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熊彼特創新理論的理論啟示

熊彼特創新理論的理論啟示

1、珍惜企業家精神,造就企業家隊伍

在熊彼特看來,創新活動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企業家與只想賺錢的普通商人和投機者不同,個人致富充其量只是他的部分動機,而最突出的動機是“個人實現”,即“企業家精神”。熊彼特認為這種“企業家精神”包括:(1)建立私人王國,(2)對勝利的熱情,(3)創造的喜悅,(4)堅強的意誌。這種精神是成就優秀企業家的動力源泉,也是實現經濟發展中創造性突破的智力基礎。企業家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的最稀缺的資源,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它的多少是衡量壹個國家、壹個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許多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都不惜代價、不擇手段地網羅創新型人才,而我國尚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選拔人才的機制還不盡公正合理,“論資排輩”、“年齡壹刀切”、“恨能”、“恨富”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對人才的制度化激勵還相當缺乏,鼓勵冒險、容忍失敗的社會氛圍還十分稀薄,所有這些都嚴重地阻礙著我國企業家的孕育、培養和造就。因此,我國今後應對這些問題從根本上加以解決,努力造就壹支優秀的企業家隊伍,在多變的市場競爭中培養出獨特的創新精神,培育出更多的實力雄厚、發展前景看好的企業。

2、有秩序的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根據熊彼特的創新理論,改變社會面貌的經濟創新是長期的、痛苦的“創造性破壞過程”,它將摧毀舊的產業,讓新的產業有崛起的空間。然而,面對這個“創造性破壞過程”,熊彼特特別指出:“試圖無限期地維持過時的行業當然沒有必要,但試圖設法避免它們壹下子崩潰卻是必要的,也有必要努力把壹場混亂 ——可能變為加重蕭條後果的中心——變成有秩序的撤退”。這是壹個很重要的觀點。近年來,在我國存在壹種自由追捧“新經濟”的現象,有些人認為我國的傳統產業已經毫無希望,應該把資源集中於“新經濟”,集中於信息產業,跳過漫長的工業化階段,這是壹種片面的認識。誠然,在發達國家高科技創新浪潮的推動下,全球正在展開壹輪長期的、由機器經濟轉變為信息經濟、工業經濟轉變為服務經濟的產業變革。但是,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即使在發達國家仍有壹批傳統產業在蓬勃發展,並與新興產業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從大趨勢看,“新經濟”只有與“舊經濟”融合才有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在傳統經濟結構的困境中尋求突破,確實需要進行結構調整,但同時應該做到“有秩序的撤退”,註意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那些傳統產業的結構和素質,而不能顧此失彼,簡單拋棄傳統產業。如果進退失據,只是壹窩蜂地關停,使所有傳統產業壹下子崩潰,那麽,滾滾的下崗失業洪流,源源不斷的低收人人群的湧現,供求總量、供求結構的嚴重失衡,必將迫使背離“創造性破壞”的初衷,變成只有破壞而沒有創造,經濟創新將被經濟崩潰所代替。

熊彼特創新理論

3、通過壹系列的科技政策,建立完整的創新生態體系

技術創新活動是壹根完整的鏈條,這壹“創新鏈”具體包括:孵化器、公***研發平臺、風險投資、圍繞創新形成的產業鏈、產權交易、市場中介、法律服務、物流平臺等。完整的創新生態應該包括科技創新政策、創新鏈、創新人才、創新文化。根據國家創新體系理論中新熊彼特主義者——弗裏曼提出的“政府的科學技術政策對技術創新起重要作用”,為此政府的主要職責應該是通過科技創新政策來構建壹個完整的創新生態,通過這個完整的創新生態,最大限度地集聚國內外優質研發資源,形成持續創新的能力和成果。針對當前我國創新動力、創新風險、創新能力、創新融資不足的問題,政府在政策架構上需要做的有:完善促進自主創新的財政、稅收、科技開發及政府采購政策;完善風險分擔機制,大力發展風險投資事業,加大對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與激勵;健全創新合作機制,鼓勵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進行技術戰略聯盟,實施有效的產學研合作,推進開放創新;重構為創新服務的金融體制,發展各類技術產權交易,構建支持自主創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 上一篇:西南大學奧運會拿了多少個獎牌
  • 下一篇:營運車輛誤工補償標準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