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倫:桂陽(今湖南省郴州)人,東漢宦官,改進了造紙術,他總結西漢以來用汀質纖維造紙的經驗,創造用樹皮、麻頭、敝布、漁網造紙之法。時稱蔡侯紙。被後世傳為我國蔡姓造紙術的發明人。
蔡 襄:興化仙遊(今屬福建省)人,北宋時傑出書法家,工書善畫,其楷、行、草書皆具特色,為“宋四家”之壹。著有《茶錄》、《荔枝譜》等。
蔡 鍔:湖南省邵陽人,自幼聰明好學,立誌獻身我國民族事業,早年積極參加民主革命運動,反對封建專制,為我國的***和事業奉獻了終生。
蔡 暢:湖南省雙豐人,我國著名的女革命家、中***黨員,早年積極參加民主救國運動,歷任全國婦聯主席、中央政府委員、人大副委員長等職。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陳留圉人,蔡邕之女,東漢時著名女詩人,她天生麗質,博學有才辨,且通音律,有“才女”之稱。其入胡的故事家喻戶曉,作品《胡笳十八拍》尤為著名。
蔡元定:福建省建陽人,南宋著名理學家,自幼學習孔孟和“二程”理學,博學而聰悟,在理學、易學與音律研究等方面均有成就,著有《大衍詳說》、《皇極經世》、《八圖陣》傳世。
蔡元培:浙江省紹興人,早年參加民主革命運動,積極倡導科教育人,實行先進辦學方針,提倡民主、科學,曾先後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司法部長等職。
蔡和森:湖南省雙豐人,中國***產黨早期卓越領導人之壹,早年積極倡導並參加革命運動,歷任我黨重要職務,後因被叛徒出賣而壯烈犧牲。
蔡廷鍇:廣東省羅定縣龍巖鄉人,著名的愛國將領,早年從軍,積極投入革命鬥爭事業,曾在震驚中外的“壹二·八”事變中奮勇抗擊日軍進攻,給予其沈重打擊,在中國人民抗戰史上寫下光輝篇章。
蔡錫勇:清末洋務派。他受張之洞之命,創辦湖北炮廠,織布局 ,馬鞍山煤礦局等。並精通速記術,將速記應用於翻譯,是中國速記的創始人。
蔡雄:(1907—1927),大革命時期溫州地區的學運先驅,浙江瑞安人。1924年參加青年團,1926年加入中國***產黨,任溫州學生救國聯合會領導人和***青團溫州支部書記。1927年5 月在溫州被捕,拒不招供,遭受毒刑後雙臂和大腿全被打斷,仍壹身傲骨,視死如歸。5 月23日,血肉模糊的蔡雄被敵人裝入籮筐,擡往刑場就義,死時年僅20歲。
蔡儀(1906.6.2——1992.2.28)中國當代機械自然唯物主義美學家。原名蔡南冠。湖南攸縣人。早年曾留學日本等。建國後,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兼研究部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華全國美學學會副會長。 在美學思想上,他撇開美與人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關系,機械地運用自然唯物主義觀點研究美學,提出美的本質就是事物的典型性,是個別之中顯現著種類的壹般。把美學研究引向了又壹錯誤方向。有人把蔡儀解讀為馬克思主義美學家,此種解讀存在極大偏差,是並沒有把馬克思主義的美學思想實際弄清楚,沒有掌握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精髓!主要美學著作:《新藝術論》、《新美學》、《唯心主義美學批判集》。主編:《古典文藝理論譯叢》和《美學原理》。
蔡斌:(1966—今),浙江慈溪人,排球運動員、教練員,97年擔任上海女排主教練,99年開始執教國青隊,2009年當選國家女排主教練。
蔡 騄 男,19209月生,浙江省吳興縣人。1943年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外語水平能閱讀翻譯英文、德文、日文科技資料並擔任譯審工作;在口譯方面能用英語與外國專家直接對口。本人退休前擔任十五冶金建設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享受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待遇。主要社會學術團體兼職:黃石市科技外語研究會、黃石市科技口語研究會、黃石市土建學會名譽理事長。本人技術專長:工業、民用建築的設計與施工;鐵路橋梁施工;國外科技資料的翻譯與評審。退休後91年—95年曾任湖南省政協基建辦公室技術負責人。60年以前完成湖南長沙鋼廠、衡陽矽鋼片廠、株洲鋼廠等規劃設計;負責完成湖北大冶湖壹號鐵路橋,在施工中采用土的電動雙液矽化加固法,使橋臺貫入阻力提高60%,中墩貫入阻力提高130%,地基承載承力提高壹倍。70年代參加武鋼壹米七軋機連鑄車間引進工程建設,80年代參加江西貴溪冶煉廠引進工程建設分別擔任引進技術資料的全部翻譯及審定工作。著述:《蓄熱法冬季施工》、《防水工程施工總結》、西德引進武鋼連鑄車間各項技術資料翻譯***1000萬字,貴溪冶煉廠引進日本成套設備技術資料***500萬字。80年代負責組織編寫中國有色總公司持種結構施工操作規程等。
