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矽谷創新的7個趨勢

矽谷創新的7個趨勢

音頻內容:

「得到」訂閱專欄作者王煜全老師,7月份美國考察回來後,在線下舉辦了壹天的課程《前哨創新課:少數人的大機會》。課程內容主要是王老師從美國矽谷的考察經驗來判斷未來企業創新發展的七個趨勢。

第壹個趨勢——中小企業是創新主體

數據:

1.在美國,完成壹個產品的研發需要5~8年的時間和1000萬美元以上的投入。

2.1981年,全美產業研發的總投入大約是500億美金;到2013年,全美產業研發投入突破了3000億美金,翻了6倍。

3. 1981年,全美70%以上的研發投入來自於公司規模大於25000人的大企業;現在,大企業在全美產業研發中的占比從70%下降到了35%。

壹個產品的研發從萌芽到最後推向市場,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大筆的投入。在過去的30多年中,美國在科研投入上翻了6倍,但是大公司在其中的占比從70%降到了35%。這說明,美國創新的主體已經不是這些大公司了,而是那些中小企業。

出現這麽巨大的變化要歸功於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拜杜法案》。法案規定:知識產權可以保留專利,只轉讓它的獨家商業權益。這樣壹來,更多的科研成果可以應用到民用的商業產品中,造福於社會,從而激發了美國創新機制的活力。

《拜杜法案》頒布之後,美國大量中小企業爆發出來,核心有三個原因:

1.動機不同

壹個五百強的跨國大公司,到高校買知識產權的時候,它不是想辦法把知識產權轉化為自己的商業利益,而是把產品和專利收到自己囊中。比如柯達當時發現數碼相機這個專利之後,立即買來束之高閣。因為當時它的主營業務是膠片業務,它知道如果數碼相機業務要推向市場,它的膠片業務就會遭遇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它把專利買下來,保護它的既得利益。但是小公司如果要買這個專利,或是享受專家權益,就會把它快速地變成產品推向市場,這樣才能賺錢。

2.效率不同

壹個科研教授如果想轉讓他的獨家商業權益,和大公司合作流程很繁瑣,但如果是小公司,他往往可以和直接做決策的人溝通,所以效率的不同也直接決定,很多科研教授手中的獨家商業權益會快速地轉讓給中小企業。

3.費用大幅降低

拜杜法案之前,如果妳想從教授手中拿到壹個專利,可能只有大公司才有這個財力。但《拜杜法案》頒布後,科研教授不用轉讓專利,直接轉讓獨家商業權益,這個費用壹下就變得非常低廉。過去30年中,全美的研發投入,大公司的占比從70%降到了35%,讓出35%的市場給了美國的中小公司。

數據:1973年~1983年,財富1000強的企業,壹***換了350家;但是2003年~2013年這十年當中,財富1000強的企業竟然換掉了712家,就是71.2%的世界1000強的企業被擠掉了。所以由於中小企業創新機制的確立,它們蓬勃發展,迅速地成為了世界企業當中的主力力量。

第二個趨勢——積木式創新成為流行

積木式創新:就是企業用搭積木的方式與其他企業合作,雙方迅速地獲得發展所需的資源,從而實現高速發展、協作的模塊化,提高社會的生產效率。

積木式創新=新木桶理論:企業或者個人需要先找到自己優勢在哪裏,然後來換取和別人、別的企業合作的資格,然後強強聯手組成壹個新的木桶,裝更多的水。

從技術、產品角度來說,比如制造壹架航天飛機,需要動力的設計、流線型的設計、操作面板的設計、材料的設計以及新型的融資方式等各種設計環節。飛機廠商就把所有環節中做得最好的公司產品和技術找到,然後像積木壹樣把它們拼接起來,組成了壹個最完美的航天飛機。

