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有哪些亮點?

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有哪些亮點?

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亮點包括:

亮點壹:經濟結構不斷升級。雖然近期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和1-2月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同比略有下降,但仍難掩經濟結構的積極變化。

亮點二:民生不斷改善,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亮點三:創新驅動日益強勁,民生改善需要經濟發展支撐,而高質量增長離不開創新。

經濟新常態的定義:

經濟新常態是基於經濟結構對稱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經濟新常態是強調“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而不是總量經濟;註重經濟結構的對稱性和對稱性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GDP、人均GDP增長和經濟規模最大化。經濟新常態是以增長促發展,以發展促增長。

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征:

從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和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比重提高,發展成果惠及更廣泛民眾。

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到創新驅動。

三個?經濟發展新常態帶來的幾個趨勢性變化:

從消費需求來看,過去中國的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式特征。妳有我的壹切,消費壹波接壹波的增加。現在,“羊群效應”沒有了,模仿式排浪消費的階段基本結束,消費升級了,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逐漸成為主流。保障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增加。隨著我國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變化,供給體系做壹些調整是必然的,但我國有13億多人口,總體消費水平還不高,還有很大的空間。我們必須采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性作用。

從投資需求來看,過去投資需求空間巨大。只要有錢做,投資就有回報,投資在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現在經過30多年的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傳統行業和房地產的投資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壹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的總儲蓄率仍然很高。要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

從出口和國際收支來看,國際金融危機之前,國際市場空間迅速擴大。只要有成本優勢,出口就能擴大,出口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現在全球總需求不振,中國的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變化。同時,中國的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努力多年的國際市場也是重要資源。高水平引進來和大規模走出去同步進行,人民幣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國際收支雙順差向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方向發展。我們要加快培育新的比較優勢,積極影響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的重構,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從產能和產業組織來看,過去,供給不足是困擾我們很長時間的壹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行業供給能力大大超過需求,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產能已經達到頂峰,房地產出現結構性和區域性過剩。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新城新區規劃建設總面積超過實際需要的。在產能過剩的條件下,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的兼並重組和生產的相對集中是必然的。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創新方式層出不窮,新興產業、服務業和小微企業的作用更加突出。生產的小型化、智能化和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的新特征。

從生產要素的相對優勢來看,過去我們有源源不斷的新增勞動力和農業剩余勞動力,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的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可以很快變成生產力。目前,人口日益老齡化,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下降,農業剩余勞動力減少。在很多領域,我國科技創新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能夠帶動經濟水平的關鍵技術沒有給出,削弱了要素的規模驅動力。隨著要素質量的不斷提高,經濟增長將更加依賴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新引擎。

從市場競爭的特點來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競爭正逐漸轉向以質量為導向、以差異化為導向的競爭。消費者更註重品質和個性。競爭必須把握潛在的市場需求,通過供給創新滿足需求。企業依靠稅收、土地等優惠政策形成競爭優勢,外資超過國民待遇的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統壹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要求。要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壹透明、有序規範的市場環境,為市場充分競爭創造良好條件。

從資源環境約束來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比較大,可以放開手腳快速發展。目前環境承載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難以承載高消耗、粗放式發展。人民群眾對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水質、潔凈的環境等生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生態環境越來越珍貴。要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路子,從中創造新增長點。

從經濟風險的積累和化解來看,過去經濟的快速發展掩蓋了壹些矛盾和風險。現在,隨著經濟增長放緩,各種隱性風險逐漸顯現,地方政府債務、影子銀行、房地產等領域的風險正在顯現,就業也存在結構性風險。這些風險有的來自政府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的越位行為,有的來自經濟繁榮時期市場主體的盲目投資,有的來自缺乏長遠考慮和過度承諾,有的與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直接相關。綜合判斷,我們面臨的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泡沫為特征的各類風險還需要壹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癥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通過延長處理時間降低壹次性風險的影響,堅決采取手術方式應對系統性風險的威脅。

從資源配置方式和宏觀調控方式來看,過去總需求增長潛力很大,實施凱恩斯主義方法可以有效刺激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中的短板非常明顯。只要產業政策按照“雁行模式”效仿領先國家,就可以形成產業比較優勢。現在從需求端來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應明顯遞減;從供給側看,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全面化解產能過剩,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要充分把握總供求關系的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適度幹預但不盲目,必要時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采取堅決措施,平衡好增強活力和創造環境的關系,真正形成市場和政府合理分工、促進發展的新模式。

參考資料:

經濟新常態-百度百科

  • 上一篇:圖案版權怎麽申請註冊-面料花型如何申請圖案版權
  • 下一篇:知識產權保護過度的案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