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心”的白菜官
明萬歷年間,笪繼良新任鉛山知縣,正碰到連年災荒。這對黃飛鴻(年月日―年月),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十年(年)月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代宗師,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他而言無異於壹次重大的考驗。
笪繼良帶著公差,來到城郊體察民情,經過細心調查,了解到因為災荒缺糧少食,窮到賣兒鬻女情況幾乎在全縣各鄉村都存在。他連忙回縣衙草擬和頒布政令,集全縣之力,幫助災民渡過難關,並立下“白菜碑”於縣衙大門口,上書:“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以勉勵自己時刻廉政愛民,警示公差廉潔自律。
笪繼良以身作則,將自己的朝廷俸祿全用於賑災,偏偏有壹位姓任的地主鄉紳不相信有這樣的好官,非但不肯賑災放糧,還壹味強逼受災農人還糧,笪繼良壹氣之下,派捕快將那位任鄉紳捉拿,扣押在“白菜碑”前,令他面碑思過,任人唾罵。
笪繼良得知任鄉紳是出了名的趨炎附勢的鐵公雞,心中自有打算,便帶裏正和地保走出縣衙大門口用餐。大家壹邊吃雜糧粥,吃白菜湯,壹邊看著任鄉紳跪在“白菜碑”前。任鄉紳眼見笪繼良,抓住機會,忙說有事好商量,請笪縣官準許他與之單獨詳談。笪繼良向捕快使了個眼色,將任鄉紳請至內衙敘話。任鄉紳心想:不就是個想立牌坊的貪官嗎?連連卑躬屈膝地巴結笪老爺說:“交個朋友,我馬上奉上糧豆壹百擔,銀子壹千兩,怎麽樣?”笪繼良笑了笑,不置可否,將他給放了。
第二日,任鄉紳果然親自押運了銀糧來到縣衙,並大張旗鼓地點起壹掛鞭炮,以示自己與官家攀上關系。笪繼良收了銀糧,立即讓師爺宣布任鄉紳的賑災義舉,且大肆褒揚任鄉紳,任鄉紳心痛不已,哭笑不得。隨即又聽師爺宣讀判詞:任鄉紳為富不仁,逼賣貧家兒女,功不抵過,罰責打二十大板,坐牢三年!
任鄉紳壹聽,壹下就癱倒在“白菜碑”前……
沾滿油汙的銅錢
某年元宵節,笪繼良帶公差到縣城天後宮看大戲。忽然聽到戲院旮旯這段堪稱神奇的遭遇,個老掌櫃都曾講過,並囑咐小輩們牢記這份恩俗壞,兒行千裏母擔憂。關良雖然不在千裏之外,可是夜工夫,老訥訥連急帶上火,就把嗓子眼兒鬧出病來。情。如今,江戎卻要去抓火狐,這分明是忘恩負義。裏有壹少年郎正在啼哭。他循聲而問啼哭的緣由,少年哭訴道:“我靠在戲院邊賣油餅和油條為生。今天的戲好,我的生意也好,油餅和油條全賣了。銅錢粘了油汙,我就沒有放進衣袋,全部放在油王道士連連點頭,這時,他看到那白狐眼角還噙著滴淚!籃裏,準備收攤時我只瞄了壹眼戲臺,油籃裏的銅錢就不見了……”
身為壹縣父母官,有責任隨時為百姓主持公道,笪繼良再也無心看戲,壹心想著如何幫少年找回被盜的銅錢。
大戲剛畢,笪公讓隨從公差取來水缸置於戲院出口處,登臺呼籲說:“各位父老鄉親,今日我笪繼良有幸和大家同在這裏看戲,但見戲臺已破舊不堪了,我想集各位戲友之微資,多少為修葺戲臺出壹份力。我先出門捐壹兩銀子!”笪公說完下臺走出大門,掏出壹兩銀子,投入盛滿清水的缸裏。
看大戲的父老鄉親知道笪公是好人,是清官,於是,紛紛響應號召,排隊走出大門,從衣袋裏拿出碎銀或銅錢投進水缸。人們邊投錢還邊議論:“為啥把錢投在水缸裏?”“笪公聰慧過人,這樣做自有他的道理。”
這時,壹個身形消瘦的人想從後門溜走,卻見有公差把守。他知道自己有點做賊心虛,便故作鎮定,堂而皇之地從正門出去,信手拿出兩枚銅錢,擲入清水中……壹旁的笪公壹看那人投下銅錢後,清水面上立即浮出壹圈圈油膩和壹點點油汙,立即下令:“抓住他!”
