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平面設計異同如下:
壹、中西方平面設計表現形式差異的根源
1.文化歷史的差異性
中國與西方因為歷史背景相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平面設計的差異性也很顯著,西方的文化背景下風格大多自由奔放,理性高於感性。在東方的文化背景下則繼承了保守,中庸等性格特點,重視和諧、人倫等因素,以乾坤、神等與人的理論為依據或者靈感來源。
在東西方顯著的文化差異影響下,直接影響著人的審美觀和創作源泉,創作風格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國人因為其含蓄內斂的性格,在形式作風上偏於穩妥平衡,所以在思維上也比較含蓄多數設計的產品不會特別誇張。
但是西方人性格直接、火熱、張揚,在情感方面偏向於直接,所以在設計風格上會有更多的誇張元素,給人更深的視覺震撼,設計風格的迥異深刻體現了東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
2.民俗習慣的差異性
因東西方民俗差異的不同,導致視覺情感張力的不壹樣,在中國文化中,顏色代表的意義有著鮮明豐富的內涵,不同色彩有著多重不同的含義,但是在西方的文化中,色彩相對較少甚至可能會有截然相反的效果,這在平面設計中就會體現分明的差異性。
眾所周知,紅色在我國代表著吉祥安康和祥和如意,在我國的歷史中有著深遠的精神象征性,所以我國很多創作都是以紅色為底色,很多勇敢奮進的創作主題多以紅色為基調,代表著我們民族的品格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但是在西方的文化中紅色大多被認為暴力和血腥。中國有好多自己崇拜的色彩,比如黑色象征莊嚴,白色代表和平,死亡或者悲傷。
相比之下西方沒有崇拜的顏色,更多的是創作本身的壹個色調搭配,所以不同環境下的民俗的理解和思維方式的不同性,也導致了中西平面設計差異顯著。
3.文化歷史時間的差異性
文化歷史發展時間不同決定了創作精神的差異性,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在歷史長河中歷代人民大多依靠農作生活,因為簡單單壹的耕種方式使我國人民的思維較於保守,不願意接受新的事物,所以在創新方面有所不足。
而西方世界起源於航海貿易,海洋有著諸多挑戰和不確定,因此在西方人的性格中也體現出敢於冒險善於創新的特點,民族特色的截然不同,在平面設計上有著十分明顯的體現,西方人的設計師在作品中用色大膽,異於常規。
作品中能突顯出張揚奔放的個性和敢於冒險進取主動的精神,因歷史發展時間不同,西方受歷史文化的束縛有限,加之西方倡導人性自由,也為平面設計創造了活躍的創作氛圍,所以設計師整體特點大膽,張揚個性。
二、中西方平面設計差異的表現形式
1.平面設計風格不同
中國人的平面設計帶有濃重的大陸基調,大多喜歡參照歷史講究天人合壹,在創作中融入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西方人的設計更加自由開放,融入了基督教思想,可以任意發揮自己的想象,甚至可以創作抽象或者叛逆的作品。
2.創作源泉的不同
創作思維的差異性是東西方平面設計表現形式的最顯著的特點,中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使設計師更註重心境的表達,表現內容豐富且內斂,大多喜歡用生活中經常所見的生活符號來彰顯深層含義,需要大家用心去理解,註重精神層面的溝通。
在西方的設計作品中,作者喜歡用大膽誇張的畫面感來強化視覺影響,然後突出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究其根本主要在於中國平面設計註重歷史和傳統文化,經常把民俗、倫理等元素融入於作品中。
而西方人善於展現作品中的觀感沖擊力,作品簡單明了,直奔主題,更具有現代化的意義。
3.形成的效果具有差異性
