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我國玉米育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玉米育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世界玉米生產狀況

2000年世界玉米生產面積13968萬/hm2,單產4230kg/hm2,總產590791000 t..2000年玉米種植面積最大的五個國家分別是美國(2943.4萬/hm2)、中國(2305.6萬/hm2)、巴西(111710000/hm2)、墨西哥(866萬/hm2)、印度(2000)。上述五國播種面積占世界播種面積的56.9%。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的玉米主產國是意大利(9386kg/hm2)、法國(9058kg/hm2)、美國(8603kg/hm2)、加拿大(6273kg/hm2)和中國(4598kg/hm2)。總產量最高的五個國家分別是美國(25320.8萬t)、中國(106萬t)、巴西(3303.8萬t)、墨西哥(1876.1萬t)、法國(16395萬t)。預計2015年,世界玉米種植面積將達到150萬/hm2。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玉米進出口。

目前世界玉米出口總量約為7000萬噸,占玉米總產量的11.6%。中國的玉米出口始於上世紀80年代。1981年僅出口玉米14萬噸,占世界玉米出口總量的0.2%。1984之後,我國玉米數量逐年增加。從1984到1994,累計進口玉米283萬噸,累計出口6279萬噸,年均凈出口玉米570萬噸。而1995 ~ 1996是玉米凈進口年份。從1997到1999,三年累計凈出口玉米1483萬t,1999年底,政府決定以每噸44美元補貼玉米出口,中國玉米低價進入國際市場。2000年出口玉米10.5萬噸,其中出口韓國602萬噸,出口馬來西亞210萬噸。中國玉米市場份額分別達到70%和87%。中國玉米的主要市場包括日本、歐洲、新加坡和其他國家。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政府將取消玉米的每日補貼,這意味著中國玉米的出口價格將從目前的65,438+005美元/噸上升到65,438+049美元/噸,而美國目前的玉米離岸價只有90多美元,因此玉米的出口價格將缺乏競爭力。

根據中國對世界的承諾,在2002年至2004年的過渡期內,中國對日本進口玉米的關稅配額由450萬噸增加到720萬噸,配額內關稅為l%,配額外關稅由71%降至65%。2002年,國企比例為68%,私企為32%。到2004年,私營企業的比例將上升到40%。1996 ~ 1999期間,我國玉米產量在65438+l000萬t左右波動(除1997年減產外),而消費量壹直在115萬t左右徘徊,年產量超過1000萬t,呈現階段性。據分析,在過渡期內,中國玉米仍將保持適度產量。此後,中國將成為玉米凈進口國。

3加入WTO對玉米育種的促進作用

(l)有利於玉米種子貿易的國際化。加入WTO後,中國可以在135個成員國中享受多邊、無條件、穩定的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出口配額的增加和稅率的降低必然為玉米種子的出現提供有利條件。

(2)有利於玉米育種技術的現代化。雖然我國常規玉米育種走在世界前列,但以轉基因為代表的生物技術育種相對落後。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外合作和合資的機會和空間將會增加,這不僅可以緩解技術升級所需的資金壓力,而且可以借助海外育種機構帶來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整個育種水平的提高,有利於我國玉米育種向現代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3)有利於豐富我國玉米種質資源。加入WTO將增加進口玉米的數量,這必然導致玉米種質類型的增加。利用這些商品玉米選育自交系或作為玉米育種的中間材料,不受知識產權保護的限制,可有效豐富我國玉米種質。此外,國外育種機構進入中國,不僅會吸引先進的技術和資金,還會帶來大量的玉米種質資源,有助於豐富我國的種質基礎,進壹步促進玉米育種水平的提高。

(4)有利於國內育種機構向海外發展。加入WTO將為中國育種單位走出國門提供便利條件。國外的種子公司可以進來,我們也可以通過合資、參股的方式走出去,到國外尋求發展。