蔡 敦 男,1932年生,廣東潮州人。汕頭市中心醫院口腔科主治醫師。從事口腔 科專業30多年,有較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醫療醫德良好,深受汕頭地區口腔疾患者的贊揚 。其醫療特長是額面外科的治療。曾搶救危重的下額骨血管瘤大出血病例多例,在1990年第 三屆全國口腔額面外科學術會議發表的《下額骨血管瘤治療病例探討》被收入專集。並成功 地為年紀僅11歲的患者切除先天性巨舌癥。所寫論文《先天性巨舌癥(淋已管瘤)切除術改 進法探討》曾在1990年汕頭市中華醫學會分會學術論文宣讀。汕頭市的口腔額腫瘤病例較多 ,在開展額面外科時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後挽救了不少口腔腫瘤病人。他在1970年—1977年 7年中***成功摘除14例額骨腫瘤,病例中有上、下頜骨巨大腫瘤及上頜骨惡性腫瘤,對頜面 部整容手術頗有研究。30年中曾為數千先天性唇胯裂進行過整容手術,深受患者好評,對常 見的口腔疾息牙周病亦有研究,用中西結合為數千患者治療,效果尚好,為疾患解除痛苦, 深受廣大患者歡迎。
蔡 俊 男,1938年11月生,江蘇徐州人。主任醫師。大學文化。現任江蘇省徐州市鼓樓醫院主任,疑難病專家門診主任,傳統醫學博土,國際傳統醫學會國際中醫藥學院、香港中華中醫藥學院教授,國際中西醫結合研究會理事,香港名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中國頸椎病專業委員會、中國傳統醫學會委員,世界醫藥研究中心研究員,世界傳統醫學風濕病研究員,中國福州生物醫學研究所及中國僑光醫藥保健科研所研究員。從事醫、研、教40年,擅長男女老幼諸般疑難病癥,對於骨科、精神、神經科、內分泌、類風濕、腦癱、腦萎縮、重癥肝膽疾病,以及各類癌癥等治療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尤對於各類骨質增生,頸、腰椎病,以及各類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的造詣極深。成為國內外知名度頗高的疑難病治療專家。獨創的“小刀療法”,以小手術代替大開刀,為壹些腰痛、頸椎病、淋巴結核、癲癇、肩周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疑難病在治療上開拓了壹條行之有效的新路。著醫案2部,參著醫書21部。經常參加、主持國內大型學術會。撰有《綜合療法治療頸椎病》論文榮獲1992年國際醫藥科技進步獎;《中西醫結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滕蚣湯配合小刀療法治療腰椎病》二篇論文,獲1994年國家級特等獎,分獲“振興國醫”金質勛章各1枚;肝癌》、《肺癌的治療進展與討論》2篇論文榮獲第六屆國際優秀論文壹等獎壹中西醫結合治療帕金森病60例臨床療效觀察》等3篇論文1996年評為世界優秀論文壹等獎;1998年應邀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跨世紀醫學新進展暨世界名醫頒獎大會,其論文《腰椎病的治療進展及討論》榮獲世界優秀壹等金杯獎,同年應邀參加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四屆傳統醫學授獎大會,其論文《強直性脊柱炎的誤診與治療展望》榮獲優秀成果獎、獲金牌、金杯獎。***撰文190余篇,國內獲獎162篇,國際獲獎24篇。國際醫學部及美國傳記協會指定為1999年全世界科學名人並頒發金牌紀念。因在本世紀內取得了輝煌成就,國際醫學部授予其“世界紫荊花醫學金獎”、“20世紀風雲人物醫學家金獎”。
5.1 蔡順禮中將
蔡順禮(1913-——),江西省吉安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軍團1師3團青年幹事,2團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第12團總支部書記,中央保衛營政治委員,紅壹軍團騎兵連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騎兵營、團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兼幹部科科長,中***中央晉察冀分局黨校組教科科長,晉察冀軍區政治部除奸部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第3縱隊9旅、7旅政治委員,第8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第19兵團65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中華人民***和國公安部武裝保衛局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院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昆明軍區副政治委員,石家莊高級陸軍學校政治委員。在中國***產黨中央紀律檢察委員會第壹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壹勛章、壹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壹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5.2 蔡永少將
