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誰能給我壹些政治資料?

誰能給我壹些政治資料?

初三思想政治分類復習

壹、“logo”類別:

1.原始社會後期,社會生產力的新發展以金屬工具的出現為標誌。

2.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是文字的出現。

3.歐洲從舊封建時代進入新資本主義時代的標誌是:17世紀的英國中產階級革命。

4.第壹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為標誌。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標誌是電的廣泛使用。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標誌是計算機、原子能和空間科學技術的發明和應用。

7.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是以1949的五四運動為標誌的。

8.區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誌是:無產階級領導。

9.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標誌,是到1956年底,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0,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發展新時代的標誌是:1978年十壹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二、“主要矛盾”範疇:

1,奴隸社會的重要矛盾是: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的矛盾。

2.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

3.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4.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

5.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三、“本質”和“精華”的範疇:

1.在階級社會,國家的本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2.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是:資產階級統治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工具。

3.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和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4.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5.中國法律的本質是:廣大人民群眾意誌的體現。

6.中國改革的本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7.當今世界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第四,“根本”範疇:

1.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

2.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動機是追求剩余價值。

3.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社會的農民不代表先進生產力。

4.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5.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面對壹切從未遇到過的問題,判斷其得失的根本標準是: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7.我們黨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礎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

8.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也是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壹代又壹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動詞 (verb的縮寫)“基本”類別

1.在原始社會,人們生活和勞動的基本單位是氏族。

2.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3.當今國際社會的基本事實是,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長期鬥爭。

4.祖國統壹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壹、壹國兩制”。

5.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是,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6.中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征是: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素質低。

7.中國資源的基本國情是: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占有量小、開發難度大。

8.中國環境的基本狀況是,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在壹些地區得到初步遏制和改善,但中國當前的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9.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策是:計劃生育、環境保護、對外開放、可持續發展、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科教興國等。

10.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11.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分配制度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12.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3,中國公民的基本道德標準是:愛國守法、禮貌誠信、團結友愛、勤奮自強、敬業奉獻。

14,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第六,“基本”類別

1.地主階級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礎上剝削農民。

2.發展兩岸關系、實現和平統壹的基礎是堅持壹個中國原則。

3.我國人民團結奮進的政治基礎是:四項基本原則。

4.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公有制。

5.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是發展教育和科學。

七、“最”類

1.人類制造的原始工具是石器。

2.人類社會發展的初始階段和最低階段是:原始社會。

3.最初的奴隸和奴隸主是氏族首領和戰俘。

4.人類社會最野蠻的剝削制度是奴隸制。

5.農民反對地主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是: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

6.兩岸統壹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統壹、壹國兩制”。

7.新時期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是:改革開放。

8.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目標是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中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0,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是:生產力。

11,生產力最具決定性的因素是:人。

12、我們的最高理想是實現壹個“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 * *資本主義社會。

13.當代青年最重要的社會責任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初二政治總復習資料

初二第二部分:1。分析問題

1,“環保是國家、政府部門和成年人的事,與我們青少年無關”

答:(1)在中國,環境保護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防止環境汙染和破壞,保護環境,不僅是國家和政府部門的責任,也是成年人和我們青少年的事情。(2)當代中學生不僅要做未來合格的祖國建設者,更要做現在和未來合格的環境保護者。為了更好地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青年學生應提高環保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實施環保行動,與破壞和汙染環境的行為作鬥爭。所以,認為環保與青少年無關是錯誤的。

2.“我不偷也不搶。有壹點違法行為也無所謂。”

答:這個說法是錯誤的。(2)偷搶是違法犯罪行為,雖然不能做,但有壹般違法行為不改正也是危險的;(3)雖然壹般違法性與犯罪有區別,但兩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壹個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往往有壹個進化的過程,往往是從做壹些違法的事情開始的。壹般違法的人,如果不註意矯正,就會走上犯罪的道路。(4)中學生要預防犯罪,必須註意培養良好的品德。如果他們發現任何壹般的違法行為,都要認真糾正,決不能想當然。

二、案例分析或分析問題

1.小龍正上初中壹年級的父母離婚後,其父親從未按照離婚協議支付兒子撫養費。在與父親多次協商未果後,小龍依法起訴父親。經法院審理,根據法律規定,小龍父親須壹次性支付原告小龍5040元撫養費,每月支付100元撫養費,直至小龍18周歲。(保護未成年人)

(1)小龍為什麽可以起訴父親?(2)人民法院為什麽判決小龍父親承擔小龍的撫養費?

