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章:65年來,他誌願守護抗日烈士墓。
河北省淶源縣曹墊村是中國眾多普通小村莊中的壹個。65年來,村民劉成章的家人自願維護和守護壹座1940在這裏犧牲的72名八路軍烈士的墳墓。
這不是文物保護單位,這不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沒有任何組織委派劉成章看守烈士墓。就連烈士墓也是劉成章親自建造的。正因為65年前與八路軍的友誼,見證了72名戰士的死亡,劉成章自然肩負起了這份責任。每天,他都撿石頭來建壹個墓地。後來,他在烈士墓旁建了壹座房子,日夜守護。劉成章做了他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有壹個守護袁崇煥墓300多年的賈赦,有壹個守護八路軍墓65年的劉成章。中華民族的忠誠就在這些默默無聞、苦不堪言的人們中間。
趙華瓊:中國首家農民工醫院院長
壹家天天賠錢的民營醫院,壹個自稱“優秀民營企業家”的最窮,就因為趙華瓊開了壹家農民工醫院。
在趙華瓊的醫院看病會比其他醫院便宜50%以上。如果病人要貴的藥,趙華瓊會讓他買便宜的藥。“同樣的化學成分也會壹樣,幾塊錢就解決了。”趙華瓊的藥品價格表不僅列出了國家批準的零售價格,還列出了每種藥品的采購價格。她說:“克拉黴素進來8元,外面已經賣到33元了。這是治療胃病的藥。不可能所有醫院都把進價寫在上面。”
衛生部部長高強曾就我國衛生狀況做過專題報告,稱我國部分醫療機構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有損群眾利益。醫療問題壹直是中國肩上的壹塊大石頭,但這塊大石頭卻讓趙華瓊這樣的普通人幫著負重前行。
關於她的醫院和理想,趙華瓊只有壹句話:讓農民工買得起。
白:現代軍事訓練
9月23日,用騎三輪車所得收入資助貧困學生的白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歲。
白是壹位老人,住在六樓。他曾經因為地板太高而摔斷了手臂。“我也想換房,但是現在房價太高了。”但他用騎三輪車十幾年積攢的近35萬元,資助了近300名貧困學生。
白老人們獲得了“十佳先進”、“教學模範”等壹大堆榮譽稱號,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和敬仰,但這些都不能讓我們的心情變得輕松。教育不應該是我們國家和民族觸碰過的痛。難道要靠武術訓練來辦教育嗎?
謝家成:壹元早餐補習課。
廣東省從化市深港二中初三學生謝家成於6月112日在教室貼出手寫通知,希望通過幫助同學做作業,獲得每天1元的早餐。此前,他的生活是這樣的:打掃半個月學校食堂,換來半個月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剩下的半個月,食堂每天只提供壹頓免費餐,謝家成只能和另壹個貧困生分著吃壹頓飯。
值得尊敬的是,這個15歲的孩子,並沒有像某些差生壹樣,保持沈默,陷入被疏遠的境地。相反,他鼓起了鬥爭的勇氣――他比我們更需要勇氣站起來。記者問:如果很多人幫妳,妳完全不用擔心學費和生活費,妳還會繼續輔導同學嗎?謝家誠說:這是兩個問題。別人的幫助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但幫助同學是我的自力更生。我會堅持下去。
李少偉:千裏之外搬運屍體
同伴身在異鄉,生老病死無錢治病,於是背著95塊錢的屍體回到了家。“我把那個人帶了出來,出了事我會把他帶回來”和“我要看到活著的那個人,但我要看到我死了的屍體。他死在外面,所以我們必須把他帶回湖南”。就這兩個字,邵麗義無反顧地把體重超過1.3公斤的屍體從福建背到廣州,只為讓老鄉的屍骨回到老家。
網友評論:出來混,能受得了這樣的老板,值得!邵麗簡單的責任感讓他做了壹些看起來令人震驚的事情,但是其他人的責任和道德在哪裏呢?是什麽讓邵麗打工壹個月只拿95塊錢,又是什麽讓施工方坐視農民工病死不付醫藥費?基本的道德都藏在卑微的底層。
李學勝:河南農民工舍命救溫州人。
在溫州打工的河南籍農民工李學勝,面對呼嘯而過的火車,救下了壹名橫穿鐵路的男孩。當他去救另壹個處於危險中的女孩時,他被壹輛疾馳的火車迎面撞上,獻出了他36歲的生命。當地媒體報道李學勝救人時,用得最多的詞是:感動溫州。
河南農民工用生命感動了溫州,感動了全國。我們的感情已經到了要付出生命才能被壹個農民工感動的地步?在此之前,農民工壹直是壹個被趕走、被控制、被歧視、被虐待的卑微群體。我們永遠不會缺少事後的感嘆和熱情的援助,但為什麽連平時給農民工壹個笑臉都沒有呢?
