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剛剛結束,還沒有睡夠,‘雙12’就來了!”12月5日,在2014首屆中國電子商務跨界產業峰會上,圓通速遞總裁相峰,如此調侃年終電商大規模集中促銷活動給快遞企業帶來的壓力。
壓力主要來自電商促銷產生的巨大訂單量,以及為保障包裹快速、安全、準確遞送至收件人手中而付出的努力。來自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雙11”期間(11月11日至16日)全行業***處理快件5.4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56%。截止11月21日零時,94%快件完成投遞。
這樣壹組靚麗的數據,表明互為依托關系的電商和快遞業的協同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當眾多電商在“雙11”期間賺得盤滿缽溢之際,很多快遞企業卻默默承受虧損的痛楚。近日,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而實際上,在電商“吃肉”、快遞“喝湯”的市場下,註定了兩業協同發展是壹條布滿荊棘之路。
協同障礙重重
盡管電商與快遞協同發展已經達成廣泛的***識,相關政府部門也出臺文件和優惠政策支持兩業協同發展,並且兩業協同在市場層面上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同樣應引起重視的是,兩業協同發展的障礙仍然不少。
繼2012年3月,國家郵政局與商務部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快遞服務與網絡零售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後,《關於開展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於今年10月發布。國家對兩業協同發展試點城市,***拿出1.7億元的專項補貼資金。這是中央財政對快遞業第壹次拿出扶持資金。在此之前發布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中將“電子商務物流工程”列為十二大重點工程之壹。國家對兩業協同發展的重視程度可見壹斑。
最近兩年“雙11”期間,沒有出現大面積爆倉的現象,而且快遞服務質量(配送速度)提升明顯,這其中有電商與快遞聯動的壹份功勞。阿裏巴巴的物流雷達預警系統的應用就是壹個典型案例。通過該系統,天貓工作人員能夠清楚地了解目前的物流運行情況,相應的物流配送也能夠得到及時、合理的調配。
政策掣肘
不過,成績並不能掩蓋問題。北京市郵政管理局局長靳兵告訴《現代物流報·快遞專刊》記者,標準不統壹造成的快遞商與電商間數據、信息傳遞的滯後,影響了兩者的協同發展。“壹些大型快遞企業僅插件就做了上萬件,因為它要與上萬家電商賣家對接。這都是沒有標準造成的。而且標準不統壹,使數據不能與海關、郵政監管、財稅系統對接。這也影響了跨境電商業務的發展。”
讓靳兵憂慮的另外壹個問題是,政府扶持政策對快遞業的傾斜不到位。靳兵舉例說,2013年1月29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廣州市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方案(試行)》,從2013年起連續5年,廣州市財政每年將投入5億元用於扶持電子商務發展。但是相關快遞政策沒有及時跟上,使兩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仍有不少困難。
正如靳兵所說,在國家大力扶持電商發展的同時,並沒有為快遞業營造壹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快遞企業用地難、最後壹公裏派送難、貨車進城難等等困境,讓快遞企業仍難以克服。
扶持政策不到位還體現在稅費環節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表示,在他們調查的900多家物流快遞企業中,物流企業稅收增長的速度,大大快於利潤增長速度;物流快遞企業的稅負水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電商打壓
近兩年,快遞企業業務量雖然屢創新高,但是利潤率下滑卻是不爭的事實。壹方面有快遞企業之間大打價格戰惡性競爭的原因。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有的快遞企業甚至將每單快件的價格降到3-4元。這已經大大低於快遞企業提供服務的成本。以北京上海為例,取派件的成本就大約2.3-2.5元之間,加上幹線運輸、分撥操作、裝卸和面單成本,壹單快件成本超過了6元。
另壹方面,電商對服務資費的“壓榨”也擠掉了快遞企業部分利潤。今年重慶、廈門、湘潭、寧波等部分快遞企業試圖調高快遞資費。當地物價部門認為這些快遞企業串謀漲價,是故意操縱市場價格的行為,有價格壟斷之嫌。而頗有諷刺意味的是,部分電商企業利用貨源優勢和快遞企業之間價格戰的弊病,打壓快遞的價格,從中賺取快遞費。即賺取消費者所支付快遞費與其支付給快遞公司之間的差價。這已經成了快遞市場上公開的秘密。
如何加強協同
電商與快遞協同發展中存在諸多問題,也可以看作推動兩業協同發展的突破口。在《關於促進快遞服務與網絡零售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就給出了政策建議。如優化協同發展的政策環境,推動雙方信息***享、標準對接,積極探索創新服務模式,等等。那麽該如何具體操作呢?
靳兵給出的建議是:相關行業組織抓緊調研,掌握第壹手材料,為政策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參考;電商企業要放下身段,深刻理解、認識快遞業健康發展於自身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與快遞企業進行數據、信息的對接;政策相關部門盡快出臺兩業協同發展的政策,並將已經出臺的扶持政策落到實處。賀登才也希望相關政策政府職能部門,進壹步轉變作風,加強協同,落實政策、營造環境。
的確,推動兩業協同發展,有些事情企業是無能為力的。如電商與快遞信息***享、標準對接。這裏不排除企業由於擔心泄露商業機密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阻力來自標準的不統壹。這需要推進行業主管部門信息對接機制建設,加快快遞服務與電商信息系統數據接口標準的制定工作,建立統壹的信息交換標準。推動快遞統計監測系統與網絡零售統計監測體系、統計監測網絡對接,逐步實現行業統計信息的***享與交換。
不過,賀登才同時告誡企業,在政策營造良好政策環境的同時,企業對政策的態度應該秉承“依靠不依賴,期待不等待”原則。這要求企業自身不斷努力,積極探索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新的市場空間。
目前國內的電商物流產業鏈上,由於電商快件量在快遞企業業務結構中占據絕對優勢的比重,導致電商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對此,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沙迪告訴本報記者,這需要快遞企業開拓新空間、新領域。按照國家郵政局的思路就是向下、向西、向外。
今年年初,快遞下鄉工程啟動。各大快遞企業在中西部和縣城、鄉鎮市場加大網點布局力度。今年以來,快遞企業布設的鄉鎮網點已接近5萬個,鄉鎮覆蓋率超過30%。而今年“雙11”當天阿裏巴巴571億交易額中,農村的消費占到10%。相峰也認為,快遞企業要在發揮基礎保障功能的同時,通過產品服務質量、數量的提升,進壹步刺激不同地區的消費潛力,加快“向西向下”的步伐,進壹步拓展西部和農村地區的服務網絡,滿足該區域消費者對快遞的需求。
與此同時,跨界電商帶來的巨大海外快遞物流需求也將成為快遞企業的壹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歡迎登錄長風網獲取最新物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