蔡永(1919-2001),江西省泰和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了中國***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軍團第2師4團戰士、宣傳員、團政治處青年幹事,第2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三、四、五次反“圍剿”戰鬥和二萬五千裏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政治處幹事、營政治教導員,蘇魯豫支隊魯南獨立團政治委員,新四軍第4師10旅28團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淮海軍分區特務團團長兼政治委員,支隊政治處主任、支隊政治委員等職。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和段村、襄安、錢上集及蘇魯豫、豫皖蘇抗日根據地的多次反掃蕩、反蠶食戰鬥,為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6師17團團長,師參謀長,第四野戰軍第39軍116師副師長等職。指揮所部參加了懷德、昌圖、四平、彰武、聞家屯戰鬥和平津、湘西、廣西等戰役。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9軍145師師長兼廣西平樂軍分區司令員、軍參謀長,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空3軍參謀長,後兼誌願軍空軍前方指揮所參謀長、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前方指揮所參謀長。回國後,任空3軍副軍長兼參謀長,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空軍某軍軍長,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沈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參與指揮了湘西剿匪、抗美援朝中的空戰等戰鬥,為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和國土防空作戰做出了貢獻。是中國***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二級國旗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壹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19月10日因病在大連逝世,享年83歲。
5.3 蔡長元少將
蔡長元(1917-——),四川省宣漢縣人。1933年紅軍打開宣漢城,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9軍,同年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由團轉入中國***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9軍第27師79團3營通訊員。1934年到團部當了青年幹事,1936年10月,紅9軍西渡黃河,轉戰河西走廊。所在的27師在古浪受挫,1000余人僅剩400余人突圍出來。紅9軍經過兩次倪家營子縮編為壹個團,只有5個連。隨紅9軍殘部向西走了兩天,又奉命重返梨園口,掩護紅30軍西進。在梨園口血戰了壹場,部隊開始分散突圍。時任軍供給部部長吳先恩(後授中將銜)的警衛員,他和吳先恩突圍後,在祁連山躲了三個月,過著野人的生活。後來兩人出山,晝伏夜行,沿途乞討,在涼州被敵人沖散。幾經輾轉,投奔了鄧寶珊部。1937年,在鄧寶珊部打聽到我軍的消息,帶槍找到了八路軍358旅。不久,被送往延安抗大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畢業後,分配到晉察冀軍區任組織部青年科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4縱11旅政治部主任,1947年,楊成武將善於打山地戰的11旅充實到3縱,改稱3縱9旅,升任旅副政治委員。第9旅在清風店戰役中露了壹手,壹天壹夜走了200多裏,搶先到達清風店,取得了清風店戰役的勝利。任9旅政治委員時,率領9旅兩天壹夜走了300多裏山路,趕到新保安鎮,完成了對敵35軍“圍而不打”的任務。9旅還有壹個記錄:兩天三夜,走了500來裏,9旅因此有“神行太保”的美稱。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1949年,第3縱9旅改編為63軍198師,做了多年政工幹部的出任189師師長。在太原戰役中,198師激戰攻克太原外圍核心工事雙塔寺,活捉了敵人壹名軍長,被授予“立功太原”紅旗。在蘭州戰役中,彭德懷點名189師的老紅軍團566團主攻豆家山,566團占領豆家山壹號陣地,565團占領二號陣地,189師又血戰7個小時,打退了敵軍的反撲。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3軍189師師長,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63軍189師師長,在第五次戰役中,189師在鐵原阻擊美軍4個機械化師和2個南韓師進攻,以保證我軍主力的安全。