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如何加強稅源管理

如何加強稅源管理

稅源管理是指對各稅種稅基的控管,是做好各項征管工作的基礎。稅務局應圍繞“緊盯稅源、優化服務、加強管理、以管促收”的工作思路,對稅源實行嚴格管理。如何加強稅源管理,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壹、結合“健全稅源管理體系”,加強稅源系統管理

1、加強稅源的事前管理

稅源管理的事前管理,是在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前,為保證納稅人依法及時履行納稅義務所做的基礎性、準備性的工作,其內容主要包括對納稅人進行稅法宣傳、提供納稅咨詢服務、辦理稅務登記、督促其進行納稅申報等。利用定時更換稅務登記證的契機,加強相關部門的信息交換與傳遞。積極加強協調,商討信息交換傳遞的方法和形式,並應明確專人負責,定時聯系,及時獲取納稅人稅務登記的原始資料,依托稅收管理系統,建立情況真實、內容詳盡的納稅人檔案。同時,結合稅種核定工作,加強稅法宣傳的力度,對新辦證的納稅人,由相應片區的稅收管理員上門宣傳地方稅收政策,告知納稅人的權利義務、不履行納稅義務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及處罰規定,督促其按時進行納稅申報,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努力提高納稅人依法納稅、誠信納稅的意識,營造良好的稅收環境。

2、加強稅源的事中管理

事中管理就是稅務機關對納稅人在納稅申報和解繳稅款期間進行的監控和管理,主要是通過深入調查,掌握和發現納稅人在稅款申納環節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解決。稅務局以深化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為載體,不斷完善稅源動態監管機制,切實加強對稅源的事中管理、動態監控。具體來講,基層稅務機關應做到以下幾點。壹是稅收管理員應加強日常管理,定期深入企業,詳細了解稅源的現實情況及發展變化趨勢,隨時分析、預測和監督企業納稅情況,確保應納稅款及時足額入庫。同時,堅持稅源管理與稅源服務並重,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觀念,在納稅人依法享受權利,辦理稅收減免、申請多繳稅款退庫等業務方面盡可能地提供方便,確保納稅人的合法利益和權利不受侵害,在涵養和培植稅源方面盡壹份力量。二是加強發票的精細化管理,嚴格執行交舊購新、代開發票等制度,要求納稅人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和發票保管、發票開具制度,確保發票管理的安全性、規範性和開具的正確性、完整性。三是健全社會綜合治稅體系,積極與當地政府各相關業務部門協調,每定期召開協稅護稅聯席聯席會議,爭取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做好委托代征和稅源控管工作,形成政府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協稅的網絡,從源頭上堵塞稅源管理的漏洞。

3、加強稅源的事後管理

事後管理是指稅務機關自行或委托中介機構,或者根據社會中介機構提供的審計結論,對納稅人以前的納稅情況進行查驗、評價。稅務機關應依托稅收執法責任制,不斷深化執法監督,通過開展納稅回訪、廉政訪查、聘請社會監察員、召開納稅人代表座談會等形式,加強對稅源管理情況的監督。同時,積極配合稅務師事務所、審計部門,做好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征管質量審計、專項檢查等工作,認真查找稅源管理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堵漏增收,防止稅收流失,達到“以查促管”的效果。

二、落實“六項措施”,加強稅源綜合管理

壹是加強稅源管理機制建設。優化業務流程,建立健全征管協調機制,以查促征、以查促管。具體作法是:1.稽查選案經初選確定檢查的業戶,及時向征管部門反饋,由征管部門填寫《檢查計劃反饋書》,提出檢查的具體要求和建議;稽查對征管提出的反饋意見在明確檢查對象後,及時答復對建議稽查采用情況。2.征管部門在日常檢查中發現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存在偷逃抗騙稅嫌疑時,及時填寫《建議稅務稽查書》,經局領導審批後,移交稽查局進行處理。3.稽查部門下達的《稅務處理決定書》、《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抄送被查單位的主管稅務機關,同時,稽查部門對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偷稅特點,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出具《稅收稽查建議書》,促進主管稅務機關加強稅源管理。

二是全面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按照“革除弊端、發揮優勢、明確職責、提高水平”的要求,認真落實稅收管理員工作規範,將稅收管理員的職能定位為“信息采集員、納稅輔導員、稅收宣傳員、納稅評估員、稅收監控員”。堅持管戶與管事相結合,管理與服務相結合,“人管”與“機管”相結合,屬地管理與分類管理相結合,確保稅收管理員集中精力從事稅源管理工作,使稅收管理員成為稅源精細管理的第壹道防線和主要力量。同時,建立使用《稅收管理員下戶工作底稿》,使稅收管理員對稅源管理情況有記錄,並能對過程進行監控、結果進行核查,切實解決“淡化責任、疏於管理”的問題。