透視是平面設計的只要表現手法之壹,中國人喜歡聚焦於壹點然後透視多點,把各種虛構的元素隱含至空間中,形成壹種意境廣闊,大氣磅礴、天馬行空的設計空間。
在西方設計師的作品中透視更多的是突顯事物的本身真實狀態和物體形狀,主要延續了素描的特點,作品設計尊重物體真實等細節化方面的處理。
4.在設計方法上的差異
在設計方法上西方慣於使用分割法,中國則註重平衡法,在意整體感,西方把整體分割成不同部分的分散體,然後重新組成壹個整體的意境空間,在分割過程中,不受對稱和整體的束縛,體現了自由性。
作品本身給人顯現出壹種隨意性、奔放性和自由性的感覺,這種分割性給人完整地展示了分割的美感,視覺效果清晰明了,完美展現了意境傳達和情感表現。我國設計在分割方面主要受限於對稱性與否和傳統文化因素的影響。
在生活中和設計中慣於使用平衡的手法為創作技巧,整個設計作品具有對稱性和傳統性,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先體現整體後體現自我,然後體現“以古開今”的高度上,把作品升華到藝術高度,通過傳統文化的結合來展現更高層面的藝術形式。
5.在設計理念和運用元素方面的差異性
我國的平面設計大多以書法、國畫或者歷史中的經典元素為表現形式,在設計中用線造型,使創作整體帶有柔和婉轉的美感,將不同方位和焦點形象結合,西方的平面設計主要是後現代風格,以明暗相間的顏色為主旋律,然後給人營造有立體感、視覺沖擊感等質感強烈的觀感。
而且設計主要用繪畫的抽象派技法,加上誇張大膽的配色來突出重點,壹次來展現設計師的設計思想。在創作元素方面,中國歷史悠久,設計元素是經歷長期的歷史積澱形成,綜合了人民的風土人情、文化教育以及千百年來形成的價值觀。
人生觀和審美觀等豐富的文化內涵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代表元素,鏤空裝飾、水墨畫等,在現代的設計中設計符號也是占著重要比例,比如青花瓷圖案,剪紙窗花等。在西方中多來自於自然的靈感。
然後經過設計師加工而成,線條柔和美觀,色彩分明有視覺感,在每個時期有顯著地設計特點,比如,在巴洛克時期,圖案的整體結構不規則,主張標新立異的表現形式;在洛可可時期,圖案則具有纖細、輕盈的婦女體態、繁瑣靚麗的裝飾,在整體上有意強調不對稱等。
三、中西方平面設計相互促進與發展
1.我國的平面設計成型較晚,至今只有幾十年的歷史,無論是在理論方面和方法方面都還不成熟,屬於邊學習邊發展階段,相對於中國,西方的起步較早,設計理念,審美素養等均已成熟。
目前我國已經開始充分關註設計業的發展,但是多數還是由企業老板以自己審美為主導和決定平面設計性質,使得設計師的真正理念和設計構想不能被理解,導致國內平面設計區域性的發展呈現不平衡現象,大體上呈現不成熟的發展態勢。
在法律保護層面我國對於平面設計的保護還不到位,西方有著嚴格的法律規範,來約束和促進平面設計行業的發展,在我國這項處於相對弱勢,在我國不尊重知識產權的現象時有發生,抄襲成風。
屢禁不止,對於原創被抄襲想要維權難度大,這些方面是我國急需解決改善的,這樣我才能創建良好的設計環境,更好地發展中國的平面設計。
2.中國平面設計與西方應相互促進和發展,現在世界是壹個更加開放更加和諧的世界,全球壹體化正在加速推進,多元化的交流,深層次的融合是中西方平面設計的必然趨勢,西方顯著的設計特點是明朗、簡約,東方最大的設計特點是婉轉、含蓄。
在平面設計國際化的交流中中國與西方之間有相容的地方也必然有矛盾的地方,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吸取西方平面設計的積極元素,因此在融合過程中我們要深入理解,了解其精髓,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所謂的融合並不是隨意的加減。
在保持我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礎上立足於本族文化、本土文化,讓西方平面設計的優點為我所用,堅持自己特色,取長補短,使我國的平面設計呈現出國際意義,與此同時,各國的設計師也應該多溝通,多互動。