答:(1)小龍作為未成年人,有被照顧的權利。當這種權利受到侵犯時,應當依法維護。他起訴了父親,依法獲得了孩子的撫育費,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2)小龍的父親作為小龍的監護人,有撫養小龍、保障小龍生活的義務。這種贍養義務是無條件的,不會因為離婚而消除。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小龍父親承擔小龍的撫養費,恰恰維護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王,男,25歲,兩次因盜竊被勞教。解除勞教後,他采取蒙面化妝的手段,7次闖入民居,盜竊財物價值5000余元。1995年3月至8月,王攜帶水果刀等工具4次搶劫他人財物,刺傷3人,其中1重傷,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王犯搶劫罪、故意傷害罪、盜竊罪,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以下是王臨刑前寫給他弟弟的壹封信的摘要:我記得我做的第壹件壞事是偷了壹個小攤販的兩個蘋果。雖然很害怕,但是沒有被發現,很有安全感。覺得自己占了便宜,就壹直做小偷小摸,別人不知道。人的心思恐怕都是很奇怪的東西,占了壹點點便宜,又慢慢想占更大的便宜。看到好的東西,眼睛就盯在上面,心裏手癢癢,控制不住自己。偷多了,十次八次都不會被發現,總有壹天會被發現。為此,我兩次被送去勞教。本來這是壹個改掉壞習慣的好機會。很多和我壹樣的人都變了,只是我表面上裝作變了,其實內心並沒有變。出來後我更加努力,內心也變得殘忍,最終會落得今天的下場。(壹般違法性與犯罪的關系)

(1)結合案例,說明壹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區別與聯系。(2)上述案例給我們什麽啟示?

答:(1)壹般違法和犯罪是有明確界限的。二者的區別主要有:①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壹般違法行為情節輕微,對社會危害不大。犯罪行為是違法的,但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②懲罰的方式不同。壹般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犯罪行為依法處罰;壹般違法性與犯罪有著密切的關系。兩者都是違法行為。②兩者都對社會有害。他們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2)上述案例的啟示:①壹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雖有區別,但兩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壹個人如果不加強思想修養,註意預防小耽誤,防患於未然,就有可能從犯小錯誤發展到走上犯罪道路。很多犯罪都是從小錯誤開始的。不改正錯誤,就會越陷越深,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②從小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自覺遵紀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

3.壹天晚上,留校的初二學生小剛上廁所時,發現有人在偷學校實驗室的物品。如果妳是小剛,妳最擅長做什麽?青少年如何與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

答:(1)與違法犯罪作鬥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與違法犯罪作鬥爭時,我們的青少年應該勇敢和足智多謀,尤其是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與其和他們硬拼,不如講究情報,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爭取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或者借助社會力量抓獲犯罪分子。但是我們不能在違法犯罪行為面前畏首畏尾和袖手旁觀。(2)如果小剛能阻止小偷,他會上前阻止;如果小剛自己很難阻止,記住小偷的長相和行蹤,馬上告訴老師同學(可以自己打)

4.某校初二學生討論青少年應該具備的公民意識時,學生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壹個同學說:“當幹部可以以權謀私,享受特權。”同學B說:“我喜歡權利,但我討厭義務。”學生C說:“義務就像壹條河的源頭,權利就像壹條河的水。”他們的觀點正確嗎?為什麽?(公民權利、義務感)

A: (1)學生A看到當前壹些幹部以權謀私是現實的,但認為他們有特權是錯誤的。根據我國憲法,所有中國人和公民在法律面前壹律平等。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表現為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自由權利,平等履行法律義務,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以權謀私,謀取特權,是違法的。(2)學生B只想享受權利,不想履行義務也是不對的。中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壹的、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壹致的,這就要求公民依法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3)學生C認識到履行義務是享受權利的前提,這是正確的。

5.初中學生王,輟學在家,經老師多次勸說仍不肯返校。他說:“上學和接受教育是我的權利。我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讀不讀書是我自己的事,沒人管。“請用妳所學到的知識談談妳對王說法的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