(5)有利於玉米育種的法制建設。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將有利於種子法律法規的完善。①種質資源和新品種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2)品種選擇、種子生產、管理、種子進出口等法律得到規範;③新品種育種者、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將得到更加明確的法律保護;④種業保險制度明確;⑤豐富、調整和完善涉外經濟法律法規。從而克服種子市場混亂、假冒偽劣種子充斥市場、法律責任和種子執法主體不明確、處罰力度不均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有利於玉米育種和玉米生產的健康發展。

4加入WTO對玉米育種形成的負面影響

(l)育種人才的競爭和流失。國外壹些大公司或育種機構資金優勢強大,不考慮壹時的得失,而是從占領玉米育種和種業市場的長遠戰略考慮,高薪聘請國內玉米育種經驗豐富的專家,造成人才流失,最終降低國內玉米育種水平,失去競爭力。美國杜邦公司的資本約為400億美元,每年投入其子公司先鋒公司的研究經費已達5億美元。壹些外企以年薪幾十萬元的優厚待遇,從中國挖走了幾十名育種開發人才。國內育種等科技人員的低待遇和外企高薪優厚待遇的誘惑,加速了育種等技術人員的流失。

(2)種子市場失控。美國先鋒公司、孟山都公司和泰國鄭達公司在中國大規模開展了玉米育種研究,美國戴子棉公司占領了中國黃淮海域的大部分棉花市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棉花、油葵、甜菜品種1/3的市場被外國公司控制。隨著《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和《種子法》的實施,擁有品種權或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將成為控制種子市場的首要條件。目前我國地市級以下的種子經營開發單位基本沒有作物育種的研發能力,很難擁有品種權。國外種子企業為了控制種子市場,紛紛保護其新品種的品種權。

(3)種質資源的喪失。種質資源是育種的基礎。國外公司進入後,肯定會加大種質資源的收集,甚至會花大價錢購買。壹旦壹些經過多年培育的適應性好的優良種質丟失,玉米育種單位將失去種質優勢,從而給育種機構造成巨大損失。

(4)生物技術領域存在差異。雖然我國常規育種水平與發達國家相當,但在轉基因等生物育種技術上仍有明顯差距。在育種綜合實力的對比中,國內育種機構將處於劣勢,在長期競爭中處於劣勢。

(5)運營模式的差異。我國從事玉米育種的單位雖多,但分散,人力資源、種質資源、財力資源難以互享,成為競爭的核心。

加入WTO後中國玉米育種的基本對策

鑒於中國加入WTO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中國玉米育種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和對策,趨利避害,以達到發展的目的。

(l)增強法律意識。首先要強化法律意識,熟悉遊戲規則,在比賽中依法辦事,有的放矢。在保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利用好入世後的各種法律法規,實現市場利益最大化。

(2)加強內外合作。盡快實行強強聯合、多邊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方針,加快玉米育種的發展。在鞏固我國玉米育種優勢的基礎上,盡快走出去,尋求國外發展。

(3)加強政府引導,用好“綠箱”政策。加入世貿組織後,政府應加強對玉米育種的宏觀指導,必要時可以利用“綠箱”政策,對壹些關系到我國長遠玉米生產的重要項目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因為入世後,政府對農業科技的投入雖然也是政策補貼,但在農業多邊貿易協定框架內是允許的。因此,政府要扶持育種實力強的單位,給予更多的項目資金,加快玉米育種的發展。

(4)提高育種技術和水平。在入世後的四年緩沖期內,我們在做好新品種培育的同時,要加快改良和武裝自己,加強生物技術的研究,以提高未來的競爭力。

(5)調整育種方向。根據玉米利用和消費的發展方向,調整玉米育種目標,適度發展優質專用玉米,以質量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育種機構要在常規玉米育種中加強抗病、抗倒伏選擇,同時做好飼草玉米和青貯玉米育種,強調工業加工玉米育種,做好食用玉米育種。只有人無我有,人優我優,才能在競爭中不斷取勝。

  • 上一篇:文物建築消防安全管理十項規定
  • 下一篇:我在西寧市工作。有人在意老板不給錢嗎?我該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