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國家因素
1,會計準則和制度不完善。
(1)會計計量基礎的影響。企業在對其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時,會計準則規定其會計基礎為權責發生制。權責發生制會計考慮了經濟業務的本質,但忽略了企業的實際現金流量,會導致利潤表中的利潤與實際現金流量不壹致。
(2)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影響。企業在對其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時,會計準則規定其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符合謹慎性的要求,不得高估資產或收入或低估負債或費用。企業為了不高估資產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但會計準則並沒有規定減值準備的計提比例。有些企業會利用這種靈活性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從而造成反映的會計信息與其實際經營狀況不符。
(3)會計方法的影響。我國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選擇核算方法。這樣,對於同壹企業的同類經濟業務,不同的核算方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對於不同企業的類似經濟業務,由於會計核算方法不同,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4)會計法規與稅收法規不壹致。目前,會計法規與稅收法規之間存在壹些矛盾和沖突。如果按照稅法中稅收平等的要求對經濟業務進行核算,會計信息就會不完整或不真實。
2.政府監管、懲罰缺位與成就誘導。
(1)政府監管不到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逐漸下放了很多權利給企業。由於國家賦予企業的權力過大,國家監管範圍廣、任務重、權限分散,必然導致政府監管不到位,從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2)政府懲罰的執行力減弱。雖然我國《會計法》對做假賬、提供虛假會計信息作出了明文規定,但在實施過程中,由於權力、人情等因素,往往大事化小,這樣的處罰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因素之壹。
(3)政府政績的影響。壹些政府部門的個別領導為了任期內的政績,誘導不能實現目標的企業做假賬,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這也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之壹。
因此,國家因素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根本原因。
(二)會計單位因素
1,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比如,內部控制僅限於流動資產,而忽略了其他資產;會計崗位設置不合理,沒有起到相互牽制和制約的作用;沒有嚴格細致的業務流程;每個會計人員的職責不明確,這些不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也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
2.內部審計薄弱。大多數單位管理者重視單位的財務部門,輕視單位的審計部門。這兩個部門不僅對單位管理同樣重要,對會計信息質量也同樣重要。目前,大多數單位沒有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壹些單位即使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也與會計機構合並。有的單位甚至讓會計人員兼任審計人員,有的單位甚至只有壹個人負責內部審計,這就限制了內部審計機構的應有作用,特別是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監督作用,必然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
3.企業管理的法制觀念淡薄。壹些單位的領導無視會計法的存在,指使甚至強迫會計人員做假賬,提供虛假會計信息,以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或偷逃稅款,也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
(3)社會監督因素。社會監督也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壹個因素,這主要取決於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督。在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中,有的內控制度不完善,有的業務能力參差不齊,素質低下,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他們利用專業優勢謀取利益,徇私舞弊,與被審計單位串通,故意隱瞞審計問題和審計風險,出具虛假審計報告,欺騙會計信息使用者。因此,社會監督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主要因素之壹。
(四)會計人員因素。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他們的水平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
1,會計人員專業素質低。
(1)會計職業道德缺失。會計行業由於其自身的特殊性,對其會計人員的要求更加嚴格,這就要求他們具有敬業精神、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標準、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加強服務等。然而,大多數會計人員沒有很好地學習、理解和遵守會計職業道德,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質量。
(2)法制觀念淡薄。目前很多會計人員不學習會計法律法規,缺乏應有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在他們心目中,單位領導的指示就是法律,叫他們怎麽做就怎麽做,違背客觀事實,無視法律的存在。這也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壹個重要因素。
2.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不高。目前,壹些從事會計工作的人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他們只是依靠自己的會計經驗來做會計工作,對現行的會計準則不去學習,也不去詢問。從成本來看,有些企業喜歡雇傭剛出大學的大學生做會計工作。這些大學生雖然取得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但業務知識並不太硬,無法辨別經濟業務的真偽,判斷經濟業務的本質,處理更復雜的經濟業務。還有壹些會計人員即使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也有壹定的實際工作經驗,但不喜歡學習和研究新準則、新業務,靠老賣老,知識老化,不適應新環境下的會計工作。這些都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