李:農村代課教師境遇的代言人
壹年前,李到甘肅省威遠縣任縣委副書記。在此之前,他是西北師範大學宣傳部部長。他從教已久,因對威遠縣代課教師情況的調查而受到關註。
李讓我們感動的更多的是代課老師而不是李。這種不被社會關註的弱勢群體,生活在農村的最底層。20年每月40元的工資仍然難以維持他們的生活,但這仍然是在傳承我們民族的精神。在他們那裏,教師的尊嚴是如此脆弱,同時又是如此強大。
壹個月多少工資妳會滿意?代課老師說:三四百塊。
張穎:192名艾滋病孤兒的母親。
改變人生軌跡的往往是壹些小事。曾經是安徽阜陽著名商人的張穎,因為壹次與艾滋病孤兒的接觸,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如今,張穎已經收養了192名艾滋病孤兒,並成立了富陽市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所以張穎大部分商家都停了。“突然有壹天,她父母不在了,她自己也得了這個病。別人不理她,學校不讓她上學。這個時候,孩子的感受是很可怕的。”這就是張穎作為壹個新媽媽對這些孩子的關心。這些來自艾滋病家庭的孩子中有壹些自己也患病。他們不僅要面對疾病的折磨,還要承受社會歧視帶來的心理陰影。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張穎來幫助他們。
叢飛:無限的愛和奉獻。
深圳壹歌手,10年間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收入都捐給了貧困地區的學生、孤兒、殘疾人,各種款項共計近300萬元。因為他的無限捐款,他老婆離婚了。2005年5月,叢飛被診斷出胃癌晚期,但他甚至沒錢去看醫生。
叢飛在深圳沒有工作單位。他唯壹的“職務”是深圳誌願者藝術團團長。每次演出,他都是這樣開場的:“我叫叢飛,來自深大,誌願者代碼2478。”
王茜和麥杏芝:壹對身患絕癥的夫婦相互照顧了八年。
65438年6月至0997年7月,王茜被確診為皮肌炎,俗稱紅斑狼瘡的姊妹病。發病率百萬分之壹,治愈率幾乎為零。1997年國慶節,麥杏芝嫁給了王茜。從此,這兩個成都的普通警察,八年如壹日的互相關愛。
生活往往比戲劇更有力量。八年的相互照顧,意味著20次住院,10次病危通知書,意味著日夜照顧壹個全身多處潰爛的癱瘓病人的日常生活和醫療護理。意味著麥杏芝背著妻子從他們居住的壹樓走到七樓走了八年,甚至意味著麥杏芝背著王茜走到了海拔3000多米的峨眉山金頂,意味著麥杏芝背著王茜到了長城、故宮、故宮。
記者:妳能感覺到有時候妳老婆在妳面前的幸福是裝出來的嗎?麥行知說:很多時候,我們是被迫為我們微笑,以避免我們的悲傷。妳也給她看了嗎?麥興誌說:是的。
正是在這種相互的微笑中,生命和愛的力量蓬勃發展。
抗擊巨浪,英勇救人:魏青鋼
去年8月8日,數百人聚集在青島嶗山海岸,觀看麥莎帶來的潮汐。不料壹個巨浪襲來,將岸上的壹名年輕女子卷進了海裏。這時,在岸上,從河南來青做裝修工人的魏青鋼沒有猶豫,跳下兩米多高的防浪墻,向落水女青年遊去。壹次、兩次、三次,魏青鋼與巨浪搏鬥了40分鐘。三天後,人們知道了英雄魏青鋼的名字。
為兒童奉獻時間:叢飛
65,438+02年前,壹場慈善演出改變了叢飛的壹生。此後,他熱心公益事業,為社會公益演出400余場,誌願服務6000余小時,無私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146人,收養孤兒37名,捐款金額超過300萬元。但是叢飛的家非常節儉。去年,叢飛患了胃癌晚期,但他拿出了捐給他的2萬元錢用於治療,並送到了貴州織金縣的貧困山區。
