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表體項目
本表是在納稅人會計利潤總額的基礎上,加減納稅調整等金額後計算出“納稅調整後所得”(應納稅所得額)。會計與稅法的差異(包括收入類、扣除類、資產類等差異)通過《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A105000)集中填報。
本表包括利潤總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納稅額計算、附列資料四個部分。
1.“利潤總額計算”中的項目,按照國家統壹會計制度口徑計算填報。實行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分行業會計制度納稅人其數據直接取自利潤表;實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納稅人其數據取自收入支出表;實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納稅人其數據取自業務活動表;實行其他國家統壹會計制度的納稅人,根據本表項目進行分析填報。
2.“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和“應納稅額計算”中的項目,除根據主表邏輯關系計算的外,通過附表相應欄次填報。
(二)行次說明
第1-13行參照企業會計準則利潤表的說明編寫。
1.第1行“營業收入”:填報納稅人主要經營業務和其他經營業務取得的收入總額。本行根據“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的數額填報。壹般企業納稅人通過《壹般企業收入明細表》(A101010)填報;金融企業納稅人通過《金融企業收入明細表》(A101020)填報;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非營利組織等納稅人通過《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收入、支出明細表》(A103000)填報。
2.第2行“營業成本”項目:填報納稅人主要經營業務和其他經營業務發生的成本總額。本行根據“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的數額填報。壹般企業納稅人通過《壹般企業成本支出明細表》(A102010)填報;金融企業納稅人通過《金融企業支出明細表》(A102020)填報;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非營利組織等納稅人,通過《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收入、支出明細表》(A103000)填報。
3.第3行“營業稅金及附加”:填報納稅人經營活動發生的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和教育費附加等相關稅費。本行根據納稅人相關會計科目填報。納稅人在其他會計科目核算的本行不得重復填報。
4.第4行“銷售費用”:填報納稅人在銷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勞務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本行通過《期間費用明細表》(A104000)中對應的“銷售費用”填報。
5.第5行“管理費用”:填報納稅人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發生的管理費用。本行通過《期間費用明細表》(A104000)中對應的“管理費用”填報。
6.第6行“財務費用”:填報納稅人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等發生的籌資費用。本行通過《期間費用明細表》(A104000)中對應的“財務費用”填報。
7.第7行“資產減值損失”:填報納稅人計提各項資產準備發生的減值損失。本行根據企業“資產減值損失”科目上的數額填報。實行其他會計準則等的比照填報。
8.第8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填報納稅人在初始確認時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負債,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以及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衍生工具和套期業務中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本行根據企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的數額填報。(損失以“-”號填列)
9.第9行“投資收益”:填報納稅人以各種方式對外投資確認所取得的收益或發生的損失。根據企業“投資收益”科目的數額計算填報;實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納稅人根據“其他收入”科目中的投資收益金額分析填報(損失以“-”號填列)。實行其他會計準則等的比照填報。
10.第10行“營業利潤”:填報納稅人當期的營業利潤。根據上述項目計算填列。
11.第11行“營業外收入”:填報納稅人取得的與其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的金額。壹般企業納稅人通過《壹般企業收入明細表》(A101010)填報;金融企業納稅人通過《金融企業收入明細表》(A101020)填報;實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或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通過《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收入、支出明細表》(A103000)填報。
12.第12行“營業外支出”:填報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的金額。壹般企業納稅人通過《壹般企業成本支出明細表》(A102010)填報;金融企業納稅人通過《金融企業支出明細表》(A102020)填報;實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或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通過《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收入、支出明細表》(A103000)填報。
13.第13行“利潤總額”:填報納稅人當期的利潤總額。根據上述項目計算填列。
14.第14行“境外所得”:填報納稅人發生的分國(地區)別取得的境外稅後所得計入利潤總額的金額。填報《境外所得納稅調整後所得明細表》(A108010)第14列減去第11列的差額。
15.第15行“納稅調整增加額”:填報納稅人會計處理與稅收規定不壹致,進行納稅調整增加的金額。本行通過《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A105000)“調增金額”列填報。
