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如何提高鄉鎮工作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鄉鎮工作的有效性

鄉鎮作為基層的壹級人民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最前沿陣地”。當前,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加強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進壹步密切黨群關系,構建和諧社會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湖南省新田縣以“提高效率、改善環境、端正作風、促進發展”為主線,深入開展以“解決問題”、“落實效能制度”、“兌現承諾”、“作風建設年”、“項目建設環境年”為主題的機關效能年活動,進壹步強化和優化措施,著力提升行政效能、服務水平等。筆者結合鄉鎮工作實際,進行了多次深入調查,談了當前機關效能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原因及對策。壹、當前鄉鎮機關效能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1。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壹是鄉鎮幹部人才隊伍良莠不齊。目前,鄉鎮相對缺乏科技、法律、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二是工作能力有待提高。領導幹部帶領群眾致富、依法行政、做群眾工作的能力低下。第三,學習和培訓質量有待提高。近年來,幹部培訓雖然多了,但形式主義嚴重,實效性不夠,影響了培訓質量。四是進取創新意識不強。面對發展中的困難和矛盾,壹些幹部缺乏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的進取精神和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習慣於老辦法、老規矩,重事實、墨守成規。2.工作作風有待改進。有的鄉鎮幹部不遵守機關考勤制度,存在上班遲到、早退、中途離崗等現象;有的人不自覺,上班時間上網打遊戲聊天看股市,上班時間忙私事;有的人做事推諉責任,處理棘手、棘手的事情時推諉、推諉、推卸責任;有的人浮於事,管理松散,苦樂不均,作風漂浮,對下情不了解,對農村的民情了解太少。3.服務效率有待提高。壹是群眾觀念不強,服務意識淡薄。有些上班族對前來辦事的人不耐煩、生硬,讓當事人覺得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二是不講原則,不講關系。對待熟悉的熱情,卻對普通大眾不理不睬,冷漠或煲電話粥,把來辦事的人晾在壹邊。三是相互推諉,不負責任。有些工作,尤其是涉及多個部門的工作,往往會推諉扯皮,沒有人願意承擔責任。第四,效率低,可以拖。耽誤了本來可以馬上完成的事情,石沈大海。有的人頂風違紀,通過暗示的方式或其他手段向服務對象吃、拿、卡、要,直到收受了錢物才開始幫助服務對象。4.器官的行為需要規範。壹是制度不夠完善。鄉鎮幹部有章可循、無“法”可循的現象依然存在。二是管理松散。對自己要求不高,對下屬管理也不嚴格。我雖然有規章制度,但是執行的決心不大,監管不到位。不敢處理問題,不敢面對真相。三是存在“不作為”和“亂作為”現象。少數幹部忘記了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和工作紀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他們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違法亂紀,以權代法,以情代法,以利代法,亂作為、不作為時有發生。四是政務公開不夠規範。鄉鎮政務公開雖已實施多年,但由於內容有限、形式簡單、時效性差,與上級和群眾的要求和期望仍有很大差距。二、原因分析1。思想認識不到位。對開展機關效能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效能觀念淡薄,漠視群眾利益,工作拖沓。平時缺乏主動性,忽視學習,必然會在做事的過程中出現失誤,或者不能準確回答群眾的咨詢。2.管理制度不完善。壹是管理方式相對落後。壹些制度與鄉鎮實際脫節,導致年度考核工作流於形式、形式化,考核方法不科學,考核內容不夠量化、細化,考核結果不夠客觀公正,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工作人員積極性調動不夠。二是問責制度不完善。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有效追究執行偏差責任人的責任,導致難以及時糾正執行中的主觀主義等不良傾向。第三,缺乏必要的監督機制。對政府工作的監督還沒有發揮廣大人民群眾、新聞媒體等主流群體的監督作用,監督具有壹定的局限性。3.獎懲不兌現。獎懲激勵機制可以形成正確的工作導向,有助於強化機關的執行意識。但目前鄉鎮的獎懲落實不到位,造成了同壹種做與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必然影響政府官員的積極性,削弱政府機關的執行力。4.政府職能轉變不徹底。政府的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導致效率低下。審批制度改革沒有深化,僅僅停留在切項目的層面。壹些剪下來的項目還是過去的模式,難、慢的問題無法真正解決。少數部門本位主義嚴重,缺乏正確定位和團結協作,效率低下。三。加強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對策建議1。深化服務意識,提高素質和能力。壹是提高思想認識,加大工作力度。