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十五”規劃確立高新技術發展新目標

 “十五”規劃確立高新技術發展新目標

中國海油在2000年總公司第十五次科學技術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討論並形成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十五”科技發展計劃。在計劃中特別強調要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大力推廣應用高新技術,並實現產業化,以增強總公司的國際競爭力,保證中國海油的可持續發展。

壹、實施高科技戰略,承擔國家“863”高技術計劃的重大項目

國家“863”計劃在資源環境技術領域設立了“渤海大油田勘探開發關鍵技術”重大項目。為完成好該重大項目的研究任務,國家科學技術部李學勇副部長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羅漢副總經理於2002年6月19日***同簽署了合作協議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牽頭承擔了該重大專項和海洋資源開發技術主題的9個課題:

a.海上時移地震油藏監測技術。油田開發地震監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對儲層流體屬性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進行動態監測,為調整和優化開發方案提供準確的信息,同時尋找剩余油的分布,從而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生產成本。

b.可控三維軌跡鉆井技術。該項技術瞄準國際前沿鉆井工程技術,研制壹套旋轉導向鉆井系統和分支井完井工具。通過此技術研究可在渤海多井口平臺和地下復雜油藏分布的情況下進行三維軌跡鉆井和分支井完井工作。

c.渤海油田深部調驅提高采收率技術。渤海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技術的研究首先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①礫石充填防砂井生產測井儀的研制;②渤海油田生產過程中的油藏保護技術;③渤海油田超越水驅階段的深度調剖技術;④海上註聚合物技術。其中海上註聚合物技術為國家863項目,主要是研制速溶、抗鹽的復合型和締合型聚合物。

d.渤海平臺抗冰振技術。渤海北部海面在冬季結冰會造成海上平臺的振動並帶來危險,研究可抗冰振的海上平臺是通過冰載荷實驗和平臺的隔振技術研究,使錦州20-2北平臺達到抗冰振的目的。

e.鉆井中途油氣層測試技術。為在鉆井過程中及早發現和評價油藏,降低勘探開發成本,要建立壹套適合於渤海地質條件的地層綜合測試儀,部分取代試油和鉆桿地層測試。

f.海底管道的外探測裝置及其檢測技術。通過研制光纖傳感器進行海底管道的實時檢測,以確定海底管道受沖刷的懸跨狀況;進行海底管道的陰極保護電位不接觸式測量;在渾水的條件下,使用水下激光成像系統能夠對在300m水深裸露的管道受損情況進行水下觀測。

g.淺水超大型浮式生產儲油系統關鍵技術。渤海蓬萊19-3大型油田的開發需要超大型的浮式生產儲油系統,但由於渤海的水深只有20~30m,建造30萬t超大型浮式生產儲油系統的最大技術難題就是水淺。在此情況下經過對FPSO運動特性的研究和實驗,最終解決淺水效應問題。

h.海底管道修復技術。通過研制水下幹式管道維修艙,可在渤海海底管道不停產的情況下進行管道的切割、自動焊接等修復。

i.東海陸架盆地復雜天然氣藏地震勘探判別技術。東海盆地地質情況復雜,天然氣勘探遇到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何有效識別天然氣藏的技術問題,該技術將對海底出現的“多次波”等問題進行研究,最終建立用於地震勘探的天然氣藏識別系統。

二、“十五”重點研究項目將解決海上天然氣勘探、渤海稠油開發等重大關鍵技術問題

中國海油“十五”重點研究項目是針對海上天然氣勘探、渤海稠油開發和深水勘探開發等重大問題而設立的綜合研究項目。部分項目或項目中的部分內容已申請為國家863高科技課題。為完成好各項目的研究任務並有較大的技術創新,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同簽署了“十五”科技合作協議,並在中國科學院立重大專項《海洋石油開發若幹科學技術問題研究》。總公司的重點研究項目主要有:

a.渤海稠油油田少井高產開發可行性研究。如何做到海上稠油油田的少井高產開發,以最大限度降低開發成本,該項目從研究大港、勝利等陸上已開發油田的開發效果,再對海上已開發油田進行虛擬開發,又通過對水平分支井的研究與實踐,可對未開發油田提出新的並能做到少井高產的開發方案。

b.渤海油田鉆完井過程中的油層保護技術研究。通過對稠油油藏損害機理研究,完成在鉆井、固井和完井過程中低(無)油氣層傷害的低密度水泥漿體系和進攻型完井液的研制。

c.稠油油田儲層精細油藏描述研究。渤海上第三系屬於河流相沈積,其儲層的縱、橫向變化都很大,給油藏描述帶來很大的困難。該課題通過對研究區的巖石物理參數與地球物理特征關系研究、地震速度縱橫向變化與沈積相變化之規律研究,建立精細油藏描述方法和軟件。

d.全海域第三輪油氣資源評價。應用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的資源評價方法(UAGE)對我國海域進行第三輪油氣資源評價,計算出當前技術條件的可采資源量。

e.南海鶯瓊盆地高溫超壓地層固井技術研究。繼南海高溫超壓地層鉆井技術研究之後,再通過雙作用防氣竄水泥漿體系研究和防氣竄封隔器的研制,形成高溫超壓地層的固井技術。

f.中國近海大中型天然氣田勘探技術研究。海上天然氣勘探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的進步,通過對勘探區內的地震參數及特殊處理方法的研究,重點解決南海和東海天然氣勘探中的關鍵問題。