16.第16行“納稅調整減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處理與稅收規定不壹致,進行納稅調整減少的金額。本行通過《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A105000)“調減金額”列填報。
17.第17行“免稅、減計收入及加計扣除”:填報屬於稅法規定免稅收入、減計收入、加計扣除金額。本行通過《免稅、減計收入及加計扣除優惠明細表》(A107010)填報。
18.第18行“境外應稅所得抵減境內虧損”:填報納稅人根據稅法規定,選擇用境外所得抵減境內虧損的數額。本行通過《境外所得稅收抵免明細表》(A108000)填報。
19.第19行“納稅調整後所得”:填報納稅人經過納稅調整、稅收優惠、境外所得計算後的所得額。
20.第20行“所得減免”:填報屬於稅法規定所得減免金額。本行通過《所得減免優惠明細表》(A107020)填報,本行<0時,填寫負數。
21.第21行“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填報根據稅法規定應抵扣的應納稅所得額。本行通過《抵扣應納稅所得額明細表》(A107030)填報。
22.第22行“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可在稅前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的數額,本行根據《企業所得稅彌補虧損明細表》(A106000)填報。
23.第23行“應納稅所得額”:金額等於本表第19-20-21-22行計算結果。本行不得為負數。本表第19行或者按照上述行次順序計算結果本行為負數,本行金額填零。
24.第24行“稅率”:填報稅法規定的稅率25%。
25.第25行“應納所得稅額”:金額等於本表第23×24行。
26.第26行“減免所得稅額”:填報納稅人按稅法規定實際減免的企業所得稅額。本行通過《減免所得稅優惠明細表》(A107040)填報。
27.第27行“抵免所得稅額”:填報企業當年的應納所得稅額中抵免的金額。本行通過《稅額抵免優惠明細表》(A107050)填報。
28.第28行“應納稅額”:金額等於本表第25-26-27行。
29.第29行“境外所得應納所得稅額”:填報納稅人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所得,按照我國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所得稅額。本行通過《境外所得稅收抵免明細表》(A108000)填報。
30.第30行“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稅額”:填報納稅人來源於中國境外所得依照中國境外稅收法律以及相關規定應繳納並實際繳納(包括視同已實際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性質的稅款(準予抵免稅款)。本行通過《境外所得稅收抵免明細表》(A108000)填報。
31.第31行“實際應納所得稅額”:填報納稅人當期的實際應納所得稅額。金額等於本表第28+29-30行。
32.第32行“本年累計實際已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本納稅年度已在月(季)度累計預繳的所得稅額,包括按照稅法規定的特定業務已預繳(征)的所得稅額,建築企業總機構直接管理的跨地區設立的項目部按規定向項目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預繳的所得稅額。
33.第33行“本年應補(退)的所得稅額”:填報納稅人當期應補(退)的所得稅額。金額等於本表第31-32行。
34.第34行“總機構分攤本年應補(退)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的總機構按照稅收規定在總機構所在地分攤本年應補(退)所得稅款。本行根據《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年度分攤企業所得稅明細表》(A109000)填報。
35.第35行“財政集中分配本年應補(退)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的總機構按照稅收規定財政集中分配本年應補(退)所得稅款。本行根據《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年度分攤企業所得稅明細表》(A109000)填報。
36.第36行“總機構主體生產經營部門分攤本年應補(退)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的總機構所屬的具有主體生產經營職能的部門按照稅收規定應分攤的本年應補(退)所得稅額。本行根據《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年度分攤企業所得稅明細表》(A109000)填報。
37.第37行“以前年度多繳的所得稅額在本年抵減額”:填報納稅人以前納稅年度匯算清繳多繳的稅款尚未辦理退稅、並在本納稅年度抵繳的所得稅額。
38.第38行“以前年度應繳未繳在本年入庫所得額”:填報納稅人以前納稅年度應繳未繳在本納稅年度入庫所得稅額。
二、表內、表間關系
(壹)表內關系
1.第10行=第1-2-3-4-5-6-7+8+9行。
2.第13行=第10+11-12行。
3.第19行=第13-14+15-16-17+18行。
4.第23行=第19-20-21-22行。
5.第25行=第23×24行。
6.第28行=第25-26-27行。
7.第31行=第28+29-30行。
8.第33行=第31-32行。
(二)表間關系
1.第1行=表A101010第1行或表A101020第1行或表A103000第2+3+4+5+6行或表A103000第11+12+13+14+15行。
2.第2行=表A102010第1行或表A102020第1行或表A103000第19+20+21+22行或表A103000第25+26+27行。
3.第4行=表A104000第25行第1列。
4.第5行=表A104000第25行第3列。
5.第6行=表A104000第25行第5列。
6.第11行=表A101010第16行或表A101020第35行或表A103000第9行或第17行。
7.第12行=表A102010第16行或表A102020第33行或表A103000第23行或第28行。
8.第14行=表A108010第10行第14列-第11列。
9.第15行=表A105000第43行第3列。
10.第16行=表A105000第43行第4列。
11.第17行=表A107010第27行。
12.第18行=表A108000第10行第6列。(當本表第13-14+15-16-17行≥0時,本行=0)。
13.第20行=表A107020第40行第7列。
14.第21行=表A107030第7行。
15.第22行=表A106000第6行第10列。
16.第26行=表A107040第29行。
17.第27行=表A107050第7行第11列。
18.第29行=表A108000第10行第9列。
19.第30行=表A108000第10行第19列。
20.第34行=表A109000第12+16行。
21.第35行=表A109000第13行。
22.第36行=表A109000第15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