要對鄉鎮幹部效能建設進行再教育、再發動,進壹步引導廣大鄉鎮幹部提高對開展機關效能建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有針對性地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各鄉鎮要進壹步統壹思想,加大工作力度,紮實做好組織實施工作。同時,鄉鎮領導班子成員要明確任務,各負其責,落實效能建設的有關要求。二是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鄉鎮領導班子要註重加強政策法規的學習,提高依法行政和辦事的能力。要加強學習培訓,積極開展鄉鎮創建“學習型”機關活動,註重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特別是要熟悉和掌握必要的實用技術,有效引導農民增收致富。定期開展黨員幹部適應時代要求的政治、業務和實踐學習活動,鼓勵幹部通過各種渠道自學,多渠道、多層次對鄉鎮機關幹部進行脫產培訓,重點提高鄉鎮幹部發展經濟、依法行政和做群眾工作的能力。第三,註重提高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水平,提高處理各類人民內部矛盾的能力。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意識,提高為農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積極性。要善於運用說服教育、示範引導、服務等手段,團結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四是合理調整鄉鎮幹部結構。要努力改善鄉鎮農業技術、信息、經貿、城建、法律等人才短缺的現狀,拓寬鄉鎮幹部來源。要選拔優秀高校畢業生到鄉鎮機關工作,從優秀村幹部中選拔鄉鎮機關工作人員,解決鄉鎮機關人才短缺、結構不合理的問題。2.轉變幹部作風,規範行政行為。第壹,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管理體系。要結合鄉鎮工作實際,完善制度,發揚民主,集思廣益,開門可學,深入研究,確保制度的民主性、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防止制度虛化、弱化、形式化、口號化。要形成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人的有效機制。二是確保制度落實到位。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增強制度執行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獎懲分明,解決了制度“執行難”的現象。壹方面要適當建立激勵機制,保證制度的執行,另壹方面要加大對違反制度行為的查處力度,保證制度的執行。三是著力解決行政行為不規範、不作為、無序的現象。壹些鄉鎮幹部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政府職能的轉變,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沒有及時調整,習慣憑經驗和感覺辦事。壹些鄉鎮黨委、人大、政府職責分工不明確,存在班子聯席會議接管事務的現象。少數鄉鎮幹部在處理村級事務時,指導方法不當,包辦代替了壹些本應由村級組織自己決定的事務。因此,要引導和教育鄉鎮幹部依法行政,依規辦事。四是完善監督管理機制。鄉鎮幹部要依法行政,按章辦事。在履行職責或處理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事項時,必須按程序辦理,防止工作中的隨意性。建立全程代辦制、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責任制等制度,簡化手續,縮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五是推進機構規範化建設。建立規範政府行為的量化標準,將管理職能和服務要求分解到崗位和人員,規範工作程序。加強機關公信力建設,提高機關公信力,加強政治倫理和誠信教育,建設機關信用體系,讓誠信成為幹部不變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3.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壹是建立健全便民服務體系,完善便民服務措施,簡化手續,縮短服務周期,提高效率。建立便民服務中心和窗口,提高服務質量,為群眾提速增效。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搭建新型服務平臺。完善政務公開制度,研究制定鄉鎮政務公開具體規定,規範鄉鎮政務公開對象、內容和形式。二是建立健全績效考核監督檢查制度。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量化考核標準,嚴格考核程序,進壹步提高績效考核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深入開展部門和幹部自我評價、領導評價、群眾評價和效能監督員、機關幹部工作監督。建立科學合理、客觀公正、可操作的績效考核機制,更好地發揮績效考核的激勵約束作用,倡導正確的政績觀,形成鄉鎮機關和鄉鎮幹部的正確導向。同時,要抓緊建立效能告誡、誡勉教育、責任追究等制度。三是進壹步完善鄉鎮管理機制體系的相關問題。通過問卷調查,在鄉鎮普遍反映,鄉鎮職能弱化,責權利不對稱,經常面臨有責無權、有事難管的困境。如土地管理、交通管理、衛生和工商管理等。,都是縣級機關派到鄉鎮的站負責。由於人員限制等原因,這些站的工作不能完全到位,但出了事,上級和群眾往往怪罪鄉鎮。對此,縣級行政主管機關應多與鄉鎮溝通,建立運轉順暢、職能明確的協調互動機制,嚴格管理監督站工作,防止相互推諉、效率低下。另外,要嚴格鄉鎮自身的機構設置和職能分工。四是盡快完善政務公開制度。鄉鎮政務公開雖已實施多年,但由於內容有限、形式簡單、時效性差,與群眾要求仍有較大差距。