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在中國,農村土地為什麽不能“私有”?

在中國,農村土地為什麽不能“私有”?

近年來,有不少學者用西方的理論邏輯鼓吹?土地私有化+市場化?的觀點。

然而,相比西方所面臨的單純的農業問題,中國面臨的問題更加復雜?包括農民生計、農村可持續發展和農業穩定。並且?三農?問題並不只是我國才存在的問題,而是多數發展中國家普遍、長期存在的問題。

解決?三農?問題,難道就真的只有靠土地私有化來實現嗎?接下來,我們就壹起來深入探討壹下:土地私有化,究竟是好是壞。

發展中國家照搬西方教條的教訓

對照歐洲由傳統農業社會向近現代工業化和城市化轉型的過程,我們會發現:宗主國會將自己的剩余人口、貧困人口乃至於犯罪人群等大規模的轉移到殖民地/半殖民地。而將這些地區的資源,掠為己有。

這樣的做法,就緩解了本國內部的人口與土地及資源的矛盾,從根本上避免了目前中國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國家所長期存在的?三農?問題。

不論是印度、孟加拉、印尼,還是墨西哥、巴西,發展中的人口大國面臨的***同困境,都是在工業化進程中無法獲得外部積累和向外部轉移成本,只能從內部獲得資本原始積累。

所以,如果任由土地私有化和自由買賣,那麽壹方面是農村雕敝,小農破產,無地則反。另壹方面,失地農民大批湧進城市而難以就業,導致城市貧民窟化。

這樣的結果,壹定是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農村貧困地區遊擊戰,城市貧民窟黑幫泛濫,甚至走向恐怖主義。

事實勝於雄辯。我們放眼全球,有許多大型發展中國家,在?照搬?了西方的制度後,普遍受制於耕者無其田和城市貧民窟化,並由此造成了社會的動亂。

我們可以看看印度(壹個與中國發展相當的大型發展中國家,甚至它的人均耕地還高於中國),土地私有化和自由流轉,導致了印度的地主和種植園主占有了大量的土地,有1/3農民沒有土地。這種現狀,導致了印度城市出現了大型的城市貧民窟。比如孟買的達拉維貧民區。這裏是世界上第二大、亞洲最大貧民區。其房屋擁擠,衛生狀況惡劣。不到壹平方英裏的社區裏居住著近100萬的人口。

還有墨西哥。上世紀90年代以來,資本全球化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問世,加快了墨西哥重新開啟土地私有化和市場化集中的進程。結果就是眾所周知的社會反抗?恰帕斯州長達10年的農民遊擊隊。暴動農民撕開了墨西哥?經濟奇跡?面紗背後隱藏的貧困和絕望。

土地私有化與我國新農村建設背道而馳

不論什麽制度,都需要結合國情來進行考量。

我國自古就是壹個農業大國,農民人口居多。在經歷長期的地主制經濟以後,農民都渴望土地。中國***產黨走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以後,農民分到田地也就持續了下來,這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壹種直接有效的方法。

首先,土地私有化後國家就失去了對農地的整體調控,無法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吃飯問題難以保障。

其次,即使農民將自己的私有土地放到市場上交易,但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和風險預判能力,往往會遭遇重大的經濟財產損失。

再者,當土地征收發生時,由於土地私有的主體數量大,情況復雜,征收過程費時費力,會嚴重影響國家的土地利用規劃的實施。

最後,在中國,許多中國農民只有同時靠進城務工和在鄉務農,才能維持較正常的生活水平。土地私有化後,農民將土地大量拋售,在農村不再擁有生活的能力,被迫來到城市打工,城市可能形成大面積的貧民窟。

如果農民的利益長期得不到保障,就容易引發社會動亂,甚至是黑社會的興起。

因此,在中國需要保障農民的兩個自由,不僅需要自由地進城務工經商,也需要自由地返鄉務農謀生。只有進入與退出這兩個自由得到保護,社會才能保持穩定的發展。

盡管中國的?三農?問題深受詬病,但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還是比較輕的。如果沒有更好的解決途徑,就應該繼續堅持當前的土地制度,不可輕易改變。

  • 上一篇:該如何避免商標被侵權?
  • 下一篇:怎樣開傳奇才不犯法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