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縣地方執行委員會舊址(文昌閣)位於益陽市資陽區車路街道辦事處文昌閣社區。
文昌閣,原名龔雪,始建於宋代。大革命時期,是第壹屆宜陽縣委所在地。
1924年8月,受五四民主思潮的影響,熊和進步青年決定脫離封建勢力,投身於人民革命的洪流中,在宜陽縣組織了市民自治會議,在縣城文昌閣創辦了益陽最早的革命刊物《資江雜誌》,宣傳新文化、新思想,與影響中部幾個縣的益陽封建頑固派首領展開了鬥爭1926年5月,益陽農民運動如火如荼,革命之火如燎原之勢,革命的洪流沖走了所有的汙泥濁水。文昌閣成了革命人士經常聚會的地方。7月,宜陽區臨時執委袁竹仁與南湖_、龍洲書院、蘭溪、雙江等地的、戴武仁、何、余黃、何生等黨組織取得聯系,決定成立宜陽縣地方執委。1926 10宜陽縣第壹次黨員大會在蘭溪高級中學召開,共有* *黨員50余人參加。會議選舉了袁竹仁、何、、余煌、何生、彭美生、何成洲、、龔壹佳。袁竹仁是書記,何是組織部長,戴武仁是宣傳部長。會後,宜陽縣委常委成立了文昌閣,為縣城所在地。廟石亭壹度成為宜陽縣革命活動的中心。
1929年,文昌閣被民國當局改造為教育機構,後為公共圖書館。抗戰時期,中後殿改為烈士祠,祠內橫放《大神終》壹書。中心有壹座抗日陣亡戰士的牌位,兩面墻上掛著戰士的畫像。* * *將官3人,校官38人,兵多,益陽戰陣亡8人,飛行員1(盟軍美搶)。1944年,人民圖書館再次遷入,隨後伊勢小學成立。1963年,宜陽縣拆除了烈士祠,建立了縣古畫歌劇院。至此,只剩下文昌閣的外殼作為劇場的前廳,其余的都沒了。
益陽縣地方執行委員會舊址(文昌閣)於1998年6月被益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8被益陽市委宣傳部公布為益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