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力避上面這些論述,力求對高考未考或高考已考但還研究不深人的成語運用現象進行深層次的研究。
壹、重視謙辭成語的研究
2001年高考題考過壹個謙辭成語“蓬蓽生輝”,不少考生對這類成語的認識不十分清楚,因此,對這類成語進行壹些深入研究確有必要。謙辭,表示謙虛之言辭,大多用於自稱,命題者往往利用對象誤用命題。比如,“壹枝之棲”的意思是“只求得到壹個藏身的地方”,是自謙不存奢望的求職用語,只能用在自身不能用在對方。
例1:但望先生鼎力相助,能得壹枝之棲,就深感大德了。
筆者搜集如下謙辭成語,有待我們作深入的研究,為了節約篇幅,不對每壹個成語的用法作深層次解釋:
壹得之遇才疏學淺屍位素餐凡桃俗李
不足掛齒見笑大方拋磚引玉區區之數
愚者壹得德薄能鮮蓬門蓽戶力不勝任
笨鳥先飛不情之請敝帚自珍管窺蠡測
二、重視成語的性別研究
利用成語的性別指向在高考中命題還未曾出現過,因此,成語的性別研究也是我們超前研究的壹個亮點。譬如“豆蔻年華”,多指女子十三四歲,如果說成是“這個男孩正值豆蔻年華”,就是成語性別誤用的典型例子,成語性別多指女性成語,即只能用於女性而不能用於男性。筆者也搜集如下女性成語以供參考:
豆蔻年華二八年華破瓜之年及笄年華
花信年華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巾幗英雄
千嬌百媚才貌雙全天生尤物天香國色
夭桃稱李水性楊花含情脈脈沈魚落雁
秀外慧中林下之風待字閨中秋波微轉
紅顏薄命風韻猶存彩風隨鴉衣香鬢影
嫣然壹笑儀態萬方齒若編貝蕙質蘭心
琵琶別抱鶯聲燕語體態輕盈微時故劍
傾國傾城珠圓玉潤珠圍翠繞
三、重視雙解關系成語的運用
雙解關系的成語主要指兩種情況:壹種是成語的意義不同,感情色彩也相應不同,呈現出意義與感情色彩的雙重性;另壹種情況是成語的意義呈現出雙解現象,但感情色彩並不壹定相應變化。而考生很可能只註意到了成語用法的壹個方面或者感情色彩的壹個方面,在高考中誤選答案,這種成語多次在高考題中出現。
譬如1992年高考成語C項“燈紅酒綠”,既可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是貶義詞,又可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是褒義詞;1995年高考成語D項“想人非非”,2000年B項“淋漓盡致”都屬於成語雙解現象,而此種成語在高考中出錯率特別高,應當引起我們對雙解成語的足夠重視。
下面是筆者搜集的部分雙解成語,以供讀者***同探討研究:
按兵不動按圖索驥如虎添翼瞻前顧後
終南捷徑左右逢源高視闊步難分難解
乘風破浪抓耳撓腮呼風喚雨披星戴月
拼死拼活披肝瀝膽搖頭晃腦旁若無人
戰戰兢兢冷若冰霜轉彎抹角人仰馬翻
細水長流六親不認獨善其身風流人物
體無完膚力透紙背綱舉目張難兄難弟
四、重視“望文生義”現象的研究
不少文章總結了成語“望文生義”誤用這種普遍現象,但並未從深層次上揭示命題者如何設置錯誤選項的規律,筆者分別比較了1995年、1997年、1999年的高考成語“首當其沖”“萬人空巷”“炙手可熱”,等等,總結出了如下答題規律:我們只要摘取成語中的部分意思,代人全句中能講得通,往往就是“望文生義”成語誤用現象。而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固定短語,我們應該把它作為壹個整體,從成語的來源、成語的結構、成語的發展整體上把握其意思,切不可分而化之,斷章取義。命題者往往利用成語中壹兩個“耀眼”的字,迷惑考生,最終讓考生出錯。遇到此類成語,我們應該仔細辨認,反復推敲,方可定奪,切不可草草下筆。現舉三例以深入解讀這類誤用現象:
例2: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裏守著熒屏,街道上顯得靜悄悄的。
(1997年全國高考成語題D項)
考生往往只抓成語中的“空巷”兩個字,理解成:既然巷子都“空”了,自然街道上靜悄悄的,人們都守在家裏看電視去了。考生以為成語正確,其實,正是由於他們不明白成語的來源,未把成語作為壹個整體來理解而致誤。“萬人空巷”形容盛大集會或新奇的事物轟動壹時的情景,出自蘇軾的《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鬥新妝。”
(責任編輯:汪春)
例3: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壹下子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
(1999年全國高考成語題C項)
考生很可能只抓住此成語的壹部分進行理解,或者是“炙手”或者是“可熱”,這兩個組成部分從字面上都可理解為“熱門”或“搶手”的意思,將其代入句中又講得通。
