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是為了全面反映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因此需要回答以下五個基本問題:壹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即企業對社會承擔什麽責任(what);二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動力,即企業為什麽要和願意承擔社會責任(為什麽);第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即企業履行責任的方式和過程(how);四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績效,即企業經營的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產生影響的行為、過程和結果符合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責任、標準和目標的程度(績效);五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未來計劃,即在原有業績的基礎上,企業為更好地實現履行社會責任的願景而制定的未來目標和行動計劃(規劃)。壹、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WHAT)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對企業社會責任內容的披露通常包括三類:壹是從角色定位上確定的責任或義務。企業在經濟、社會乃至全球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可能扮演的角色,決定了企業應該和必須承擔的使命和責任。例如,通用汽車認為,由於公司在商業領域和整個社會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發揮只有少數公司才有的改善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強大影響力是公司的責任;法國電力集團認為,法國電力在法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法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重要而廣泛的社會責任。因此,我們必須考慮國家的整體利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促進可持續發展。二是對利益相關者的具體責任。壹般來說,報告應披露對股東、用戶、雇員、供應商、社區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具體責任。比如,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企業要對用戶承擔優質服務責任,對員工承擔員工發展責任,對合作夥伴承擔合作共贏責任。三是根據不同性質的具體責任,如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等。比如,葛認為,作為全球社會優秀的企業公民,我們必須履行經濟責任,保持卓越的績效水平;要履行法律責任,嚴格遵守會計準則,依法經營;努力履行道德和慈善責任,超越遵守法律法規,踐行高尚的商業道德。二、履行社會責任的動力(為什麽)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既是政府和社會對企業的期望、要求和約束,也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壹般從企業價值觀和追求企業成功的角度來回答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動機。第壹,提升企業的價值取向。比如,EDF認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EDF的根本使命。EDF認為,電力和能源是重要的生活資源,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發電、輸電、配電和運營需要高度的責任感,並由該領域的所有企業和員工有效實施。EDF的價值觀註重全面履行社會責任,強調尊重人、尊重環境、平衡績效、團結誠信。二是企業成功的客觀需要。例如,拜耳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提出,拜耳對成功的定義是實現商業利益、生態效率和社會責任之間的和諧。拜耳堅信,只有以可持續方式經營的公司才能成功,企業有責任利用技術和商業專長造福人類,信守社會責任承諾,為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長期的積極貢獻。國家電網公司指出,企業認真理解各利益相關方期望和要求的過程,就是深化、豐富和完善對企業定位和使命認識的過程;充分重視企業經營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和作用的過程,就是分析發展環境、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明確戰略發展方向的過程;積極響應利益相關者需求,充分考慮對社會和環境影響的過程,就是推動企業不斷學習和創新,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績效,培育核心競爭優勢的過程。三。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HOW)履行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在戰略和日常經營中認真理解和回應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充分考慮企業發展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統籌考慮社會可接受性和可持續發展要求,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的綜合平衡。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信息披露的最重要內容,壹般包括企業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的保護、企業戰略保護、企業治理機制、利益相關者參與機制、企業社會責任指標和績效考核。例如,法國電力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包括公開承諾、建立利益相關者對話和參與機制、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所有員工的社會責任培訓、系統開發和應用社會責任管理工具等。國家電網公司認為,要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必須努力堅持科學發展,實施卓越管理,推進自主創新,堅持共同發展,加強溝通,樹立全球視野。四、履行社會責任的績效(PERFORMANCE)企業社會責任績效反映了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目標和履行社會責任職責的程度,既反映了企業社會責任結果的有效性,也反映了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和過程的有效性,是利益相關者評估企業社會責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依據。企業社會責任績效有助於形成履行社會責任的有效激勵和約束機制,調動全體員工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社會責任工作融入企業日常管理和經營,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績效的持續改進,促進員工行為與企業責任目標的壹致性,推動企業責任目標滿足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和要求。壹般情況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績效表現在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面,可以用定性或定量來描述。但是,業績披露應當有利於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業績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即報告期內的業績與企業以往業績的可比性,以及報告企業的業績與其他企業或行業基準的可比性。五、履行社會責任的未來計劃(計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除了披露報告期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動、過程和結果外,還應在此基礎上提出未來的行動目標和計劃。具有中長期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規劃的年度企業社會責任計劃及其執行情況的報告,能夠更好地反映企業的社會責任程度。它能綜合反映企業將社會責任融入其戰略、組織、績效管理和日常經營的水平和程度。在這壹點上,許多日本公司的報告顯示出獨特的特點。日本的大多數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都很好地列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年度工作計劃和可衡量的目標。他們壹方面根據完成程度匯報上壹年計劃的完成情況,同時列出下壹年的目標。比如東芝公司出版的《2007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裏面有關於中國的信息,從管理、社會效益報告、環境報告、溝通四個方面,從12個具體方面報告了2006年的年度目標和實施完成情況,並指出了2007年的目標。壹些日本公司的報告還列出了公司的中長期社會責任計劃和目標。並根據長期目標確定相應年份的具體目標。例如,日立集團在其2007年的CSR報告中,首次制定了2006年至2010年的第二階段環境戰略計劃,並從環境意識和全球環境管理、提供新時代的產品和服務、高水平的環保工廠和辦公室、與利益相關者的環境活動等四大方面設定了206558年。綜上所述,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首先必須全面。既要充分體現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又要全面總結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既要反映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好的壹面,也要反映企業經營對社會和環境的負面影響和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不足的壹面;既要體現企業的經濟價值,又要體現企業的社會價值和環境價值,是從責任角度對企業與社會關系的綜合反映。其次,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必須系統化。應系統梳理企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責任;要運用生命周期理論系統梳理企業運營對社會和環境的正負效應;要系統梳理企業與各利益相關者的互動關系;需要從企業價值觀、企業治理、企業戰略、企業運營、企業文化等多方面系統闡述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和要求的全面落實。最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必須是持續的和創新的。它提供了壹個全新的視角,從外到內全面認識企業的角色和使命,從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和參與的角度反映企業的價值,尋找企業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方向和動力。它並不隨著報告的發布而結束,而是將報告的編制視為壹個持續改進的過程,在編制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上一篇:求問創業成功後 創業者該做什麽呢?下一篇:如何確定企業是哪個高新技術領域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