從企業上下遊價值鏈來說,如果壹家公司非常擅長做產品和技術,不擅長做營銷和推廣,那它可以找壹個外部的營銷推廣公司壹起做積木式創新。比如羅輯思維的「得到」團隊非常有能力和經驗去獲取用戶的流量,了解用戶的需求,把東西賣給用戶,但它缺乏生產內容的能力。而李翔團隊恰恰擁有產品生產的能力。雙方壹聯合,做壹個積木式的創新,羅輯思維「得到」團隊負責產品的推廣和營銷,李翔團隊負責內容的生產和制作。

第三個趨勢——人工智能的超預測

牛津大學 《技術對工作的替代》報告:美國現有的工作中將會有47%被機器人替代。中國將有77%的工作有可能會被機器人替代,僅次於埃塞俄比亞的85%。

機器人替代人工,是壹個歷史趨勢,它不會以人的意誌而轉移。未來的東南沿海企業,最後只有兩類:壹類是積極地引入機器人,利用人工智能來提升生產效率;另外壹類就是被第壹類企業徹底擊跨,被擠出市場。

人工智能時代,機器智商(人對機器的理解)是最重要的壹種能力。喬布斯、比爾蓋茨機器智商都很高,他們懂得怎樣去駕馭機器,讓機器為自己效勞。人工智能時代只屬於那些懂得駕馭機器的人,不要把機器當成競爭對手,它們是人類未來重要的合作夥伴。

人工智能時代,有三類人是永遠不會被機器所取代的:創新者、連接者和領導者。

創新者:機器是不可能實現從0到1創新的,創新的任務仍然需要人工去完成。

連接者:機器和機器之間的連接是沒有感情的,它都是程序和程序之間的連接。感情的連接需要人和人之間進行,機器是無法替代人類的。

領導者:每壹個團隊、組織只能由人來充當領導者。機器永遠不可能具備領導力的,包括凝聚力、號召力、感召力等。

結論:人工智能時代的超預測,未來最有競爭力的其實是人機結合體的超有機體。在這個有機體當中,有創新者、連接者和領導者,還有大量的可以無限擴展、延伸的機器。

第四個趨勢——未來創新在高校雲集的城市

周其仁教授認為: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密度。聰明人聚集得越多,就越能激發出更多好的創意,就會出現更多有創新能力的公司。人類的發展歷史上,任何創意的出現都不是均勻分布的,創新是密集分布的。這就是為什麽當下很多互聯網創業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城市,在這些城市中已經形成了信息匯總、創業者匯總、創業匯總以及創新匯總。

創新密集區所在的城市通常會出現大量的優質高校,那些城市中同時也會出現創新公司雲集。比如在美國,創新創業密度最高的城市是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全美排名1000名以內的高校,很多都在丹佛。而且丹佛很多的單壹領域在全美、甚至是全世界都是領先的。比如說森林防火這個技術,丹佛是美國做得最先進的。因為在當地,很多做森林防火產品的公司和當地院校的教授進行技術合作,從而造就了森林防火這項技術在美國具有領先地位。

中國未來創業創新密度最高的城市是哪個呢?簡單做個推斷,那就是擁有全日制本科最多的城市,中國目前擁有全日制本科最多的前六個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南京、武漢。

第五個趨勢——科研成果轉化型企業的標誌是“雙長制”

雙長制:是壹種軍隊指揮制度,它強調人、事的兩權分離。在軍隊中,指揮打仗由司令員負責,士兵的思想工作由政委負責,這就是人事兩權分離。應用到企業中,成為壹個科研成果轉化型企業的標誌就是“雙長制”,擁有豐富經驗的CEO負責管具體的人,首席科學家負責具體的技術和產品。

在美國,有20歲的科學天才,但是沒有20歲的產業專家。科學天才=首席科學家,產業專家=CEO。

年輕人當首席科學家在美國是壹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現在的科研其實是站在前人肩膀上來做研究,對於很多年輕人,只要妳善於積累,善於快速地學習前人經驗,妳很快地就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快速地實現科研成果的延續。