笪公當場審問,竊賊百般無奈,只好承認偷了那個少年油籃裏的銅錢。笪公命竊賊將銅錢如數還給那少年,見竊賊形容枯槁,知其並非惡類,只因生活所迫,便自行安排竊賊改邪歸善,著令其以修繕房屋為生。
二、名士蔣士銓的故事
士銓對句安鬼魂
相傳永平城北風波嶺來了三個秀才,他們在坡路邊風波亭高談闊論,吟詩作對。這時壹位打魚草的農人恰巧經過,以為他們在講故事,便好奇地放下魚草擔子,走進亭子去聽。秀才們都覺得農人攪了他們的雅興,要趕農人離開。
農人自知走錯地,但看不慣秀才們的傲氣,便說:“原來妳們在吟詩作對,正好我有壹個對子,如果妳們對上了,我這壹擔魚就送給妳們,如果對不上的話――”
三個秀才不以為然,不屑地催促農人出句,
張鵬舉頓時感到頭暈目眩,知道大事不好。他腳步踉蹌地下了沙土崗,正好看見壹個熟人,就大聲呼救。那人壹看是張大善人,急忙過去問清情況,二話不說,背上他大步流星往城裏"本草堂"趕去。可聽完之後,想破大腦都對不上來。其中兩個秀才無奈地向農人拱手拜服,只有壹個胖秀才,壹直在口中哼哼唧唧,許久才回家,數日來為對對子,寢食難安,憂郁成疾,直至病入膏肓,卻始終不能瞑目。
自此,秀才的魂音夜夜纏繞風波亭:“青草池塘青草魚口銜青草,青草池塘……”
有壹年春天,蔣士銓回鄉探親,聽說縣城城北風波亭鬧鬼,就想去壹探究竟。來到風波亭,他卻什麽也沒有聽到。太陽下山時,蔣士銓正準備回家, 巧遇壹群頭戴紅花,身穿紅裝的姑娘采茶歸來,經過風波嶺,忙上前向姑娘們打探鬧鬼緣由。這才知道秀才與農人作對壹事,原來是胖秀才魂有不甘,對對句念念不忘所致。
臨別時蔣士銓問姑娘們家住何村,姑娘們壹致指向風波嶺下:“住在紅花村。”
蔣士銓默念著姑娘們口中傳言的對子:青草池塘青草魚口銜青草。突然大悟似的笑了笑,隨即動身回家,研磨攤宣,揮毫而就,將傳聞中農人的出句對上。
第二日,鄉親們上嶺經過風波亭,見亭子左右的石老掌櫃心裏歡喜得要死,趕緊給了他錢銀子了事。那傻子樂樂呵呵的拿了銀子走了。柱上不知什麽時候貼上壹副對聯:青草池塘青草魚口銜青草;紅花村落紅花女頭戴紅花。
從這以後,風波亭再也沒有鬧鬼的事情發生了。
士銓解夢安婦心
鉛山縣城城郊有壹民女,年芳二十,正值新婚不久,丈夫便隨其父外出經商,竟許久未歸。婦人日夜思念,有壹晚,她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她隨身的壹把折扇的扇面竟無緣無故脫離了扇骨,醒這天黃昏,老牛幹活有點心不在焉。"大年,梁山伯聽了她的話,只好規規矩矩的動也不敢動。因此祝英臺在梁山伯面前始終沒有露半點痕跡!梁山伯對祝英臺雖那樣要好,卻毫不疑心她是個女人,因為他本有些書呆子氣,容易被她蒙混的。別的同學,更無從知道她的底細了。妳跟我來。"老牛居然說起了人話,把大年驚了大跳。說完老牛徑自往村西頭的林子走去。大年也跟上前去。在林子裏,老牛突然停下腳步,說道:"等會兒有個姑娘跑過來,妳定要救她。"說完就緘口不語了。大年剛要詢問,個姑娘就慌慌張張地跑了過來。"大哥,求妳救救我吧。人販子就要追來了!"看著姑娘哀求的眼神,大年話沒說,拉起姑娘的手,飛奔回了家。等他們跑回家,遙遙望見人販子站在很遠處向這裏張望。來時眼皮跳個不停,壹種不祥的預感縈繞心間。第二天壹早,她立即找算命先生為她解夢,問他這夢境是否與外出的丈夫有關。算命先生略加掐指後,無不惋惜地告訴婦人:“妳這夢的寓意為‘骨肉分離’,看來妳的丈夫必定兇多吉少,妳要節哀!”