美軍利用現代化武器的威力,天上飛機狂轟爛炸,地面坦克開道,火焰噴射器跟進噴燒,189師整整阻擊了三天。1953年回國,進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1957年升任第24軍副軍長,1961年升任第66軍政治委員,1963年回到第63軍任政治委員。在邢臺大地震救災工作中,第63軍出色的紀律和作風受到周恩來的贊揚,後來周恩來將189師調入北京衛戍區。1967年因患重病離職休息,1979年自願到陜西省軍區任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壹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5.4 蔡長風少將
蔡長風(1910-2001),江西省吉水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由團轉為中國***產黨黨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戰士,紅12軍第36師軍需處管理員、糧秣股股長、軍需處處長,紅1軍團第2師5團供給處主任、師供給處處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壹至五次反“圍剿”鬥爭和二萬五千裏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供給處主任,115師後方留守處主任、科長,教導第5旅供給部部長,新四軍獨立旅供給部部長,魯南縣財政科長兼稅務局長,魯南行署財政科長,旅供給部部長,山東濱海軍區供給部部長、後勤部部長兼政委等職。隨部隊東渡黃河,首戰平型關,回師晉西,挺進魯南,圓滿完成了戰時物資的供應保障任務。
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山東野戰軍供給部部長,華東野戰軍供給部部長,華東軍區供給部副部長,第三野戰軍供給部部長等職,參加了魯南、魯中、萊蕪、孟良崮、臨駒、南麻、泰安、濟南、許昌、洛陽、開封、淮海、渡江、南京、上海等戰役戰鬥。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第10兵團後勤部部長,華東軍區海軍後勤部部長,海軍財務部部長,海軍後勤部副部長,海軍後勤部顧問等職。為建立和完善海軍後勤保障體系作出了貢獻。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壹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1年1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5.5 蔡炳臣少將
蔡炳臣(1915-1978),河南商城縣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73師217團排長,商城縣區遊擊隊政治指導員、便衣隊隊長。堅持了南方三年遊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4支隊7團政治處主任,第2師4旅11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松江軍區第2軍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4野戰軍第40軍153師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公安軍師政委,吉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廣東公安總隊第二政委治委員,湖北省軍區獨立師政治委員,河南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鐵道兵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78年8月24日逝世,終年63歲。
5.6 蔡愛卿少將
蔡愛卿(1913-1978),湖南省嶽陽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團4師9團排長,第11團連長,第12團副營長、營長,第11團參謀長。1931年參加了全國蘇維埃第壹次代表大會,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長征和直羅鎮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壹縱隊中隊長、大隊長,第38團團長。1942年日軍炮制了在沁源建立“山嶽剿***實驗區”的計劃,劉伯承、鄧小平指示對入侵之敵實行長期圍困、逼走逼死的方針,把敵人據點內的群眾全部動員起來,實行徹底空室清野。38團和沁源縣委組成了“沁源圍困指揮部”,任總指揮,將全縣劃分為11個“戰區”,以部隊為骨幹,和遊擊隊民兵組成了13個遊擊集團,展開了壹場轟轟烈烈的圍困戰。後任太嶽軍區第1軍分區副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11旅副旅長,第9縱25旅旅長,豫西軍區第2軍分區司令員,河南軍區警備2旅旅長。參加了上黨、邯鄲等戰役。1946年獲戰鬥英雄稱號。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南軍區高射炮師師長,華南軍區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員,中南軍區防空部隊副司令員,廣州軍區防空軍副司令員,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1978年3月3日逝世,終年65歲。