企業經營,CEO的經驗、直覺以及判斷比從書本上學到的更重要。如果妳想做壹個成功的、以科研成果轉化為主要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妳就想辦法讓妳的企業變成壹個“雙長制”指揮制度,讓有產業經驗的人做CEO,讓那些管理技術、有研發技術成果的人去充當首席科學家,他們兩者之間相互配合。

第六個趨勢——應用創新是未來

應用創新在中國古代的應用: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壹個典型的應用創新的產品。在古代地震之後,震源地可能會出現房屋倒塌、火災、瘟疫等現象,如果當地官員處理不當,通常會出現暴亂、動亂或者造反。軍隊知道地震信息,趕到現場需要很長時間。於是就有了地動儀的出現,在最快的時間測出哪個地方發生了地震,馬上派軍隊出發,維護社會穩定。

應用創新在當下仍然有巨大的市場,從最本質上講,壹個社會創新的進步,推動者其實不是科學家,而是企業家,因為他們最懂得市場需求,最了解用戶需求,這會反向地拉動整個技術創新的發展。

比如無人機這項技術,這個創新如果只局限在無人機本身,它就是壹個科研的創新。但是如果把這項技術變成應用創新,妳會發現市場有很多需求:比如可以利用無人機做邊防巡邏,在邊防線上每隔十公裏就布壹個無人機裝置,無人機在這十公裏按固定的路線頻繁地飛,邊防軍只需坐在自己的哨所裏,看著無人機攝像頭傳回來的所有的畫面,就能知道邊境線哪裏出現問題,可以大大節約邊防巡邏軍的人數,以及他們的工作量。

企業家想做好應用創新,就兩步:

第壹步,找到市場商機以及用戶的關鍵需求。

第二步,找到需求背後的技術,簽署獨家授權協議(獨家的商業權益)來保護應用創新的成果。

掌握先進技術的企業家,將是未來社會的第壹推動力,因為只有企業家才能發現應用的需求,而不是科學家。

第七個趨勢——中國制造的創新方向

中國制造都是典型的硬件企業,硬件企業創新有兩個關鍵點:第壹個是妳的創新要實現從0到1;第二個,妳必須要能從1做到無窮,妳才能鎖定這個勝局,實現完整的技術創新閉環。

壹個反面的例子就是特斯拉。美國本土負責特斯拉從0到1的研發和創新,中國需要實現從1到100萬、1000萬的量產,屆時就會把整個特斯拉的電動汽車領域鎖定勝局。科技是誰發明不重要,誰掌握的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的制造業想在未來領先,需要三個關鍵能力:1.大規模,2.復雜產品,3.開放制造能力。

大規模:能夠實現大規模的制造量產。

復雜產品:壹個商品有可能會出現5個以上的零部件,就把它定義為復雜產品。

開放的制造能力:柔性的生產。如果妳的制造企業內部的標準越完善,越剛性,妳的開放制造能力就是越差的。

中國制造業的升級只剩下最後十年的黃金期了,未來的十年,壹旦3D、4D技術成熟,中國制造業將面臨巨大的危險。美國並沒有在等我們,它只是在想辦法替代我們。

小結:從美國矽谷經驗看未來創新的7個趨勢

第壹個趨勢,中小企業會成為創新的主體

第二個趨勢,積木式創新成為流行

第三個趨勢,人工智能是下壹撥創新的熱土

第四個趨勢,未來的創新就在高校雲集的城市

第五個趨勢,科研成果轉化型的企業標誌是雙長制

第六個趨勢,應用創新是未來

第七個趨勢,中國制造的創新發展就是開放的制造能力

感謝您收聽本期的《國剛說課》,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有價值的知識服務。

撰稿人、講述人:李國剛

  • 上一篇:廣東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是什麽,含金量
  • 下一篇:國際戰略聯盟的控制與管理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