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的資源,包括自然資源、組織資源和人力資源三個方面。所謂人力資源,在當前社會主要指的是知識資源。因為,在現代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的不是人的體力資源,而是人的腦力資源或知識資源。
在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中,有 60 %到 80 %以上是科學技術的成果,也就是知識經濟的成果。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實際上體現為人力資本的積累嚴重不足。這與發展中國家的教育發展程度和教育的思想觀念有著密切的關系。
知識經濟的核心是知識創新。著名的未來學家奈斯比特指出:“處於偉大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最需要的是創造力……”因此,中國的教育應該將高素質的創新人才的培養放在壹個重要的位置。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是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壹個義不容辭的重要任務,無論我們從事的是何種層次、何種類型、何種專業的教育。就我們基礎教育而言,更應努力加強創造教育。
在培養創新人才的任務中,我們美術教育尤其責無旁貸。因為美術課程被公認為是對創造力的培養最具成效的課程之壹。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撰的《學會生存》壹書所指出的:“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覺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美感經驗。這種美感經驗和科學經驗是我們感知這個萬古長青的世界的兩條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壹樣,壹個人的想像力也必須得到發展,因為想像力既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
因此,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努力地傳播美術文化,而且同樣要註意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註意保護學生的的個性,並給予學生發揮個性的自由。消泯學生的個性,千人壹面,異口同聲,是創造活動之大忌。應該鼓勵學生在個性的基礎上大膽地表現,鼓勵學生對他人的藝術作品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在思維方法上,應該註意采用與創造性密切相關的發散思維、類比思維、想像思維等。另外,美術課程中還要努力設計壹些具體的程序和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