飛行英雄:費和聶海勝
“沒有哪壹年讓中國這麽多人盯著天空看這麽久。我們似乎在群星中看到兩對黑色的眼睛。那雙黑色的眼睛帶著驕傲,帶著微笑,仿佛在我們眼裏,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什麽牽連著我們”。從去年6月10到6月17,費和聶海勝完成了五天五夜,115小時的太空之旅,引起了人們的關註。
15鑄就永遠的倚仗之劍:黃伯雲。
他用了15年的時間,終於磨出了壹把利劍——高性能碳/碳復合材料大型民用飛機剎車片,使中國成為繼英法美之後第四個擁有航空剎車材料生產技術的國家。去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壹等獎,結束了該獎連續6年空缺的歷史。
點亮苗鄉的月亮:李
李五年前來到黔東南月亮山區的苗寨大塘村,在那裏建起了第壹個診所。但她原本是想通過行醫來養家糊口,很快發現現實和她想象的完全不壹樣,很多來看病的人根本負擔不起醫藥費。幾年後,李得到的只是壹疊欠條。2004年初,李夫婦因長期入不敷出,準備外出打工。在他們離開的第壹個晚上,許多村民通過賣大米和雞蛋給李返還了65,438,000多元。看著皺巴巴的壹元兩元,聽著“李醫生,妳走了我們怎麽辦?”,李決定留下來。
送我妹妹去大學:洪戰輝。
13歲瘦弱的肩膀承擔著整個家庭的重擔,洪戰輝帶著妹妹走進大學校園的故事被廣為傳頌。在頒獎典禮上,他動情地說:“有壹句話我想送給大家:苦難的經歷不是我們贏得別人同情的資本,奮鬥才是最重要的。”
信守承諾37年:陳建
8月5日,1969,20歲的上海知青金訓華為挽救國家財產獻出了生命。來黑龍江遜克插隊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陸續回城,只留下沈默的守墓人陳建隨金訓華跳入洪水。
不是陳建不想回上海,也不是他沒有機會。壹次生命的交換給他留下了永恒的愧疚:“我能活到今天,是因為金訓華的犧牲。金訓華留在了遜克。我作為壹個活生生的人為什麽不能和他在壹起?
30多年來,無論刮風還是下雪,陳建每年都會去金訓華公墓。他信守了戰友下葬時自己默默許下的諾言:壹輩子留在這裏,陪著這個被埋在黑暗之地,永遠回不了家的戰友。
無聲的世界創造美:太麗華
在2005年的春節晚會上,全中國的人都知道了邰麗華和她的舞蹈《千手觀音》。在無聲的世界裏,太麗華創造了壹種特殊的美,帶給人們純凈美好的藝術享受。
中國士兵的旗幟:楊業功
在楊玉珍夫人的記憶中,原二炮某基地司令員楊業功總是很忙,壹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外工作。即使不出差,他也總是在下班後打電話催他回家。而壹家四口待在壹起時間最長的,就是楊業功因病住院8個月。生病期間,他練字時寫得最多的四個字是“壹個敏銳的旅人”;在我彌留之際,出現在楊業功最後幻覺中的仍然是壹名戰場上的士兵。
班馬郵路的鐵人:王順友
孤獨是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木裏藏族自治縣郵遞員王順友的正常生活。每次發郵件都要半個月。這段時間我要處理自己的歌和陪伴他的馬。這種“孤獨”是可敬的。
20年,壹年至少330天,獨自徘徊在荒涼寂寞的深山峽谷;20年,走26萬公裏,足夠走長征路21次,繞地球6圈半;20年,壹節課不耽誤,壹封郵件不丟失,投遞準確率100%。平凡的工作呈現出非凡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