答:(1)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壹的,不可分割的。在壹定條件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和諧的,權利是義務,義務是權利,體現了兩者的壹致性。教育就是這樣。(2)從自身發展和對國家的要求來看,教育是中國公民的壹項基本權利;教育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的物質力量,是國家發展的先決條件。公民有責任通過教育提高自身素質,為國家多做貢獻。因此,從國家的繁榮發展和對公民的要求來看,教育是公民的壹項基本義務。(3)從王的陳述中可以看出,他只想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不想履行受教育的義務,這是錯誤的。

6.材料壹:去年,浙江金華四中壹名17歲的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下滑,受不了父母不斷的壓力,用錘子將母親打死。材料二:同年,浙江永嘉縣橋頭鎮中學兩名學生因敲詐勒索將壹名同學砍死。(法律意識、法律教育、家庭保護問題)

請結合材料談談妳的理解。

答:(1)就我們青少年而言,①要認真學習法律,知法守法,自律守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做壹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2)加強道德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要正確對待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對家長教育的良好動機表示理解和感謝,對其不當的教育方式禮貌地提出意見,不適合對抗。不當教育侵權可以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絕不能用非法手段報復。(2)從家長的角度,家長必須認真學習和遵守《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可以自己玩)

7.某超市保安宋某懷疑女青年張某將貨物藏在內褲內,遂對張某進行扭打,並讓兩名女工作人員李某、王某將張某帶進更衣室。王和李強迫張脫衣搜查,但沒有發現所謂的被盜物品。張因此向法院提起訴訟。經審理,法院以非法搜查罪判處宋等三人,責令商場向張某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賠償張某精神損害賠償金3000元。(個人權利)

看完以上案例,請回答:(1),本案侵犯了張的哪些人身權?

答:張的人身自由、名譽權、隱私權等人身權利受到了侵犯。

(2)超市為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侵犯了顧客的權利,結果受到了處罰。妳能從中學到什麽?

答:(1)公民的人身自由權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是公民享有其他壹切權利的前提。(二)公民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不得超越自己合法權益的範圍,不得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

8.材料壹:初壹的雷蕾父母離異,沒有人願意承擔撫養的責任,於是放任自流。時間長了,雷蕾和社會上壹些不良分子混在壹起,然後在別人的唆使和誘惑下偷東西,被送進了少管所。

材料二:毛澤東同誌說:“世界是妳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到底是妳們的。妳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處於盛世,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妳們身上。”(《未成年人保護法》頒布的意義)

看完以上材料,請結合所學內容,說明國家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意義。

答:(1)青少年代表著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接班人。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存亡和民族的復興,因此有必要制定壹部法律來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2)我國目前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還很多。青少年要想健康成長,需要壹部專門的法律來有效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3)《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頒布,為保護青少年特別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法律依據,標誌著我國未成年人保護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

9.材料:張,個體運輸工,父母雙亡,成為孤兒。他的生活極其艱難,他在政府的幫助下完成了中學學業。隨後,他響應國家號召,自願到部隊當兵。由於表現突出,他多次受到上級表揚。退伍後,在政府的幫助下,他買了壹輛卡車,成了壹名個體運輸員。因為他認真守法,積極納稅,第二年被稅務部門評為先進納稅人。後來,他帶領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的倡議受到了所有村民的歡迎,他被選為鄉民代表。

閱讀以上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張享有憲法賦予的哪些基本權利?

(2)張在憲法下履行了哪些基本義務?(3)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什麽關系?

(4)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基本權利?

答:(1)他享有的基本權利是:受教育權、物質幫助權、勞動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他的義務包括:勞動的義務、受教育的義務、依法服兵役的義務、依法納稅的義務。

(3)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壹致的、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沒有義務就沒有權利,沒有權利就沒有義務。二者的壹致性主要表現在:①二者的統壹性;(2)兩者的等價性;(3)兩者的制約。

答:①不通過非法手段謀取權利;(2)不得超出法定權利範圍;③我們應該以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的程序來行使我們的自由權。④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總之,公民“在行使其自由和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和集體利益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權利”。公民不應濫用自己的權利和自由,而應依法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和自由。

  • 上一篇:申報了社保但是公司不繳費會怎麽樣?
  • 下一篇:深刻走心的文案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