5.7 當代將軍
蔡毓通少將
蔡毓通(1931-——),山東省榮成市成山衛鎮柳夼村人。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加入中國***產黨。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連長。參加過解放戰爭中的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作戰和解放福建、夏門東山島等戰鬥。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報話站站長、團參謀長、衛星測控站站長、某基地後勤部部長,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第26基地(西昌衛星發射測量控制中心)副司令員等職。
1955年被授予尉官軍銜。榮獲中華人民***和國***和國解放勛章。1988年9月被軍委授予少將軍銜。
蔡鴻猷烈士蔡鴻猷(1897年—1928年10月6日),男,漢族。乳名德宣,字輝甫,號哲臣,浙江縉雲小章村人。 蔡鴻猷於1915年縣立第壹高等五雲小學畢業後,蔡鴻猷隨父母遷居蘭溪縣(今蘭溪市)馬埠區方家租種地主土地,後任小學教員。1919年,外出從軍,在浙江陸軍中服務。1922年加入中國***產黨。曾入浙江陸軍無線電話教導隊第壹期學習。1924年8月,受組織選派從上海大學考入中國國民黨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學習。在校其間,先後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第壹次東征、削平滇桂軍叛亂等戰鬥。1925年9月軍校畢業後,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連黨代表等職,參加了廣東革命軍第二次東征。1926年,奉調廣東革命政府財政部緝私衛商總隊(後改名稅警團)任第壹團第壹營黨代表。1927年2月,任稅警團上校黨代表。在中***黨組織的領導下,為革命政府籌集經費、打擊走私、查禁煙苗和維護經濟秩序,與軍閥和帝國主義反動勢力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同年4月15日,廣州發生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大批***產黨員遭抓捕。他也於4月16日被捕入獄,關押在廣州郊外南石頭懲戒場。經數次拷審,始終堅貞不屈,還勸前來探監的同鄉同學吳震參加***產黨。後轉囚於國民黨廣州公安局拘留所。1928年10月5日,審訊後押回獄中,寫下給父母的遺書和詩二首。其壹首:“赤血染黃花,磷光照萬家。兩度中秋月,半生誌未酬。”1928年10月6日,拖著腳鐐手銬,昂首挺胸,邁向刑場,英勇就義於廣州郊外。 1951年中央內務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蔡永祥烈士
蔡永祥(1948-1966),安徽省肥東縣湖濱鄉(現六家畈鎮)大蔡村(曾名大紅村)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966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入伍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江省軍區3支隊3連(現為武警3支隊3中隊)戰士,成為壹名守衛錢塘江大橋的哨兵。蔡永祥立誌發揚革命前輩的光榮傳統,以董存瑞、雷鋒、歐陽海、王傑、劉英俊等英雄模範為榜樣,把自己的青春獻給祖國。在連隊裏,時時處處把方便讓給他人,把困難留給自己。平時搞內務衛生,站崗放哨,事事搶在前面,還經常幫助戰友洗衣服、洗被單,幫助夥房挑水、洗菜、做飯,被同誌們稱為“半個炊事員”。
1966年10月10日淩晨,蔡永祥守衛在錢塘江大橋上。2時34分,由南昌開往北京的列車向大橋飛馳而來,蔡永祥突然發現離他40多米的鐵軌上,橫著壹根大木頭。為保證列車的安全,蔡永祥不假思索地抱住大木頭躍出鐵軌。列車安全地停在大橋上,而年僅18歲的蔡永祥卻在火車強大氣流沖撞下壯烈犧牲。
為表彰他的英雄業績,中***南京軍區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黨員、革命烈士,追記壹等功。1968年10月2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在錢塘江大橋北面的月輪山上,蔡永祥塑像和事跡陳列室落成,以誌紀念。從1968年11月到1978年12月,陳列館接待各界瞻仰人士達480多萬人次,接待來自世界各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友人、華僑、港澳同胞,計102批,***1000多人次。