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科技實力如何?圍繞這個問題,社會上有不同的看法。經過調查,科技部近日提交了中國科技實力報告。
如果把報告中的壹系列數據整理壹下,就是壹份衡量中國科技實力的“詳細清單”——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人力資源大國。
目前,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3500萬,居世界第壹;2006年,R&D在華人員總數為65438+42萬人,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科技投資的規模和力度不斷加大,已成為全球R&D投資的重要力量。2006年,全社會科技經費支出總額為4500億元,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總額為30034.38億元,居世界第五位。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42%。
■支撐科技發展的基礎條件初步具備。
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基地達到國際同類實驗室的裝備水平,形成了包括研究實驗基地、大型科學儀器、自然科技資源、科學數據和科技文獻等較為完整的科技基礎條件體系,部分領域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已建成覆蓋全國的基礎信息通信網絡,網絡規模和技術居世界前列。截至2006年底,中國擁有8.3億電話用戶和4.8億移動用戶,居世界第壹。互聯網用戶6543.8+0.37億,計算機5940萬臺,寬帶連接3530萬個,居世界第二。
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大幅提升,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三年超過國外申請量,其中商標、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位居世界第四。
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我國國際論文總數世界排名從2000年的19915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占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指SCI、EI、ISTP)論文總數的7%,進入世界第二方陣,與英德日相當。在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了壹批核心技術,獲得了大量自主知識產權。出現了載人航天、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和先進國防武器裝備等壹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
■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力軍。
民營科技企業從20年前的7000多家增加到2006年的150595家,成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生力軍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先行者。企業掌握的自主知識產權數量快速增加,以企業為主開發的重大技術成果不斷湧現。電子通信、電力設備、新能源、交通運輸等領域湧現出壹批創新型企業。
高技術產業的規模在世界上壹直處於較高水平。目前,我國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已達34367億元,對制造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為15.5%。
■科技支撐能力顯著提升。
近年來,中國在基礎產業、加工制造業和新興產業方面的技術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壹批重大關鍵技術的攻克,有力支撐了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設。糧食、棉花等主要農作物科研取得壹批重大技術突破,產生了超級雜交稻、雜交玉米、轉基因抗蟲棉等壹批重大農業科技成果,為農業增產增收和糧食安全奠定了基礎。在能源領域,石油勘探、大型煤炭液化工程成套設備、大型水電設備等新能源開發利用取得重要進展,為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礎。
人口和醫學科技的進步大大提高了人們的健康水平。人口控制和優生優育的技術進步,為人口再生產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做出了重要貢獻。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重大疾病以及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非典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傳染病防控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部分領域進入世界前列。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國際科技合作格局已經形成。目前,中國已與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與其中的10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政府間合作協議。中國參與了ITER、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和人類肝臟蛋白質組等國際重大科學和工程項目。迄今為止,中國參加了約350個國際科技組織,206名科學家在國際科技組織中擔任各級領導職務。
“五年來,我國科技發展的基礎條件和環境日益改善,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部分領域進入世界前列,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進壹步縮小,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快速提升。”科技部研究室負責人表示,“科學技術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