三是認真落實戶籍管理措施。認真落實戶籍管理措施,加強稅務登記管理、稅種登記管理和戶籍巡查管理,按照“壹戶式”管理的要求,逐戶建立戶籍管理檔案。定期化片巡查、稅源調查、上門輔導,及時發現納稅人登記信息、生產經營的變動情況,全面、真實、準確地摸清稅源底數。

四是加強稅收分析工作。強化對重要經濟指標、宏觀稅負及稅收彈性系數的綜合分析,深入研究稅收與經濟指標的關系。重點開展行業、分類納稅人、區域稅源狀況及其變化趨勢進行監測和評價,探索其規律性,確定合理的行業稅負和預警機制。

五是大力推進以票控稅措施。發票是稅源監控的重要手段。圍繞增強發票控稅能力、提高稅源管理水平的目標,從發票管理的各個環節、各種方式和手段上全方位推進以票控稅措施。壹是嚴格控制聯式發票的使用範圍,對非查帳征收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不允許發售聯式發票,壹律只能發售定額發票。二是擴大“以票控稅、網絡比對、稅源監控、綜合管理”範圍,除在貨運行業、建安、房地產、銷售不動產繼續推行機開發票外,對因業務需要批準印制冠名發票的企業只能印制機開發票,如旅遊景點的門票等。

六是切實加強日常申報征收管理。對納稅人未按規定時限申報、繳稅的,做到及時催辦催繳;嚴格執行減、免、緩繳稅款審批制度;加強欠稅納稅人的跟蹤管理,認真落實欠稅告知、欠稅約談、欠稅公告管理措施,加大催繳力度,嚴格執行滯納金加收制度。

三、抓住“三個環節、兩個重點”,加強稅源重點管理

1、三個環節即實地核查環節、發票核定環節、企業註銷環節。實地核查環節重點了解企業的主要業務及發展前景,掌握稅源的基本情況;發票核定環節著重核實企業的實際經營地址、經營項目與註冊經營地址、經營範圍是否壹致,確保核定信息準確;企業註銷環節制定《企業註銷工作流程》,嚴格進行納稅評估和註銷手續的辦理,防止稅款流失。

2、兩個重點即將重點稅源戶和重點行業。即對所轄重點稅源戶實行分級管理,建立定期交流機制,實現稅源的動態監控;結合區域經濟特點,確定重點行業,行進重點管理。

四、落實“五個精細化”,深化稅源全面管理

稅務機關在稅源管理中壹定要做到“五個精細化”。壹是管理責任精細化。堅持稅源屬地管理,劃分區域,責任到人,構建稅管員、科(所)長、分管副局長三級稅源管理監控體系,層層落實責任。二是管理對象精細化。按照納稅人的經營規模、經營特點、行業類別、財務管理狀況和納稅信用等級,實行分級、分類管理。三是管理方法精細化,實行“周巡、月查、季考”的管理辦法。稅收管理員每周對轄區稅源進行巡查,稅務所每月對稅管員上報的戶源情況組織復查,局每季度對各稅務所稅源管理情況明查暗訪進行考核。四是管理內容精細化。及時發現和掌握納稅人情況,建立完善稅源戶籍檔案,做到稅源管理“十清楚”,即轄區內的稅源結構要清楚,戶管情況要清楚,稅源變化要清楚,“三代管理”情況要清楚,征收方式要清楚,宏觀稅負要清楚,申報納稅情況要清楚,征、免情況要清楚,以票管稅要清楚,對每戶的涉稅基本情況要清楚。五是宣傳服務精細化。稅收管理員送稅法上門,從稅務登記、納稅申報、辦理其它涉稅事宜等進行全程服務,提供納稅輔導,促使企業自覺納稅。

五、進行“稅源分類”,落實稅源科學管理

在實行屬地管理的基礎上積極推行分類管理。根據轄區內納稅戶生產經營規模、性質、行業、經營特點、企業存續時間和納稅信用等級等要素以及不同行業和類別企業的特點,實施科學合理的分類管理措施。對大型企業、重點稅源戶、外來建安企業實行專人、專業組管理。對註銷、變更、停歇業、未達起征點和非正常戶納稅人,加強日常動態管理和監控,及時督促其辦理涉稅事項和履行納稅義務。對個體工商戶積極推行計算機定稅、簡易申報和銀行批量扣稅管理。對集貿市場、邊遠地方零星分散、不易控管的稅收采取簡易申報、簡並征收、定時定點征收、委托代征等方式進行管理。

1、按納稅規模大小 “排好隊”