要根據《政務公開辦法》,抓緊研究制定鄉鎮政務公開的具體規定,規範鄉鎮政務公開的對象、內容和形式。重大工程項目和采購項目都要進行招標,特別是建設項目和鄉鎮財政支出的招標。幹部群眾知道的很少,希望進壹步公開事項、程序和結果。有條件的鄉鎮應建立招投標中心。建立公開財務報告制度,增強鄉鎮財務工作的透明度。4.規範工作載體,密切聯系群眾。要創新載體,建立聯系群眾的各項制度,逐步使聯系群眾工作經常化、制度化,促進鄉鎮機關和鄉鎮幹部進壹步轉變作風,密切黨群關系。首先是抓“三重”。即聯片、聯村、聯戶。要求鄉領導班子成員管理聯合村,農村工作指導員到村裏入戶走訪,定期考核督導。建立戶籍制度,按照總戶數確定幹部人數,做到每個村都有鄉鎮領導聯系,每戶都有鄉鎮幹部服務,每個月都有幹部上門走訪。二是知道“三情”。即村情、民情、社情。各聯合村幹部要填寫村、農戶、企業基本情況調查表,建立村情、民情、社情檔案,了解聯系村、農戶、企業的情況。通過走訪,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訴求,掌握社情民意和信訪動態。三是打造“三”。即服務農民,幫助企業,增加村莊收入。通過建立每周定期服務日制度,落實惠民富民具體措施,著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問題,努力服務企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四是力推“三進”。即政策法規、文化活動、科技衛生進入壹萬。通過“三進”,提升農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同時,要做好相關重點工作。要按照省市縣的部署,采取切實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等重點工作,幫助農民致富奔小康。5.多辦實事,解決突出問題。鄉鎮機關效能建設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註重服務群眾的實際效果,重視群眾的監督和評價,保護和調動鄉鎮幹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壹是繼續深入群眾征求意見。要多辦實事好事,解決突出問題。著力解決壹批人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借鑒和推廣鄉鎮“效能聽證”制度,定期聽取群眾對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充分利用問卷調查、征集“金點子”等形式征求意見建議的結果,進壹步梳理總結,找出那些群眾關心、影響大、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二是在制定措施、創新載體、建立制度、完善機制上要實事求是。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和評價。我們不僅要嚴格要求、管理和監督鄉鎮幹部,而且要理解、關心和愛護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著力解決壹批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三是集中開展全縣“為民辦實事”活動。建議每年在全縣鄉鎮機關效能建設中指定壹個月為“為民辦實事”,集中解決壹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從調查情況看,農村存在農產品賣難、農村缺乏實用技術指導、農村勞動力轉移難、農民就業壓力大、失地農民保障不落實、建房審批難、就醫難、婦女權益維護難等諸多突出問題。各鄉鎮要大力實施“民心工程”,著力解決當地熱點難點問題,辦好實事,為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排憂解難。四是深入基層,廣泛調研。開展鄉鎮機關效能建設,必須深入調查研究,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實事求是地查找鄉鎮領導班子和幹部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深刻剖析原因,因地制宜地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要切實增強鄉鎮幹部服務群眾的真情實感和責任感,註重運用集中學習、個別談心、經驗交流、先進典型人物報告會等形式,加強群眾觀念、科學發展觀、政績觀教育,不斷提高鄉鎮幹部真心實意為群眾服務的強烈責任感和高度自覺性,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促發展、保平安。6.實行嚴格考核,兌現獎懲承諾。確保機關效能建設不走過場,必須嚴格控制考核。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鄉鎮特點,制定科學、量化、可操作的績效考核辦法。重點實施績效考核,用好考核結果,分清獎懲。壹是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競爭上崗、雙向選擇、辭職辭退制度,加大鄉鎮幹部交流輪崗力度,完善和堅持待崗下崗制度。二是與幹部管理考核掛鉤。對認真實施機關效能建設並取得顯著成效的,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不落實機關效能建設的,要進行批評教育,對教育後仍不願改正並造成不良後果的,要嚴肅處理。第三,要體現在評優和經濟獎懲上。將機關效能落實情況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條件之壹,落實不好,責任範圍內發生拖沓、“吃拿卡要”等嚴重問題的,取消評先評優先進單位或先進個人資格,效能建設落實好、成效大的,給予適當物質獎勵。
  • 上一篇:如何建立團隊管理制度
  • 下一篇:成為壹個好的采購員需要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