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如果企業不繳納企業所得稅,那麽需要承擔需要的法律責任,企業所得稅是我國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之壹。壹、企業所得稅怎麽算的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是:應納稅所得額×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年收入總額-準予扣除的項目。收入總額包括:生產、經營收入、財產轉讓收入等7個方面。準予扣除項目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等。二、企業所得稅不得扣除的情形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1、資本性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以及對外投資的支出。企業的資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稅前扣除,應以提取折舊的方式逐步攤銷。2、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無形資產以及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的各項費用支出。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也不得直接扣除,應在其受益期內分期攤銷。3、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允許在稅前扣除;其他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在轉化為實質性損失之前,不允許在稅前扣除。4、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納稅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被有關部門處以的罰款以及被沒收財物的損失,不得扣除。5、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納稅人違反國家稅收法規,被稅務部門處以的滯納金和罰款、司法部門處以的罰金,以及上述以外的各項罰款,不得在稅前扣除。6、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納稅人遭受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保險公司給予賠償的部分,不得在稅前扣除。7、超過國家允許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非公益、救濟性捐贈。納稅人用於非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的捐贈,不允許扣除。8、各種贊助支出。9、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三、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在中華人民***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包括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其他組織。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屬於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人。企業所得稅采取收入來源地管轄權和居民管轄權相結合的雙管轄權,把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分別確定不同納稅義務。1、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2、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根據法律規定可以得知,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是:應納稅所得額×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年收入總額-準予扣除的項目。
法律客觀:壹、企業所得稅的概念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壹種稅。納稅人範圍比公司所得稅大。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1)國有企業;(2)集體企業;(3)私營企業;(4)聯營企業;(5)股份制企業;(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中華人民***和國境內的企業(居民企業及非居民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為課稅對象所征收的壹種所得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人民***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夥企業除外。二、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企業是指按國家規定註冊、登記的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是指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依法註冊、登記的,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獨立經濟核算是指同時具備在銀行開設結算賬戶;獨立建立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表;獨立計算盈虧等條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使用本法,這兩類企業征收個人所得稅即可,避免重復征稅。三、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盡管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但稅法規定了壹些稅收優惠方式,包括免稅、減稅、加計扣除、加速折舊、減計收入、稅額抵免等,因此,如果企業希望減免稅收,可以通過壹些合法途徑為其公司減輕稅收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