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庫是從單個礦業權數據出發,經過數據標準化、數據采集、數據檢查驗收、數據轉換、數據整合匯總等壹系列過程形成的,包含了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的全部數據。數據庫構建的工作流程如圖10-1所示。
為保證核查結果的數據質量,需要對各省上報的所有礦業權數據進行全面清理。主要內容包括:檢查各省(區、市)註冊數據庫與核查數據庫的壹致性;逐項核對屬性數據庫中的礦業權實地核查對照表和探礦權實地核查對照表,嚴格檢查項目名稱、發證類別、礦種、日期值、法定代表人的有效性或存在性;檢查屬性表與單個礦業權成果數據(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的對應關系;對各種空間要素進行全面檢查等。
(2)數據模型
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庫由屬性數據庫、空間數據庫和相關基礎數據組成。屬性數據庫包括單個礦業權屬性表、登記信息與核查信息對照表、單個礦業權基本信息描述等數據;核查空間數據庫包括AutoCAD或MapGIS、ArcGIS、PDF等格式的數據,以及W ord格式的地圖基本描述信息。相關基礎數據包括基礎地理、地質底圖、詞庫、輔助規則庫等。礦業權實地核查國家空間數據庫由各省(區、市)單項礦業權成果數據匯總而成(圖10-2)。單個礦業權的成果數據包括礦業權和探礦權兩種核查成果數據,每個單個礦業權包括其對應的屬性和空間數據(圖10-3)。
(三)數據庫的形成過程
圖10-4顯示了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庫的整合流程。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庫除了存儲全國和各省(區、市)的匯總成果數據外,還存儲了每個礦業權空間要素對應的不同格式的所有單個礦業權原始數據,以保證數據庫既能滿足不同表格和輸入條件的查詢和統計分析要求,又能完成對每個單個礦業權成果數據的管理。根據需要,詳細信息(包括對照表信息、uto-CAD或MapGIS格式數據、ArcGIS格式數據、PDF格式信息、基本信息等。)可以顯示,從而為其他數據庫或系統提供第壹手完整的原始數據和全國、省、市、縣多層次的成果數據。數據庫管理系統可以訪問數據庫中的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完成查詢、統計、分析、空間瀏覽、空間分析和空間計算等各種操作。
圖10-1數據庫構建工作流程
(4)空間數據生成的驗證
我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屬性數據庫中的空間要素有兩種生成方法:
(1)分省提取單個探礦權屬性數據的區域坐標,生成帶經緯度的ArcGIS Shapefile格式的面和點;然後,31省份並入探礦權國家分配要素(面、點),礦業權與之類似。不同的是,在生成經緯度為ArcGIS Shapefile格式的面和點之前,需要將直角坐標轉換為經緯度坐標。
圖10-3單壹采礦權數據模型
(2)同時提取我國所有探礦權或采礦權,按照第壹種方法生成要素的流程,生成相應的ArcGIS Shapefile格式的經緯度平面和點。最後,將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的空間要素導入空間數據庫,其他基礎地理地質圖件也存儲在數據庫中,為空間數據瀏覽、查詢和分析、專題圖制作提供了數據基礎。
圖10-5是利用單個礦業權的區域坐標生成相應空間要素的示意圖。圖10-6展示了利用各省礦業權核查或探礦權核查的屬性數據生成ArcGIS Shapefile格式的空間數據的過程。生成的省級礦業權成果圖層包括礦業權核查面、礦業權核查點、探礦權核查面和探礦權核查點,然後將相似的省份合並為壹個國家圖層。當然,也可以壹次性生成全國礦業權核查面、礦業權核查點、探礦權核查面、探礦權核查點。
圖10-4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庫形成過程
圖10-5單個礦業權區域坐標生成要素示意圖
(5)檢查數據入庫
(1)屬性數據倉庫。將各省上報的省級礦業權實地核查屬性數據導入國家數據庫,形成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屬性數據庫。在導入過程中,分別檢查重復數和有效性。
圖10-6通過檢查屬性數據生成ArcGIS空間數據的過程
(2)單個礦業權實地核查結果數據入庫。單個礦業權實地核查結果以兩種方式保存。第壹種方式是將它們以操作系統文件的形式保存在數據庫之外;二是將單個礦業權實地核查結果的所有數據壓縮成壹個文件,以大對象的形式保存在數據庫中。
(3)空間數據存儲。利用ArcCatalog或系統工具,通過ArcSDE將礦業權核查點、礦業權核查面、探礦權核查點、探礦權核查面等空間數據導入Oracle數據庫,形成屬性、空間、單個礦業權壹體化存儲的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空間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