要管好所轄區域稅源,首先要模清稅源家底,要對轄區稅源進行全面分析調查,按納稅規模大小進行科學“排隊”。根據稅源實際,按規模分為大、中、小三類進行監控管理。其次是要依照“大戶管精、中戶管好、小戶管住”的原則,按照管轄級別分別確定各自的監控重點,在全面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的基礎上,對稅源管理責任實行分級分類。通過對稅源按規模和責任的分級分類管理,能極大的提升管理效益,明確稅源管理責任,促進各項稅源監控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實。

2、要按照科學方法 “分好類”

依照壹定的程序和方法,對現有稅源合理劃分管理類別。要按照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統計口徑確定行業類別,對所轄區域稅源按行業進行科學分類。既便於征收開票,又便於進行稅收統計和稅收分析。在此基礎上,要對每個行業納稅人的生產經營規模、工藝流程、投入產出比例、能源耗用、行業標準等經營信息進行全面調查,從而總結和分析出每個行業的稅收規律,以增強分行業管理的指導性和實效性,提高分行業管理水平。與此同時,還分行業建立包括投入產出比、產品能耗比、行業平均利潤率及平均稅負率等納稅評估預警指標體系。根據行業稅負預警值,對每個行業的重點稅源戶和連續3個月零、負申報和低稅負申報的納稅人納入重點納稅評估對象,有重點的進行納稅評估,以提高行業稅收監控管理的質量和效益。

六、明確管理主體,健全權責體系

(壹)、要按照各自崗位“履好責”

稅源管理是指稅務機關根據法律法規,采用壹定的程序和方法,以掌握應征稅款為目的,對稅收來源(包括納稅人、課稅對象、課稅環節和稅基等稅源要素)進行調查、分析、評估、鑒定、預測和監督,以科學準確迅速地把握稅基規模與分布的動態過程。從稅源管理的概念上可以看出,稅源管理包括稅收分析、稅收管理、稅收檢查與監督等環節。而在當前征、管、查三分離的征管模式下,這幾個環節又是由征收、管理、稽查三個部門來分別完成的,要想將稅源真正管好,三個部門要按各自崗位職責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責任。征收部門要根據征收環節各種信息資料進行稅收分析,為管理部門提供依據和參考,同時還應將納稅人開、停、註、非及發票比對情況和各類征收信息及時反饋至管理部門,以便管理部門進壹步加強稅源管理;管理部門要根據征收部門反饋的納稅人申報異常信息和發票比對異常信息,適時進行調查核實或進行納稅評估,對評估發現需進行稅務稽查的,及時向稽查部門傳遞,從根本上提高納稅人納稅申報的準確性及稅法遵從度。

(二)、要完善考核機制“把好關”

 

壹要以效能為標準,全面實施稅務管理員制度。為強化稅源管理,必須使從事稅源管理人員真正成為信息采集員、納稅輔導員、稅收宣傳員、納稅評估員和稅收監督員,為此必須全面實施稅務管理員制度。壹是劃片分區“分戶到人”,使稅收管理員與納稅人建立對應關系,從而促使稅務管理員對稅源情況進行全面而綜合的分析和掌握。二是責任明確“管事到位”,作為稅務管理員必須全面掌握納稅人各種涉稅動態信息,加強對轄區內納稅人的日常管理,負責所管納稅人的信息采集、資料收集,整理、立卷等工作,從而及時了解管區內稅源變化情況,將稅源管理責任制落到實處。三是確保將所有納稅對象納入信息系統的監控範圍,與工商部門保持定期的聯系,使稅務與工商部門的信息交換制度真正落到實處。著力解決稅收管理員“管什麽、怎麽管和有沒有管理好”的問題。建立職能清楚、責任明確、監督有力、流程清晰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指標,強化監督考核,通過稅務管理員記錄工作日誌以確保稅收管理員制度落實到位。

二要嚴格績效考核,不斷提高稅源管理人員隊伍素質建設。要改變目前的目標責任制考核制度,在保留當前考核方式的情況下,強化對征管工作質量的考核。壹是將征管工作進行分解考核。如:管戶、申報質量、納稅評估、特定行業、征管資料等進行專門的檢查。二是實行巡查制度,成立專門的巡查工作小組,對征管工作質量不停地抽查;同時輔之以互查。三是實行考核結果公開制度,以季度為時間單位不斷將考核結果公開。四是實行領導負責制度,將稅源管理質量與領導的獎罰相掛鉤。

稅源管理是稅收征管工作的基礎工作,稅務機關應嚴摳細抓,認真管理,基礎紮實了,稅收任務就會順利完成。

  • 上一篇:曲靖公司註冊:2017最新註冊公司或者申請營業執照的程序介紹
  • 下一篇:廈門大學是誰創辦的?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