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合同的主題是什麽?

合同的主題是什麽?

壹般來說,合同是由主體簽訂的,但除了簽訂主體之外,還有合同主體。其實兩者有很多區別,壹定要區分和理解每個概念。那麽簽約主體是什麽意思呢?下面給妳做壹些介紹,希望對妳有幫助。

壹、簽約主體是什麽意思?

簽約主體是合同的實際簽約人,可以是代理人或代表人。

在這裏,很容易與合同主體的概念混淆。我們來解釋壹下。

合同主體和簽約主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合同主體是實際承擔合同權利義務的民事主體,而簽約主體是實際簽訂合同的人,可以是代理人或代表人,與合同權利義務無關。

企業法人作為法人,其意思表示必須由法人機關中的特定自然人行使。特定自然人基於職務在法人機關實施的民事行為,應當是代表行為,適用代表責任。我國法律規定了法定代表人制度,企業其他人員對外簽訂合同必須有授權。授權有瑕疵,合同無效,給企業帶來法律風險。即使是長期合作的業務員,是否離職也很難核實,所以企業還是應該堅持審查其是否有合法授權。實踐中,業務員離職後以原企業名義簽訂合同的案件和糾紛屢見不鮮。

為規避合同主體帶來的法律風險,企業在簽訂合同前應及時對簽約主體和合同主體進行審查。這不僅是維護合同利益最重要的環節,也是企業最容易忽視的環節。大多數企業在審查合同時,只註重對合同條款的審查,而忽視了對合同主體的簽約主體、資質和資信的審查,不利於保護合同的最大利益。所以在簽合同之前,要對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二,如何處理不合格的合同主體

如果合同的主體不合格,通常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合同雙方協商,增加壹個合格的主體作為簽約主體,重新訂立合同或者簽訂補充協議的,合同有效。

合同主體的不合格會議主要包括以下情況:

1.沒有處置權。當交易主體無權處分合同標的物時,合同的效力就會受到影響。

2、不具備法定資格,法律規定某些商事活動只能由具有特定資格的民事主體進行,普通民事主體從事這些活動會導致主體資格的喪失。

3.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法律禁止部分主體從事特定的交易活動。如果對方惡意使用這些禁止性條款,則合同無效,企業將面臨法律風險。

4.部分合同義務只能由第三方履行。這種主體失格更隱蔽。合同標的與合同的全部內容並不矛盾,但合同的部分內容必須由特定的第三方完成。這種為第三方創設義務的約定是無效的,會導致部分合同內容的無效或效力待定。

第三,合同主體不合格有什麽法律風險?

法律對某些商事活動的主體有特殊要求。在從事這種經濟活動時,如果主體不合格,合同可能無效。或者不能產生預期的法律效果。壹些商人利用這壹規則,故意制造主體的失格來欺騙,給當事人造成法律風險。

缺乏民事主體資格的組織或個人,如無權代理、公司內設機構或分支機構等,無行為能力的,也屬於主體無資格的情形,但這些情形更容易認定。需要註意的是,當主體具備普通民事主體資格,且在具體交易中僅屬於不合格主體時,所帶來的法律風險更加隱蔽,普通經營者難以準確識別。

(1)無權處分人。當交易主體無權處分合同標的物時,就會影響合同的效力。本案中不僅有銷售合同,如技術秘密許可合同,而且許可方並不是該技術秘密的合法所有人,甚至也不是許可方通過侵權獲得的技術秘密,其帶來的法律風險不容忽視。壹些市場主體利用無權處分,以非權利人的名義簽訂合同,處分自己可以支配的合同標的物。壹旦覺得交易對自己不利,就主張合同無效,阻止交易進行。按照法律規定,企業只能對自己的締約過失負責,而且損害是非常嚴重的。

(2)不具備合法資格。法律規定某些商事活動只能由具有特定資格的民事主體進行,普通民事主體從事這些活動會導致主體資格的喪失。這種關於法律資格的規定常見於壹些部門法規中,建築、醫藥等技術要求較高的行業也常有這種限制性規定。如果合同會因不符合法定資格而無效,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損害通常難以預料。

(三)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法律禁止某些主體從事特定的交易活動。如果對方惡意利用該禁止條款使合同無效,公司將面臨法律風險。眾所周知,在經濟交往中,為了提高自己履約能力的可信度,往往采用提供擔保的方式。不允許國家機關、學校、幼兒園、醫院等公益性機構作為保證人,以此類主體提供擔保實質上不具有擔保效力。

(4)部分合同義務只能由第三方履行。這種主體失格更隱蔽。合同的標的與合同的全部內容並不矛盾,但合同的部分內容必須由特定的第三人完成,這就導致了部分合同的無效或有效。這種情況需要仔細了解,才能準確識別。經常出現在與集團公司的合作中,為了促成交易,幾個公司履行的義務都包含在壹個合同中。

以上是關於合同簽訂主體對大家意味著什麽的相關法律知識。綜上所述,合同簽訂主體壹般是指實際簽訂合同的人,可以是當事人,也可以是代理人。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咨詢,我們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解答。

  • 上一篇:普法知識產權題庫
  • 下一篇:請問,個人轉讓發明專利權需要辦理哪些手續,都有哪些註意事項?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