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院擁有壹批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教學與科研並重的專家、學者和教授,現有教職工70人,專任教師55人,教授8人,占教師的14.5%,副教授18人(不包括校聘),占32.7%,博士學位者30人,占54.5%。各學科學術帶頭人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的學術交流,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學院先後有11名博士受國家留學基金或海外基金組織的資助,在國外留學或做訪問學者。本科教育方面:1985年招收法律專科,1986年開設法學專業本科教育。1996年後曾設法學與經濟法兩個本科專業,1999年並為法學專業。在生源上,法學專業文理兼收,並於2011年開始招收法學專業本碩連讀生。在課程設置上,學院設置了思想道德修養、大學英語、大學體育等公***必修課、專業必修課與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包括法理學、憲法學、邏輯學、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商法總論、知識產權法學、環境資源法學、司法文書、國際法、國際訴訟法、國際經濟法和經濟法學***19門基礎的法律學科,選修課主要包括中國司法制度、刑事偵查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等。
在本科教學中,學院註重學生實踐能力與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知識分析現實問題。充分利用模擬法庭、庭審觀摩、社區法律服務、暑期社會實踐等鍛煉法學本科學生實踐能力。研究生教育方面:學院現擁有法學壹級學科碩士點,涵蓋了法理學、法律史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環境與資源法學等二級學科各專業,同時擁有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近300人,在職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近200人。學院現有研究生導師32人,其中學院專職導師22人,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兼職導師6人,另外還從司法實務部門遴選了壹批職業導師。學校和學院日益重視研究生培養,在擴大招生規模以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加大人才引進和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力度,並建立健全了研究生培養的各項規章制度,確保研究生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法學院教學科研條件良好,管理機制健全。學院圖書資料室擁有種類齊全並且不斷更新的中外文法學圖書資料,藏有專業類書籍達20000余冊,訂閱法學研究類、法規類、實踐類專業期刊110種,國家級、省級綜合性社科期刊和重點大學人文社科學報38種,報紙20余種。同時,由法學院本科、研究生主辦的《法政季刊》、《正義之光》期刊以及本科生編輯的《河大法律人》報受到校內外的好評,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法學院的學生還建有“河南大學法學院研究生信息網”、“正義之光”、“河南大學法律服務中心”等博客、網站作為學術與實踐活動的交流平臺。
法學院學術氛圍濃郁,科研成果突出。近五年,學院師生***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在法學權威級重點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篇,在CSSCI來源期刊發表78篇;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社科項目10項;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獎勵8項。法律史學和訴訟法學等學科方向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河南省處於領先地位。吳祖謀先生主編的《法學概論》,不僅是建國以後公開發行的第壹本法學概論教材,而且是高校法學統編教材發行量最大的壹本,並獲得國家教委第二屆普通高等學校全國優秀教材獎及河南省教委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特等獎,至今已發行超過600萬冊,在全國法學界有著巨大的影響。陳景良教授所進行的宋代司法傳統研究已在國內外居於領先地位,同時,他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唐宋社會變動與法律變化研究》及國家社科項目《宋代司法中的理性與經驗》,在國內同類研究中具有創新價值,亦有填補空白的意義。王明鎖教授是較早研究和主張開設《知識產權法》課程的專家,主編出版的《知識產權法》和獨著的《票據法學》,均在國內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中國民商立法研究中,所提出的民商真正合壹、中國民商法典六分制體系以及他物權新體系等重要觀點在國內外學術界都具有重大創新性。法學院多年來始終註重學術交流與合作。建院以來,每年都邀請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等單位的資深學者與法律實務界名流來院授課講學,如陳光中、江平、江偉、高銘暄、趙秉誌、梁慧星、孫憲忠、漆多俊、賀衛方、齊文遠、劉仁文等都曾被邀來講學,或作兼職教授。臺灣大學林端教授為我院研究生講授《法律社會學》課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張少瑜教授講授《法律史文獻學》、《兵家法的思想研究》等課程,對我院研究生的教學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學院與河南省人民檢察院、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不僅聘請實務界名流來院講學交流,還與實務部門專家合作,***同解決河南省重大司法實務難題,進壹步突出理論研究的實踐性和實用性。
河南大學法學院始終以社會的繁榮發展,民主法治的進步為己任,秉承“法天立極,會通中西”的院訓,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眾多法律人才,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提供智力文化成果,取得了可喜業績。今日的輝煌來自多年來積累,來自法學院師生的***同努力。在未來的發展征途中,法學院的全體師生員工,將會更加團結、奮鬥,取得更多更大的業績。法學院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