彼此更好地融合設計理念、設計構想,將更多的審美內涵、創作理念等融入現代的設計形式,為現在的平面設計在簡約中蘊藏深意,使平面設計在廣泛傳達簡單、明了的信息的同時,散發民族傳統的意境和韻味。
四、中西方當代平面設計的表現形式的***同性
視覺傳達作品中,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是希望通過平面設計元素來達到視覺的傳達產生心裏的-種重要的作用。中西方在視覺傳達的過程中采用的形式大都相同,例如文字的采用,圖形、色彩等等。
比如綠色意味和平、平靜、春意盎然、勒勃生機這在東西方文化視覺傳達作品中的應用相似,這些相同或不同的文化元素沖擊著我們的視覺世界,也給予我們的生活世界以源源不斷的意義之流。
平面設計作品中表現形式非常重要,在中西方視覺傳達作品中,由於受政治、經濟、文化傳統的影響,人們對圖形的表現運用也各不相同,西方平面設計作品中更註重畫面視覺張力的表現,中國的視覺傳達作品則喜歡“心境”的傳達。
如1986年德國奔馳汽車公司為紀念汽車誕生100周年,英國圖形設計大師艾倫?弗萊徹在設計中將“100”進行了形象的調整和變化,以“0o”構成放大的圓圈,形成輪胎的圖像。
西方設計師巧妙運用圖形符號直觀明確的意謂,兩個圓形在此具有了更多的符號意義,譬如深遼的眼神,現代的速度,時代節奏和風格等。
如果說西方設計師註重的是圖形張力的表現而中國設計師也更註重挖掘圖形符號的深層含義去更好的表現作品所要傳達的意義,例如陳楠的《裝飾》雜誌封而設計就是挖掘傳統圖像深層次意義並進行有效設計表達的優秀之作。
中國當代的視覺傳達設計的壹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廣泛深入中國傳統的圖像系統通過圖像的符號構成形成當代設計創新和語義的表達。平面設計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色彩的設計,色彩表現1合當與否直接關系到作品信息的有效傳達。
中西文化的差異使人們在考總色彩語義所傳達的宗教、文化、審美等可能涉及各種心理感受不同,因為由此帶來的後果也不同。在中國古代,藍色象征著不朽,但同時傳統藝術中的藍臉不是鬼怪神靈,就是理想破滅而自殺的文曲星。
漢語原本沒有具休的字詞表示藍色,而是用“青”來指從深灰到藍到綠的各種顏色,中國的古代青花瓷即是如此,同時也指在油燈下苦讀的學子們的清貧生活。在西方,藍色意味著信仰。在歐洲,浪漫主義者心中的“藍色花朵”暗示精神上的最大靈感。
世間色彩萬千種,每壹種都在歷史的變遷中,烙上了各種象征的印跡。
在中西方藝術設計文化方而運用出色的要提到設計師靳埭強,他將中國的傳統圖像運用在設計中,在西方文化不斷沖刺的現代社會能保持自身的獨特性設計出自己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這是壹個真正的設計師需要學習借鑒的地方。他在國際上也獲得許多贊許的聲譽。他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探索和表達方面有著特殊的理解和創新。
如他的亞洲藝術節系列海報,就是利用傳統資源而創造出的多個富有民俗風格的形象。
比如第三屆亞洲藝術節的海報通過對於東亞四國藝人的經典化妝的組合而成的面譜圖形形成意義表達,第十屆亞洲藝術節把各種演繹器具融人中國傳統的七巧板中,構成了具有亞洲典型文化意味符號圖像。
在中西方文化國際化的交流中,國家與國家之間有相容的地方也必然有沖突的地方。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文明開化最早的國家之壹。
有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而西方國家很早進入工業化時代,這些文化差異的不同在設計領域也會產生沖突的地方。論中西方文化勢力如何嬗變,中西方藝術設計文化的交流歷史始終是中西方文化沖突與融合、輸入與輸出相隨相伴的歷史。
如何既吸收西方文化中積極的元素又能保持中國文化精深的方面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