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特斯拉的知識產權政策

特斯拉的知識產權政策

在車市受到疫情沖擊的時候,中國的車市顯然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無論是車企、經銷商,還是行業相關人士,都呼籲國家盡快出臺“救市”政策。事實上,政府相關部門多次發聲希望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壹些政策法規已經頒布或正在制定。

從已經出臺或確定的車市新政來看,自然是新能源汽車企業先受益。短短壹周,兩個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新能源汽車企業迎政策利好。

3月3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三項促進汽車消費措施。其中,最引人關註的是延長新能源汽車購買補貼和免征購置稅兩年。

昨天,工信部決定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並公開征求意見。

從修改決定的說明中,我們發現修改的主要內容涉及四個方面:

①?刪除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的“設計開發能力”要求。

②?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產時間由12個月調整為24個月。

③?刪除《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準入暫行規定》。

④?刪除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還應當符合《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管理條例》的規定。

這四個方面的修訂都表明,這是政府有關部門進壹步放寬新能源汽車和產品的準入門檻。

“設計和開發能力”的取消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業內普遍認為,這壹要求的變化真實反映了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準入,已經向“寬進”傾斜。

眾所周知,設計研發能力被視為壹個車企的靈魂和核心競爭力。對於允許進入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為什麽會刪除這麽重要的要求?政府部門為什麽要這麽做,是在向誰釋放“善意”?

從“嚴”到“寬”

事實上,重心正在向中後端轉移。

現階段我們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準入規則是工信部2017制定的準入規定。然而,經過兩年多的快速發展,國內外形勢和產業發展的需求發生了變化。

這個時候的修改也是需要基於現有的實際情況。進壹步放寬準入門檻,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同時也是讓新能源汽車企業回歸產品,回歸市場,而不是為了準入標準而撓頭。

同時值得註意的是,雖然刪除了對相關企業“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但並不意味著這些新能源汽車企業無人問津,而是關註的焦點轉移到了對企業生產壹致性和售後服務保障能力的要求上。

此前,準入條件的重點是生產前端。但以這次刪除的設計開發能力為例,實際上並沒有普遍適用的衡量標準和體系。

同時,由於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很多準入條件不符合當前需求,或者說不符合市場規律。

從產品和售後入手,讓市場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行使自己的權利。這也在壹定程度上杜絕了個別企業加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不純”目的,比如作弊等等。

可以發現,國家現在正試圖通過市場競爭來改變新能源汽車領域。將重心從生產前端轉移到中後端,無疑是明智之舉。

放寬準入標準,我們在向誰釋放“善意”?

要搞清楚誰受益最大,首先要搞清楚需求。哪些公司急需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

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企業

毫無疑問,大家第壹時間會想到的,應該是大量的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企業。由於中國放開合資企業股比政策的實施,特斯拉(在上海建廠)、韓國現代汽車(四川現代完成股權置換)等壹些車企相繼享受到了這樣的“紅利”。

但是,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數量確實有限,壹方面是因為放開股份的時間限制,更重要的是沒有考慮進入市場就“有困難”,別無選擇。

按照之前的準入規定,要求企業具備設計開發能力,這讓很多原本需要進入市場的外商獨資企業難免有所顧慮。因為這個“技術開發能力”對於大多數車企來說都是壹個“敏感話題”。

他們會擔心技術專利、知識產權等壹些核心信息會不會在核查驗收過程中被“泄露”。

在原準入申請中,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需列出新能源汽車產品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總數;要說明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設計能力和開發過程,甚至需要提供產品開發的主要設施設備清單,包括設備的名稱、型號、數量、用途、原值等。

顯然,這也是之前很少有外資獨資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原因之壹。此次刪除相關要求和規定,勢必會激發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興趣,打消之前的顧慮。

國內“貼牌”車企CP

取消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也可能產生很多對“OEM CP”。主要是有汽車設計研發能力的新勢力和沒有新能源汽車設計研發能力的傳統車企。

近年來,國內誕生了數百家造車新勢力,但真正實現量產交付的屈指可數。原因是大多數造車新勢力苦於沒有生產資質的“準生證”。

從已經量產交付的蔚來和小鵬來看,都是傳統車企生產的。蔚來有江淮,小鵬有海馬(Xpeng Motors最近通過收購福迪汽車獲得了資質)。

但與此同時,有大量傳統車企有生產資質,卻缺乏新能源汽車的設計研發能力。準入門檻的降低,可能會誕生很多對代工夥伴。

當然,由於對生產前端的要求降低,重心逐漸向中後端轉移,這必然導致對代工和貼牌企業雙方優劣的重新審視。有可能出現新的OEM組合,原有的OEM組合消失。

跨界造車的新能源車企。

刪除設計研發能力等要求,對於那些從其他行業跨界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壹大利好。

總結這些跨界玩家的屬性,基本都是面向新能源汽車的,不差錢。但設計開發的能力,恰恰是他們短時間內無法用金錢換取的。

這也使得他們大多花了大錢,卻依然以“門外漢”的身份存在於造車大軍中。準入條件的修改壹方面會加快已經入局者的制造步伐,另壹方面也會刺激更多跨界玩家入局。

可見,無論是外商獨資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還是有貼牌可能性的新老汽車企業聯合,還是互不相幹的新型跨界汽車制造企業,準入門檻的放寬都有著不小的誘惑和實際利益。

由於去年6月新能源補貼政策切換,原本高速狂奔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按下“暫停鍵”,進入市場調整期。近期延長補貼兩年的新政策似乎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起到了積極作用,放寬準入條件將帶來新的刺激。

但目前的利好政策更多的是依靠市場本身來判斷和篩選,中國要想真正實現新能源汽車的彎道超車,還需要更多實際的支持。同時,相關部門也要結合實際跟進,讓利好政策真正落地。

從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來看,這次準入條件的修改只是未來諸多調整中的壹個。實際效果如何,還得留給時間和市場來驗證。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

  • 上一篇:塔羅牌知識產權
  • 下一篇:鐵凝的寫作風格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