三、為進壹步提高科學研究水平,與中國科學院開展全面的技術合作

為在我國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使石油與天然氣的儲量和產量有較大增長,把我國海洋石油建成東部地區油氣產量主要增長基地,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海洋石油高新技術已成為石油工業在新世紀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問題。為此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衛留成總經理與中國科學院路甬祥院長於2000年5月25日在北京簽署了要在“十五”期間進行整體高新技術合作、***同實施技術和知識創新工程、***創海洋石油工業大發展的合作意向書。2001年11月26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蔣龍生副總經理與中國科學院楊柏齡副院長正式簽署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十五”技術合作協議書。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中國科學院技術合作項目“海洋石油開發若幹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研究”***包括13個專題。在首席科學家鄭哲敏院士和曾恒壹院士的帶領下,中國科學院已有8個研究所的140名科學家參加研究,其中有院士4名,副研究員和博士研究生以上職稱和學位的有107人,加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參加***同研究的人員***計184人,已經構成了壹個有極強實力的中國壹流海洋石油研究隊伍。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為滿足國家對油氣戰略資源、規劃和安全的需要已提出了高速高效的5~10年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國海域在未來的10年內將使油氣總產量達到5500萬t,成為中國油氣產量增長的主體。在2003年7月16日結束的年中工作會議上發出了“創新成就未來”的號召,提出要使科技創新成為中國海油的核心競爭力。中國海油與中國科學院的科技合作就是通過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以使我國海域的天然氣勘探、稠油開發和新領域勘探開發有重大突破。經過1年左右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以下初步成果。

(壹)為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和技術發展,創建技術平臺,提高國際競爭力

1.已初步建成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石油地震並行處理系統

由中國海油研究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地質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開發了128個CPU的PC機群並行計算機硬件系統和用於海洋石油地球物理資料並行處理的軟件系統。該系統除可以完成常規三維地震資料的並行處理外,還可以並行處理多波地震、高分辨率地需、時移地震等特殊處理模塊,還可以在壹體化軟件平臺上進行新處理模塊的技術開發。該系統在年內可投入使用。

2.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超大規模油藏模擬並行計算機系統即將進入調試階段

中國科學院軟件所已開發成功油藏數值模擬軟件(黑油模型)的並行解法器PRIS,並在國際上有較大的影響。結合我國海洋油氣田開發的實際需要,研制壹臺可達千億次計算速度、64個CPU的LINUX微機機群,能在8h內實現150萬個節點、100口開發井、20年開采歷史的油藏模擬並行計算。目前已基本完成軟硬件建設,準備用實驗數據進行調試。該系統的研制成功將不低於國際同類先進產品。

(二)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解決海洋油氣生產中的關鍵技術問題

a.為使渤海油田到2010年成為全國第二大油田,努力提高渤海稠油油田采收率是關鍵性技術,其中研制抗鹽速溶聚合物,采用調剖註聚技術是近期攻關的課題。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和西南石油學院通過承擔國家863高科技項目,已經分別研制出符合速溶(不超過2h)和抗鹽(40000mg/L)能力的聚合物。

b.如何研制出海上新型石油平臺,使其在不同的油田發揮最大的效益和最低的成本,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已開始從監測平臺整體結構等基礎研究入手,為今後進行新型平臺研制創造條件。

c.為盡快實現海上油氣的多相(油氣水)混輸,最大限度降低海上油氣田工程建設成本是國際上多年來未攻克的高技術難題。中海石油研究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力學所的專家已經在多相增壓和高效分離等方面開展研究,現已完成了部分室內實驗。

d.在我國南海水下每年會發生具有巨大災害性的內波,這是目前國際上都很關註但沒有能拿出研究成果的難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力學所聯合承擔了南海內波的研究,現已拿出在南海平臺進行觀測的方案。該項成果不僅能為南海平臺設計提供指導性意見,而且能對我國的戰略安全提供重要技術信息。

e.在南海已開發的東方1-1氣田和深水地區的海底是由起伏不平且不斷移動的沙波和沙脊組成的,對海底管線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中國科學院海洋所和力學所準備用海底原位監測與多波束海底地形觀測相結合的辦法研究出沙波、沙脊變化規律和力學分析,以期得到對海底管線安全的評估。