民婦聽罷,信以為真,感嘆自己福薄,於是跑到湖邊,想要投湖自盡。
這日,尚留家鄉的蔣士銓詩興大發,來到湖邊,正準備對著鏡湖吟詩,卻見壹美艷怨婦趨身湖上,想要投河自盡,忙拉住婦人,詢問緣由。婦人將自家境遇與算命解夢之事壹壹告知。
“算命先生的話怎麽能輕信?讓我來幫妳解夢吧。”蔣士銓安慰她那麽說,承緣究竟去聊裏呢?原來,領他出去下人喚作茍,因爛賭成性,欠下了府中眾人許多銀兩。日子久了,眾人找他討要,他又如何拿的出來?於是便生出了逃走的念頭,可走歸走,這茍琢磨自己身無分文,離開了李家恐怕連飯都吃不上,於是這才心生歹意,借著觀燈的機會,將小承緣拐了出去。待等離開了太原,他先是將孩子身上的銀鎖和衣物扒下,隨後就用自己的袍子裹著,將他賣給了位路過的客商!說,“這扇面好比是人的衣服,扇骨又好比是人的肉身肌膚,妳夢見扇面脫骨,不就是‘脫衣見膚’之意嗎?所以呢,妳非但不應該傷心難過,反倒該慶賀,妳就快見到妳的新婚丈夫了,說不定,這會兒他已經回家等妳了呢!”
“真的嗎?”婦人轉憂為喜,忙謝過眼前儒雅的長者,整理好衣容,快步回家,安心等待丈夫。不久,婦人的丈夫果真安然回家。
婦人將長者的勸慰轉告丈夫,並描述了長者的樣貌。丈夫驚呼:“妳遇到的壹定是回鄉省親的蔣士銓蔣大人。”夫婦倆商議即刻去拜謝蔣大人,此時蔣士銓已經離鄉了。
三、名相費宏的故事
少年費宏趕城隍
各地的城隍廟都建在城內,唯獨鉛山縣的城隍廟卻在城外,說來與明朝鉛山籍名相費宏少年時的壹段故事有關。
少年費宏與富家子弟同上坐館學堂,先生誇他聰穎,而常責罰富家子弟,富家子弟便將怨氣出在費宏身上,想方設法欺負他。
某天下午,學堂上課前,壹個叫吳童的紈絝子弟突然指責費宏偷了他的新墨,其他孩子也圍住費宏,搶過費宏的書包提起壹抖,壹塊新墨真的從書包裏掉了出來。
費宏百口莫辯,義正詞很快,他們就來到棵大樹的底下,看到只狼倒在地上 *** 著。嚴地要大家壹起到城隍老爺那裏說理去。吳童擺手招呼同夥:“去就去!”只有壹個叫李娃的孩子似有難言之隱,借故走開了。
來到城隍廟,費宏虔誠禱告後,拋出手中的竹蔸以證清白。沒想到連拋三次,自己的冤枉反倒成了年月中旬,皮爾斯和瑪麗見們備自的律師坐到了起。兩個人在律師的幫助下起草了份離婚協議,並當場簽了名。 事實。吳童他們幸災樂禍地將費宏奚落壹番,走了,剩下費宏壹人怎麽也想不明白,難道陰曹城隍老爺也是嫌貧愛富趨炎附勢的貪鬼?壹氣之下,撿起地上的石頭,在神案上刻下“費宏若有出頭日,誓趕城隍出縣城”,憤然離去。
城隍老爺回廟,看見神案上的壹行字,才知道差役們趁自己不在時敷衍斷案,錯冤了下凡的文曲星,日後的大宰相,深悔未能好好管教差役,犯下失職之罪。
城隍自知責罰差役於事無補,只好上奏天庭,向玉帝請罪。幸得天機內相葛玄求情,說費宏命裏該有此劫,不如準費宏所言,將城隍趕出城外即可。玉帝準奏。
次日,當人們正要來城隍廟上香,卻見原來的廟址已經成了壹片空地,城隍廟竟在壹夜之間移至城外五裏地,好奇的鄉親們走進城外城隍廟,見神案上有另外壹排字:“城隍錯冤文曲星,壹夜移廟還清白。”
此後,學堂的富家紈絝們再也不敢捉弄費宏了。
唐寅攜禮拜費相
聽聞名相費宏蒞臨故土鉛山,身為江南才子之首的唐寅早想拜望,便以遊歷鉛山為名,與夫人秋香壹起,慕名而來求見費宏。
費相為官親民,對唐寅之才也略有耳這天,適逢月十,蔣忠仁的胞弟蔣忠義帶了家人回鄉祭祖。寒暄之中,見大哥愁眉不展,蔣忠義便支開妻兒細問原委。聞,親自敞門迎見。唐寅壹入費府,便讓夫人取出壹方雕有龍鳳圖紋的精美硯臺,恭敬地賜予費老。費宏接過硯臺,仔細端詳,點頭笑道:“此硯呵氣成水,研磨即書,真乃世上罕有的珍品!”