考生很可能匆忙選擇答案。其實這個成語出自杜甫的《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比喻人氣焰盛,權勢大,使人不敢接近。
例4:他們差強人意的服務質量,不僅給社區居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而且有損職能部門在公眾中的形象。
(2/)04年湖北省高考題)
在考場這種特別緊張的氣氛之下,考生往往急於求成,抓住成語中“差”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差強人意”即“不滿人意”,代人句中又講得通順,因此考生很可能草草選擇。其實,“差”是“稍微、比較”的意思,“強”是“振奮”的意思。成語的原意是還能振奮人的意誌,現在表示大體上還能夠使人滿意。類似以上種種,利用成語中壹兩個字的字面意思代人文句中講得通的,很可能是“望文生義”現象,考生應該深思慎取。
五、重視含蘊關系成語誤用的研究
含蘊關系成語誤用主要是指成語本身包含了句子中可能出現的壹部分意思,由於不明白成語意義而誤用的現象,實際上還是屬意義範疇方面的誤用。例如1997年高考成語題“莘莘學子”,“莘莘”是“很多”的意思,而在該成語前加“壹位”就是錯誤的,因為“莘莘”就已含蘊了數量,加上“壹位”修飾限制“莘莘學子”就自相矛盾了。又譬如成語“貽笑大方”的意思是“被內行的人笑話”,成語本身就含蘊有被動者,如果說成“被他人貽笑大方”,就是因成語的含蘊關系理解不透而誤用。
下面對這類成語誤用現象舉幾個例子作深壹層的解讀:
例5:肺腑之言:發自內心的真誠話。
提示:我們就不能說成:發自心底的肺腑之言。
例6:扶搖直上:扶搖: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乘著暴風壹直上升。
提示:我們就不能說成:乘風扶搖直上。
例7:蓬篳生輝:用以稱謝別人來到自己家裏或稱謝別人題贈的字畫送到自己家裏。蓬篳:即“蓬門蓽戶”的簡稱。
提示:我們不能說成:您的到來,使寒舍蓬蓽生輝。
例8:日月如梭:形容時光迅速過去。
提示:我們就不能說:時光日月如梭。
六、重視從語法的角度去研究成語運用
我們研究成語往往把成語作為壹個個孤立的個體來研究,其實,命題者很可能轉移考生視線,延伸到語法的層面來考查學生。因此,我們還應考慮到成語本身具有的語法特征以及與前後的搭配,應從成語的內部研究延伸到成語的外部研究。
譬如“司空見慣”這個成語,形容某事物常見,就不覺得特別奇怪了。從詞性上講,是動詞性的短語,但從搭配上講,這個成語並不能帶賓語,不能說:“某某司空見慣了什麽東西”,即使要帶賓語,也只能說成是“對什麽司空見慣”。用狀語將賓語轉移位置提前。
又譬如“奇談怪論”,指“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言論”,是名詞性短語,它就不能修飾名詞,但我們很可能只抓住“稀”與“古”字,誤認為其是形容詞,下面的例句就不恰當:
例9:有人通過散布奇談怪論的謠言來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最終只是招來了人們的嘲笑罷了。
另外,部分成語有比較常見的搭配,譬如“空穴來風”就經常說成“並非空穴來風”,“望其項背”多用否定“難以望其項背”。這些我們只有日積月累,才能靈活運用。
七、重視從語境的角度去研究成語運用
我們應把成語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考慮成語的程度、範圍、輕重與語境是否恰當,是否有邏輯矛盾,這是2002年高考成語題命題的壹個亮點,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例10:整改不光是說在口頭上的,更需要落實到行動上,相信到下壹次群眾評議時,大家對機關作風的變化壹定會有口皆碑。
(2002年全國高考題C項)
提示:有口皆碑,從通常解釋的意思看是“比喻人人稱贊”,似乎用在這裏也未嘗不可,即理解為“大家對機關作風的變化人人稱贊”。但是,仔細讀壹讀,體味其中發覺這種“變化”達不到“建碑來歌功頌德”的程度。
例11:少數黨員幹部把自己混同於壹般群眾,甚至同流合汙。
提示:從句子的上下關系來看,此句中的“同流合汙”就屬於“語義過重”。
例12:國慶節我去商場,看到營業員和顏悅色的目光。
提示:“和顏悅色”是形容臉色的,它就不能修飾“目光”,此搭配導致前後修飾矛盾。
結合高考命題規律,我們從以上七個方面對高考成語題作壹些邊沿與超前研究,以期對同仁們有所啟迪。但解答高考成語題要講究長期的文化積澱,不是壹朝壹夕就能做好的,我們應該把成語積累作為壹項系統工程,從高壹到高三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這樣,上考場才能源頭活水,穩操勝券。
(責任編輯: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