f.海底管線的腐蝕將是越來越突出的問題,中國科學院海洋所針對犧牲陽極保護下的海底管線,預測犧牲陽極的有效剩余壽命。

g.渤海稠油油田的生產測井是油田開發的壹項關鍵性技術,由中海油田服務公司和中國科學院聲學所承擔了篩管外分流流量井下測量儀的研制。目前已經完成了部分室內實驗。

(三)為海上新領域的勘探開發進行前瞻性研究

a.在我國南海的深水區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資助的“南海深水扇系統與油氣資源”重點項目由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和成都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南海所等***同承擔。該項目的研究將對南海深水區沈積扇的油氣潛力進行分析研究,為深水勘探提供技術依據。

b.在南海和東海的深水區進行地震勘探會因為“多次波”的幹擾而使獲得的地震資料失真。中國科學院地質地球物理所承擔了深水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完成了基於波場延拓的崎嶇海底地震資料成像方法的軟件研制及數值模擬計算,開始在實際資料上進行試驗。

c.海上深水區的勘探突破必然會帶來深水油田開發。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合作已開始進行深水平臺的調研和技術準備。

d.渤海由於新構造運動控制了晚期成藏,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地質地球物理所對渤海地區的郯廬斷裂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該項研究會對渤海新勘探領域產生新的認識。

以上各項研究是以解決我國海洋石油生產中的關鍵問題為主,同時又兼顧了海洋石油可持續發展的前瞻性研究。研究的結果不僅是解決了關鍵性的技術問題,更主要的是增強了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技術能力和我國在海洋石油核心技術方面的國際競爭力。隨著合作研究的深入,中國科學院將發揮其知識創新工程的整體優勢,以創新引領海洋石油工業的未來。

四、為中國海油的全面協調發展,設立以技術推廣應用和技術產業化為主的技術發展型項目

技術發展型項目主要有:

·小水線面油田交通船的研制

·海上地球物理成像測井儀產業化

·海上鉆井防砂篩管生產線的研制

·海洋工程高效焊接技術開發與應用

·地震數據處理解釋系統的引進、開發及應用

·海上油田汙水環保處理方法研究與應用

·異型金屬襯管聚苯乙烯工藝研究

·原油破乳劑生產自動控制技術

·海底管線塗敷配重研究

·油田化學處理劑研究

·合成氨裝置增產節能改造

·瀝青新產品開發

·投資風險分析軟件研制

這些項目研究對於專業技術服務公司的技術應用、產業化以致形成核心技術有很大的政策引導作用;對於各個海洋石油基地公司的技術發展並形成貼近主業的支柱產業有很大的扶持作用。

五、為實施人才戰略和提高科研水平,成立中國海油博士後工作站

2002年中國海油成立了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和工程有關課題研究為主的博士後工作站。工作站現有15名博士,分別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博士後工作站掛靠中海石油研究中心管理。

六、建立健全科技管理體系

在2002年中國海油第十七次科學技術委員會會議之後,各所屬單位相繼建立健全了科技管理機構,在總公司已發布科技發展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各單位也完善了本單位的管理辦法。總公司科技管理體系(包括各所屬單位的科技管理)從職能方面包括:科技規劃與計劃、綜合科研項目管理、技術發展項目管理(包括技術推廣應用、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技術標準與質量管理、知識產權管理、知識管理、科技交流管理、學會工作管理、科技統計管理和科技期刊管理。

總公司科技管理體系管理層次包括:總公司總經理兼總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總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總公司科技發展部、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各業務部門有分管科技的負責人、各所屬單位設科技管理部門或崗位。

七、科技激勵機制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從2002年開始實施了壹套綜合性的科技激勵機制。

1.建立中國海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實施人才戰略

經過中國海油科學技術委員會的評選,***產生了61個人的總公司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從此形成了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總公司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和所屬單位專業技術骨幹組成的寶塔式人員結構。

2.設立中國海油技術發展基金,引導各所屬單位形成核心技術

從2002年開始中國海油拿出2000多萬元用於支持所屬單位的技術發展並逐漸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經過論證的項目,總公司支付1/3的研究經費,其余2/3由各單位支付,在產生經濟效益後返還總公司所支付的費用。此政策相當於國家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

3.完善總公司科技獎勵機制,加強對技術創新的獎勵

在原有中國海油科技成果獎勵辦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完善,分為壹次性獎勵和效益提成獎勵。壹次性獎勵由壹等獎(不超過2項)15萬元、二等獎(不超過5項)6萬元和三等獎(不超過8項)2萬元組成。效益提成獎規定可在科技成果產生經濟效益後,在稅後年凈增利潤中提成5%~35%用於獎勵。

4.獎勵專利發明人,努力增加具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

在新制定的中國海油專利管理實施細則中,對國內發明專利的發明人獎勵200~15000元,國外發明專利的發明人獎勵300~30000元,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獎勵50~2000元。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通過“十五”科技發展計劃的實施,隨著國家863計劃的高科技研究項目和總公司“十五”重點科研項目成果的相繼產生,已經初步形成了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這是中國海洋石油高新技術中最具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技術。

  • 上一篇:地理標誌使用管理辦法
  • 下一篇: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的學院概況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