唐寅謙恭道:“相爺好眼力,唐寅晚生拜望閣老,不成敬意,特獻此硯臺,還請相爺笑納!”費宏卻很客氣地謝絕了唐寅的饋贈:“文房四寶貴在實用,此硯確有省水之效,可我鉛山井水、泉水、河水、江水不絕,無須節省這點寫字的水。”
唐寅以為費老意下拜禮太輕,讓夫人再取壹盒,打開盒子,向費老介紹盒中扁圓的器物:“此物名為‘如意龜’,相爺臥榻攜之,它可貼身遊走,以解相爺奇癢難及之膚。”
費宏笑笑說:“這東西的確受用,只是我無功受祿,於心有愧,這樣吧,我府中也有壹稀世之珍,伯虎小生若覺得價值相當,就與妳互換如何?”
言畢,費宏請侍仆取出筆墨,在紙上揮毫書就“清廉無貪”四個蒼遒大字,賜予唐寅。唐寅愧言:“費老品性,實在是無價之珍。小生濁物,怕是玷汙了。”
費宏給唐寅二人賜座,笑道:“久聞伯虎桀驁之才,若得伯虎之畫相贈,費某老來之幸也!”唐寅忙令秋香取出自己親裱的畫作,交於費老手中:“拙作得換相爺四字品性,恰是小生之幸!”
唐寅其後與費宏縱論書畫,遂成忘年之交。
四、好官趙士i的故事
存疑直諫明真相
趙士i是北宋時期鉛山永平人,生於北宋元v年間,系趙宋皇族後裔。育有八子,皆成大器,時稱“壹門九進士”。
北宋宣和年間,趙士i在河北東路永靜軍任兵曹時,某壹天,有個名叫範清的兵卒,稱自己的兒子已經失蹤多日,恐怕兇多吉少,忙報官緝兇。官府經過簡單分析,鎖定壹位街口打架致傷的嫌犯,立刻緝拿歸案,不論嫌犯如何解釋和否認,就認定了該嫌犯是兇手,予以嚴刑屈打,嫌犯受不了皮肉之苦,扛下了殺人的罪名。官府以為案情告結,準備即刻問斬。
趙士i卻認為這個案子疑點重重,況且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嫌犯殺了範清的兒子,嫌犯定然有冤情,便向審案的太守直陳己見,並正言不可屈打成招,要求回案重審。太守非常憤怒,鑒於趙士i進士出身,不便加罪於他,只同意對兇手擇日問斬。
不久,聞聽範清的兒子安然回家,趙士i立刻前往範清家問明緣由,才知道範子因為偷了東西,怕官府追究,躲到外婆家去了。
趙士i告訴範清的兒子,逃避是懦夫所為,做錯事要勇於承擔,另外,如果因為自己而冤殺了別人,會永遠受到良心的譴責。在趙士i苦口婆心的勸說下,範清帶著兒子到官府自首,而誤傷致罪的嫌犯也因幾日的受冤,最終無罪釋放了。
太守提審完畢,找到趙士i,感愧地說道:“若不是妳的勸告,我險些鑄成大錯,如果濫殺無辜,我怎麽對得起頭上這頂烏紗呀!”
先斬後奏賑災民
有壹年,趙士i任山西河中府河津縣縣令,恰遇天災連連,全縣糧食顆粒無收。趙士i帶頭捐錢節糧,更動員當地豪紳捐錢捐糧救濟災民,仍是僧多肉少,餓殍不斷。
河津縣有壹大戶,有兩千擔卻顆粒不捐。趙士i知道後,便帶著公差四處轉告饑民跟他去大戶鄭老爺家借糧。來到鄭府,鄭老爺攔門大罵:“妳身為壹縣父母官,不想正當辦法為民排憂解難,反而帶領饑民向我討糧鬧事,簡直豈有此理!”
趙士i見鄭老爺毫無憐憫之心,回頭對眾饑民說:“我好言相勸無用,妳們只好自己去強借了,但要記住是借,來年收成好,是要還的。”說完,讓公差在鄭府門外擺案,等眾饑民沖進鄭府劈倉取糧後到案臺邊壹壹登記。
見鄭府家丁無法阻攔,鄭老爺氣得咬牙切齒也對其沒轍。
雖有大戶強借,還是無法解決全縣的災情。趙士i壹籌莫展之際,忽然想起縣內的“禦前封舂米廩”(即國庫糧倉,用於上繳國庫),於是立即差人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不料他的衙門師爺極力勸阻:“老爺萬萬使不得呀!這是上繳的皇糧,未經皇上報批,開倉放糧是要殺頭的!”
師爺知道勸阻開倉是不可能的,建議老爺暫停放糧,快寫奏折,報請皇上開倉。趙士i厲聲道:“本縣與京城相距千裏,奏折送到,不知何時,妳我能等,饑民的命不能等啊!只能先斬後奏了,若然皇上怪罪,我趙士i壹力承當!”
河津縣的災情解決後,趙士i毅然急赴開封,向皇上請罪。待宋徽宗了解事情緣由,非但沒有治罪於他,反而念他愛民如子,治縣有方,赦免其先斬後奏之罪,加官壹級。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門秦王春秋司馬相如卓文君韓信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