息:(1).實現質量目標的進展;(2)顧客對服務質量的滿意和不滿意;(3)質量體系評審和服務改進的結果;(4)質量趨勢分析;(5)糾正措施及其效果;(6)分供方的工作表現;(7).人員的技能和培訓狀況;(8).與競爭對手的比較。3.功能特點a .可操作性:指導操作性使用的文件,因此明確、具體、實用。b .可檢查性:質量記錄反映了操作者的實際操作活動,是定量的、表征的,因此可以檢查和評價。c .可追溯性:在確定原因時,有必要跟蹤通過質量記錄確定的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和糾正措施。d .見證回執:為企業進行內部或外部質量體系審核提供證據,可以確認規定的質量體系是否得到實施。
要求和實施程度。此外,質量記錄還可以反映對不合格采取了哪些糾正措施。e .系統化:記錄質量活動的全過程,所以是連續的。也為管理者分析質量問題和質量趨勢提供了依據,也為質量成本分析和統計技術的應用提供了依據。4.ISO 9001對質量記錄的要求主要包括a .管理評審記錄;b .合同評審記錄;c .設計評審和設計驗證記錄;d .合格供應商記錄;e .買方提供資料的記錄;f .產品標記記錄;g .車間、設備和人員的識別記錄;h .進貨檢驗和試驗記錄;壹、緊急放行材料的記錄;j .車間檢查和測試記錄;k .最終檢驗和測試記錄;l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校準記錄;m .測試硬件和軟件的檢查記錄;n .檢驗和試驗狀態記錄;o .不合格品記錄;p .不合格品評審和處置記錄;q .內部質量審核記錄;r .培訓記錄;文件修改記錄;t .糾正和預防措施記錄;u .客戶投訴記錄;另外,為了完善質量體系,至少要補充以下質量記錄:a .質量成本分析報告;b .服役記錄。5.質量記錄的編制要求a .內容完整有效。項目內容完整,反映了需要記錄的重要事項,記錄表格無缺項;填寫或編輯表單的人、審核和批準表單的人、日期等。確保質量記錄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質量記錄應該標準化。標準化的質量記錄不僅便於填寫,便於統計分析,也為進壹步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管理奠定了基礎。如果有國際、國內或行業標準格式,應盡量采用。c .質量記錄應切合實際,滿足質量管理的要求。質量記錄應反映質量體系的運行情況,不能為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提供依據的信息不應反映在質量記錄中。
質量記錄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質量記錄的填寫應規範,字體大小應壹致。應盡量減少改動。如有改動,應加蓋校對章或簽字確認。6.質量記錄的管理a .質量記錄的標識可分為:分類標識、分級標識、部門標識和統壹標識。標註方式可以用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數字表示,分類也可以用顏色標註,讓用戶壹目了然是什麽樣的質量記錄。b .質量記錄的收集可分為定期收集、按部門收集和按類別收集。有連續生產的組織最好按時間收集,有項目生產和生產的組織最好按項目或類別收集。c .質量記錄的編目應編制索引以便檢索。d .質量記錄的儲存和保存形式:紙張、硬盤、軟盤、錄像帶、錄音帶、縮微膠卷等。儲存條件:防火、防蟲、防潮、防丟失、溫度適宜。保質期:合同或法規有規定的,按合同或法規執行。如無規定,壹般可根據重要性確定質量記錄的保存時間,重要的質量記錄應保存5-7年。e .質量記錄的作廢處理及時收回過期的質量記錄,銷毀最新的質量記錄以保證實際使用,次要的質量記錄在修改處蓋章繼續使用。對於因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的變更而引起的質量記錄的變更,應及時通知相關部門的使用者進行修改和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